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六十二 (7)
卷六十二 (7)
1. 方論(四十)
診視攝理。遂使元氣漸復。日履和豫。良亦足快。而繼此者能常保乎。余因民致疾。復因疾念民。故於此特惓惓也。深願集同志者。相與共成治譜。偕此草並傳。而以奏計行矣。乃述其意於簡端。見醫與政通。而上醫醫國。期共勖云。
〔錢氏(國賓)備急良方〕一卷,存
〔舒氏(元貴)醫方啟蒙〕十五卷,存
〔孫氏(志宏)簡明醫彀〕八卷,存
自序曰。蓋聞吾儒民物胞與。痌癏乃身。雖醫藝乎。依仁者所必遊。以弘聖賢之德業。徹性命之淵微。然而醫之人。與醫之書。鈞重而弗可偏廢。世專託命於人。不窺其書。其失非鮮。夫古醫精者。謂身所暨有盡。書所訖無窮。故各以其所得筆諸書。政欲令天下萬世。人人得而讀焉。
以偕脫凶疾之極。而綏壽康之福。豈徒為業醫者訓乎哉。第書緒紛遝。猝難領會。間有纂本。輒多掛漏。或門類未備。或置方而不疏病源。不析致病異同。或未經信驗。或方論未盡協古。皆於濟世不能無憾。先君桂岩翁嘗擬精輯一書行世。非徒欲醫者歸博於約。兼慮遊宦行商。
及僻居貧窶。倉卒感疾。延醫不給。顛連罔措者。俾得仿書修救。坐收良醫之功。厥志殷殷而未竟。不佞宏幼業制舉。長乃顓醫。迄今五十餘載。恆以所佩庭訓。及所驗心得。視人疾懍懍。勿敢憑臆。勿敢徇俗。一摹古人成法。遂興念纘緒。並酬夙願。搜網古今群書。反復演互。
幾換星霜。始成斯集。卷首先弁一十六篇。乃修德䰿行。尊生慎疾之要。及醫藥得失。吃緊之綱。其次門類臚方。必溯致病所由。與其同異。確有徵信。程古而不私創。博採而不隅執。務宣先人救世之懇衷。彌彰於人心目間。即諸閱之久。而於載籍外。別有證悟。可補往哲未發者。
亦必公諸世。毋敢私秘。其書備而不冗。約而不漏。義類淺顯。人人可解。若射必有彀。故命曰簡明醫彀云。人人宜手一冊。晨夕覽繹。以為未然之防。偶或遘疾。有醫則可據以參同。無醫亦可恃以弭患。既免受誤於衺見。復能默契於名手。捷取守約之益。浸為淹博之階。可以自利。
可以利人。寧直天涯遊旅之寶函。實亦家居衛生之靈銓也。可謾曰吾疾自有醫之人在。而書可閣弗窺耶。則古所稱為人子者不可不知。其謂之何。夫開卷有益。非醫者尚爾。而醫者益可知矣。嗟乎。弗自欺乃能孚世。惟自慎乃能益人。幼誦孔子已知斯人徒與。迨歸竺教。逾覺同體親切。
我人苦樂癢疴。胡忍二親。即於此道。未敢自謂入微。其或不慎以欺世。實未有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踵事增華。俟後之君子。祟禎己巳陽生日。武林孫志宏序。
鍾祖保序略曰。孫君名志宏。字克容。臺石其別號。家世錢塘人。厥考桂岩公以醫衛著嘉隆間。君仍其業。而闡繹之。嘗採藥三山。遇異人得龍宮秘訣。所至輒活人。僑寓我鹽良久。鹽人倚為司命。低徊留之不能捨。且與吾友松日玄海兩沈君仲修則梁兩陳君相善。於是以識荊云。
白話文:
經過仔細的診斷和調理,病人的元氣逐漸恢復,每天都感到平和舒適,這真是讓人感到非常欣慰。但接下來的問題是,這種健康的狀態能夠長久保持下去嗎?我因為看到人民生病,又因為人民的疾病而為他們著想,所以特別關心這個問題。我衷心希望能夠聚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編纂一套完善的醫療書籍,連同這份草稿一起流傳後世,並將其呈報朝廷實行。這是我在書簡中表達的想法,希望讓醫學和政治相互貫通,進而達到「上醫醫國」的目標,彼此共同勉勵。
〔錢氏(國賓)備急良方〕一卷,尚存
〔舒氏(元貴)醫方啟蒙〕十五卷,尚存
〔孫氏(志宏)簡明醫彀〕八卷,尚存
本書的序言寫道:「我聽說我們儒家認為人民和萬物都像同胞一樣,他們的痛苦就像自己的痛苦一樣。即使是醫術,也是仁者必須接觸的領域,這樣才能弘揚聖賢的德行,徹悟生命深刻的道理。然而,醫治疾病的人和醫學書籍同樣重要,不可偏廢。現在世人只把生命託付給醫生,卻不去看醫學書籍,這實在是很大的缺失。古代精通醫術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醫學書籍的知識卻是無窮無盡的。所以他們把自己所得的經驗寫成書,就是希望天下萬世的人都能夠讀到。
這樣才能讓大家擺脫疾病的困擾,獲得健康長壽的福氣,這絕不僅僅是為了教導行醫的人。只是因為醫學書籍內容繁雜,一時難以領會,市面上有些醫書的改編本,又往往有很多疏漏,或是分類不夠完善,或是只列出藥方卻不說明病因,不分析致病原因的異同,或是沒有經過實際驗證,或是醫理不夠符合古代經典,這些都對救治世人有所缺憾。我的先父桂岩公曾經想編寫一本精簡的醫學書籍來流傳於世,不僅僅是希望醫生能夠從博雜歸於精約,也考慮到那些在外做官、經商,以及居住在偏遠貧困地區的人,在突然生病時,無法及時請到醫生,陷入無助的困境,讓他們能夠依照書籍中的內容來治療,達到和良醫相同的效果。先父的志向非常迫切,可惜未能實現。我孫宏從小就學習科舉,長大後才專攻醫學,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了。我一直謹記父親的教誨,以及自己所驗證的經驗,看病時總是心懷敬畏,不敢憑空臆測,也不敢隨波逐流,而是盡力遵循古人的醫學方法。因此我興起了繼承先父遺志的念頭,並以此來實現自己長久的願望。我廣泛搜集古今的醫學書籍,反覆研究,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完成了這本書。書的第一部分有十六篇,內容是關於修養德行、重視生命、謹慎對待疾病的重要原則,以及醫藥的得失,這都是最重要的綱領。接下來按照疾病的類別列出藥方,一定會追溯到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不同疾病之間的相同和差異之處,並且有確鑿的證據。我遵循古人的方法,不隨意創新,廣泛採納各家學說,不固執己見,務必要將先人救世的懇切心意,彰顯在人們的眼前。即使是那些研讀醫書已久的人,也能在書本之外,獲得新的體悟,可以補充前人未曾發現的地方,我也一定會公佈於世,絕不私藏。這本書內容詳盡但不繁雜,簡潔而不遺漏,道理淺顯易懂,人人都能理解。就像射箭一樣,必須要有目標才能射中,所以這本書就命名為《簡明醫彀》。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擁有一冊,早晚研讀,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如果偶爾生病,有醫生可以參考本書的內容進行診治,沒有醫生也可以依賴本書來治療,這樣既可以避免被錯誤的觀念誤導,又能默契地與名醫的醫術相合,迅速獲得簡潔有效的好處,逐漸達到博學精深的境界,既可以利己,也可以利人。這不僅僅是外出旅行的珍寶,也是居家保健的靈丹妙藥。難道可以隨便說「我的病自有醫生來醫治」,而把醫書擱置一旁,不去閱讀嗎?古人所說的「人子不可不知」的道理,不就是這樣嗎?翻開書本就會有所收穫,這對於一般人尚且如此,對於醫生來說更是如此。唉,只有不自欺,才能取信於人;只有謹慎行事,才能對人有益。我從小背誦孔子的教誨,就知道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等到皈依佛門後,更覺得眾生同體,應該更加親切。眾生的痛苦、快樂、疾病,我們怎麼忍心讓父母承受呢?在這方面,我還不敢自稱已經達到精深的境界,如果因為不謹慎而欺騙世人,那真的是沒有的事情。能否將醫學發揚光大,就看個人的努力了,希望後來的君子能夠繼承我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崇禎己巳年陽月生日,武林孫志宏序。
鍾祖保序略述:「孫先生名志宏,字克容,別號臺石,祖籍錢塘。他的父親桂岩公,以醫術聞名於嘉隆年間。孫先生繼承父業,並加以闡發。他曾經到三山採藥,遇到異人,得到了龍宮的秘傳,所以他所到之處都能夠救活病人。他僑居在我們鹽城很久,鹽城的人們都把他當作生命的主宰,低聲下氣地懇求他留下來,不肯放他走。而且他與我的朋友松日玄海兩位沈先生,仲修和則梁兩位陳先生都相處很好,因此我才認識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