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六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二 (4)

1. 方論(四十)

古今成敗之大關也。秉國成者。與謀國計者。身系社稷安危。操萬姓命脈。虛心圓智。蓋可忽乎哉。予因醫而廣其說。天啟三年。歲次癸亥。孟夏朔旦。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戶部陝西司郎中穎郡張鶴騰撰。吳偉業曰。穎州之難。副使張公鶴騰罵賊死。(綏寇細略補遺)

〔李氏(盛春)病機要旨〕一卷,存

〔治雜證驗方研悅〕一卷,存

〔張氏(介賓)景岳全書〕六十四卷,存

林日蔚紀略曰。先外祖張景岳公名介賓。字會卿。先世居四川綿竹縣。明初以軍功。世授紹興衛指揮。卜室郡城會稽之東。生穎異。讀書不屑章句。韜鈐軒歧之學。尤所淹貫。壯歲遊燕冀間。從戎幕府。出榆關。履碣石。經鳳城。渡鴨綠。居數年無所就。親益老。家益貧。翻然而歸。

功名壯志消磨殆盡。盡棄所學。而肆力於軒岐。探隱研神。醫日進。名日彰。時人比之仲景東垣云。苦志編緝內經。窮年縷析。匯成類經若干卷問世。世奉為金匱玉函者久矣。全書者。博採前人之精義。考驗得之玄微。以自成一家之書。首傳忠錄。統論陰陽六氣。先賢可否。

凡三卷。次脈神草。擇諸家珍要精髓。以測病情。凡二卷。著傷寒為典。雜證為謨。婦人為規。小兒為則。痘疹為詮。外科為鈐。凡四十卷。採藥味三百種。人參附子熟地大黃。為藥中四維。更推參地為良相。黃附為良將。凡二卷。創藥方分八陣。曰補。曰和。曰寒。曰熱。

曰固。曰因。曰攻。曰散。名新方八陣。凡四十卷。集古方分八陣。名古方八陣。凡八卷。別輯婦人小兒痘疹外科方。總皆出入古今八陣。以神其用。凡四卷。共六十四卷,名景岳全書。是書也。繼往開來。功豈小補哉。以兵法部署方略者。古人用藥如用兵也。或云。公生平善韜鈐。

不得遂其幼學壯行之志。而寓意於醫。以發泄其五花八門之奇。余曰。此蓋有天焉。特老其才救世。而接醫統之精傳。造物之意。夫豈其微歟。是編成於晚年。力不能梓。授先君。先君復授日蔚。余何人斯。而能繼先人之遺志哉。是歲庚辰攜走粵東。告方伯魯公。公曰。此濟世慈航也。

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捐俸付剞劂。閱數月工竣。不肖得藉慰先人。以慰先外祖於九原。先外祖可不朽矣。外孫林日蔚汝輝敬跋。

四庫全書提要曰。景岳全書六十四卷。明張介賓撰。是書首為傳忠錄三卷。統論陰陽六氣。及前人得失。次脈神草三卷。錄診家要語。次為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痘疹詮。外科鈐。凡四十一卷。又本草正二卷。探藥味三百種。以人參附子熟地大黃。為藥中四維。

更推人參地黃為良相。大黃附子為良將。次新方二卷。古方九卷。皆分八陣。曰補。曰和。曰寒。曰熱。曰固。曰因。曰攻。曰散。又別輯婦人小兒痘疹外科方四卷終焉。其命名皆沿明末纖佻之習。至以傷寒為典。雜證為謨。既僭經名。且不符字義。尤為乖謬。其持論則謂金元以來。

白話文:

方論(四十)

這關乎古今成敗的大事啊!那些掌握國家大權和參與國家政策制定的人,他們的安危關係著整個國家的命運,他們的一舉一動掌握著無數人民的生命。他們必須虛心求教、具備圓融的智慧,怎能輕忽呢?我因為研究醫學,所以將這個道理擴展開來講。天啟三年,歲次癸亥年,初夏的第一天,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戶部陝西司郎中穎郡人張鶴騰撰寫。吳偉業說,穎州發生動亂時,副使張鶴騰因痛罵賊寇而死。(《綏寇細略補遺》)

《李氏(盛春)病機要旨》一卷,尚存。

《治雜證驗方研悅》一卷,尚存。

《張氏(介賓)景岳全書》六十四卷,尚存。

林日蔚的紀略說:我的外祖父張景岳,名介賓,字會卿。他的先祖住在四川綿竹縣,明朝初年因軍功,世襲紹興衛指揮使。他將家安在郡城會稽的東邊。他天資聰穎,讀書不拘泥於章句,尤其精通兵法和醫術。年輕時曾遊歷燕、冀一帶,在軍營中擔任幕僚。他出榆關、登碣石、經過鳳城、渡鴨綠江,幾年下來卻一無所成。他看到父母年邁,家境貧困,於是幡然返回。

他功名壯志幾乎消磨殆盡,放棄了過去所學,轉而專心研究醫學,探究其中奧秘。他的醫術日益精進,名聲也越來越響亮,當時人們將他比作醫學家張仲景和李東垣。他苦心鑽研《內經》,花費多年時間仔細分析,彙編成《類經》等著作問世,世人奉為醫學寶典已經很久了。《全書》則是廣泛採納前人的精華,並加以驗證,從而自成一家的著作。首先是《傳忠錄》,總論陰陽和六氣,並評述前人的得失,共有三卷;其次是《脈神草》,選錄各家診斷的精髓,用以判斷病情,共有二卷;接著他將傷寒視為典範,雜證視為模範,婦科視為準則,小兒科視為法則,痘疹視為詮釋,外科視為關鍵,共有四十卷;他又採集三百種藥材,將人參、附子、熟地、大黃視為藥中四維,更推崇人參與地黃為良相,黃芪與附子為良將,共有二卷;他還創立了新的藥方,分為八陣,分別是補、和、寒、熱、固、因、攻、散,稱為新方八陣,共有四十卷;他收集了古代的藥方,也分為八陣,稱為古方八陣,共有八卷;另外還編纂了婦科、小兒科、痘疹科、外科的方劑,都根據古今八陣的變化運用,以發揮其神奇的功效,共有四卷。以上總共六十四卷,名為《景岳全書》。這本書承前啟後,功勞豈可小看呢!用兵法來部署方劑,古人認為用藥如同用兵。有人說,先生平時擅長兵法,卻未能實現他從小立下的從軍報國的志向,因此將他的想法寄託於醫學,以發揮他千變萬化的才能。我說,這恐怕是天意吧!上天讓他晚年才充分發揮他的才能來救濟世人,接續醫學的精髓傳承。造物者的用意,難道可以說不重要嗎?這部書完成於他晚年,因無力刊印,便傳授給我的先父,我的先父又傳授給我林日蔚。我何德何能,能夠繼承先人的遺志呢?這一年是庚辰年,我將書帶到廣東,稟告方伯魯公。魯公說,這是一艘濟世救人的慈航,是天下的珍寶,應當與天下人共同分享。他捐出俸祿來支付刊印的費用,經過幾個月工程完畢。我不才得以藉此告慰先人,也告慰外祖父在九泉之下。我的外祖父也因此可以名垂不朽了!外孫林日蔚、汝輝敬跋。

《四庫全書提要》說:《景岳全書》共六十四卷,是明朝張介賓所撰寫的。這本書首先是《傳忠錄》三卷,總論陰陽六氣以及前人的得失;其次是《脈神草》三卷,收錄診斷的要語;接著是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痘疹詮、外科鈐等共四十一卷;又有《本草正》二卷,探討三百種藥材,將人參、附子、熟地、大黃視為藥中四維,更推崇人參和地黃為良相,大黃和附子為良將;其次是新方二卷,古方九卷,都分為八陣,分別是補、和、寒、熱、固、因、攻、散;另外還編纂了婦科、小兒科、痘疹科、外科的方劑共四卷。書中的命名都沿襲明末輕佻的風氣,例如將傷寒稱為典,雜證稱為謨,既有僭越經典之嫌,又不符合字義,實在荒謬。它的主要論點則認為金元以來的醫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