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六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八 (1)

1. 卷六十八

2. 方論(四十六)

〔陶氏(闕名)療目方〕隋志五卷,佚

〔甘氏(浚之)療耳眼方〕隋志十四卷,佚

〔龍樹眼論〕崇文總目一卷(讀書後志作三卷)存

趙希弁曰。右佛經龍樹大士者。能治眼疾。或假其說。集治七十二種目病之方。

按朝鮮國醫方類聚所輯。龍樹菩薩眼論。即是書也。弟堅錄出以為一卷。跋曰。世傳龍樹王菩薩能療眼疾。故往往假託。以神其書。史志著錄。亦頗為繁。今如是書。文辭雅古。與外臺秘要謝道人論相出入。而證治之法。針鐮之術。其精微非彼所及。又有波斯之法。與漢土用藥不同等語。

則或是隋唐間人。傳錄夷法者矣。白香山病眼詩云。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空捻決明丸。蓋指是書也。且觀其篇第。函蓋備具。非出零殘之餘者宋志所謂龍樹眼論者。亦是耳。唯菩薩療眼。未詳所出。或曰。玄奘西域記。稱龍猛善閒醫藥。隋志亦有龍樹菩薩藥方四卷。而菩薩所撰大智度論。

辨五種眼。疑後人湊合為言者。余素暗內典。未敢決也。

〔龍木論〕四卷,未見

劉昉曰。此論莫所從出。世言龍木王菩薩之書。(幼幼新書)

〔秘傳眼科龍木總論〕十卷,存

按是書方論。與聖濟總錄。幼幼新書所授相符。而自第一卷至第六卷。載七十二證方論。每條攙以審的歌。第七卷。系宋人諸家名方。第八卷。針灸經。第九第十兩卷。辨論藥性。蓋後人就其舊本。演以成編者也。狩谷掖齋(望之)嘗藏一本。寫手精善。古香可愛。云。是應永中所鈔者。

考應永。即明洪武季年。據此。是書當是宋元間人所編矣。萬曆中毅所黃氏所梓行。卷首附葆光道人秘傳眼科一卷。每卷各以方論分篇。文字多訛。不易讀矣。頃日常陽丹墀天祥(元禎)示其所藏。大字鈔本。原亦系黃刻。題曰秘傳眼科龍木集。卷首不著葆光道人書。

〔眼科龍木論〕國史經籍志一卷,存

按上輯在於危氏得效方第十六卷。較之龍樹眼論。及龍木總論。全然別是為一家書。

〔日華子鴻飛集論〕一卷,存

題言曰。昔有日華子。北齊雁門人也。幼年好遊獵。忽一日同行數人。各執弓矢。出於雁門。嶺南見徵鴻數只飛過。墜於道傍。日華子又張弓而射之。群雁皆棄所舍廬去書二卷,日華子收之。乃覽其文。是昔時皇帝岐伯問答論眼證書。故曰鴻飛集論。

〔孫氏(思邈)銀海精微〕二卷,存

四庫全書提要曰。銀海精微二卷。舊本題唐孫思邈撰。唐宋藝文志。皆不著錄。思邈本傳。亦不言有是書。其曰銀海者。蓋取目為銀海之義。蘇軾雪詩。有凍合玉樓寒起慄。光搖銀海眩生花句。瀛奎律髓。引王安石之說。謂道書以肩為玉樓。目為銀海。銀海為目。僅見於此。

然迄今無人能舉安石所引。出何道書者。則安石以前。絕無此說。其為宋以後書明矣。前有齊一經序。稱管河北道時。得於同僚李氏。亦不著時代年月。莫知何許人也。其辨析諸證。頗為明晰。其法補瀉兼施。寒溫互用。亦無偏主一格之弊。方技之家。率多依託。但求其術之可用。

白話文:

[陶氏(闕名)療目方] 這本書在《隋書·經籍志》中記載有五卷,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甘氏(浚之)療耳眼方] 這本書在《隋書·經籍志》中記載有十四卷,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龍樹眼論] 這本書在《崇文總目》中記載有一卷(《讀書後志》中記載為三卷),現在仍存留。

趙希弁說:這本佛經中提到的龍樹大士,據說能夠治療眼疾。可能是有人假借他的名義,收集了七十二種治療眼病的藥方。

據考證,朝鮮的《醫方類聚》中所輯錄的《龍樹菩薩眼論》,就是這本書。我的弟弟(堅)把它整理出來,編成了一卷。他還寫了跋語說:世間傳說龍樹王菩薩能治療眼疾,所以很多人假借他的名義來神化自己的著作,歷史上的記載也相當多。現在這本書,文辭典雅古樸,與《外台秘要》中謝道人的眼病論述有些相似,但它在證治方法和針灸技術方面更加精微,是謝道人的論述所不及的。此外,書中還提到了波斯人的療法,與中土的用藥方式有所不同。

因此,這本書可能是隋唐時期的人,翻譯記錄了外國的醫方。白居易的《病眼詩》中說:“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空捻決明丸”,指的就是這本書。而且,這本書的篇章結構完整,並非是殘缺不全的。宋朝書籍中記載的《龍樹眼論》,應該就是這本書。但是,菩薩治療眼疾的說法,不知道出自哪裡。有人說,《玄奘西域記》中記載龍猛(龍樹)精通醫藥。而《隋書·經籍志》中也記載有《龍樹菩薩藥方》四卷。菩薩所著的《大智度論》中,也辨析了五種眼病。我懷疑這些可能是後人附會的說法,但我對佛教典籍不太熟悉,不敢妄下定論。

[龍木論] 這本書有四卷,現在沒有見到。

劉昉說:這本論的來歷不明,世間傳說是龍木王菩薩所著的書。(出自《幼幼新書》)

[秘傳眼科龍木總論] 這本書有十卷,現在仍存留。

經過考證,這本書的方藥和理論,與《聖濟總錄》、《幼幼新書》中所記載的相符。其中,第一卷到第六卷,記載了七十二種眼病的治療方和理論,每條都穿插了歌訣。第七卷是宋朝名醫的藥方。第八卷是針灸經絡。第九卷和第十卷是辨論藥性的。這本書可能是後人在舊本的基礎上加以整理編成的。狩谷掖齋(望之)曾經收藏過一本,手抄本寫得非常精美,散發著古樸的氣息。他說這本是應永年間抄寫的。

經過考證,應永年號是明朝洪武末年。由此可以推斷,這本書應該是宋元年間的人編寫的。萬曆年間,黃氏將這本書刊印發行,在卷首附上了葆光道人所著的《秘傳眼科》一卷,每卷都以方藥和理論來分篇。但是文字訛誤很多,難以閱讀。最近,常陽丹墀天祥(元禎)展示了他收藏的這本書的大字鈔本,原來也是黃氏刊印的,題目叫做《秘傳眼科龍木集》,卷首沒有寫葆光道人的名字。

[眼科龍木論] 這本書在《國史經籍志》中記載有一卷,現在仍存留。

經過考證,這本書被收錄在危氏的《得效方》第十六卷中。它與《龍樹眼論》和《龍木總論》截然不同,是另一家所著的書。

[日華子鴻飛集論] 這本書有一卷,現在仍存留。

書中記載:從前有個叫做日華子的人,是北齊雁門人。他小時候喜歡遊獵。有一天,他和幾個同伴一起去雁門打獵,看到幾隻大雁飛過,掉落在路邊。日華子又張弓射擊它們,其他的雁都飛走了,只剩下一本寫著文字的書。日華子撿起來閱讀,發現是古代皇帝岐伯問答的眼病理論,所以叫做《鴻飛集論》。

[孫氏(思邈)銀海精微] 這本書有二卷,現在仍存留。

《四庫全書提要》說:《銀海精微》二卷,舊本題說是唐代孫思邈所著。但是《唐書·藝文志》和《宋史·藝文志》都沒有記載這本書,而且孫思邈的傳記中也沒有提到他寫過這本書。書名叫做“銀海”,大概是取眼睛像銀海的意思。蘇軾的雪詩中說:“凍合玉樓寒起慄,光搖銀海眩生花”,瀛奎律髓引用了王安石的說法,說道書將肩膀比作玉樓,眼睛比作銀海。用“銀海”來比喻眼睛,僅在此書中出現過。

然而,至今沒有人能指出王安石所引用的道書出自何處。因此,在王安石之前,絕對沒有這種說法。所以可以肯定,這本書是宋朝以後的人所著。書前面有一篇齊一經寫的序,說他在擔任河北道官時,從同僚李氏那裡得到這本書。但是序中沒有寫明時代和年月,也不知道李氏是何許人。書中對於各種眼病的辨析,相當清晰明了。其治療方法既有補又有瀉,寒熱並用,沒有偏頗的弊端。醫方術家大多依賴此書,只要它對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