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六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一 (5)

1. 方論(三十九)

以謂古三墳之書。未經秦火者。獨此耳。神農本經朱字。譬之六經也。名醫增補別錄。朱墨錯互。譬之註疏也。本經以經之。別錄以緯之。沉研纘極。割剝理解。神而明之。以觀會通。本草經疏之作。抉摘軒岐。未發之秘。東垣以來。未之前聞也。出其餘力。集錄單方。剟其踳駁。

搴其蕪穢。其津涉生民者甚至。此書成而經疏之能事始畢。仲淳可以無憾於地下矣。三君之初。豈曰小補之哉。仲淳電目戟髯。如世所圖羽人斂客者,譚古今國事盛敗兵家勝負。風發泉湧。大聲殷然。欲壞牆屋。酒間每慷慨謂余曰。傳稱上醫醫國。三代而下。諸葛亮之醫蜀。

王猛之醫秦。繇此其選也。以宋事言之。熙寧之法。泥成方以致病者也。元祐之政。執古方以治病者也。紹述之小人。不診視病狀何如。而強投以烏頭狼毒之劑。則見其立斃而已矣。子有醫國之資者。今將謂何。余沉吟不能對。仲淳酒後耳熱。仰天叫呼。痛飲沾醉乃罷。嗚呼。

仲淳既老病以死。而余亦連蹇放棄。效忠州之錄方書。以終殘年。因是書之刻。念亡友之墜言。為廢書嘆息久之。仲淳諱希雍。吾里之古族也。僑居長興。後徙於金壇老焉。葬在陽羨山中。余它日當為文以志之崇禎六年十二月。虞山老民錢謙益敘。

〔易氏(思蘭)醫案〕一卷,存

〔趙氏(獻可)醫貫〕六卷,存

〔徐氏(靈胎)醫貫砭〕二卷,存

四庫全書提要曰。醫貫砭二卷。國朝徐大椿撰。初明趙獻可作醫貫。發明薜己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八味丸六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大椿以其偏駁作此書闢之。考八味丸。即金匱要略之腎氣丸。本後漢張機之方。後北宋錢乙以小兒純陽。乃去其肉桂附子。以為幼科補劑。

名六味丸。至明太醫院使薛己。始專用二方。為補陽補陰要藥。每加減以治諸病。其於調補虛損。未嘗無效。獻可傳其緒論。而過於主持。遂盡廢古人之經方。殆如執誠意正心。以折衝禦侮。理雖相貫。事有不行。大椿攻擊其書。不為無理。惟詞氣過激。肆言辱詈。一字一句。

索垢求瘢。亦未免有傷雅道。且獻可說不能多驗。今其書已不甚行。亦不必如是之詬爭也。

〔程氏(云鵬)醫貫別裁〕未見

程云鵬曰。趙氏撮李氏之要。最為直截。而措引不純。主張太過。懶漫者狹為秘本。將欲廢棄一切。遺害匪小。余為汰去支辭。補入諸家雜證方論。頓覺改觀。(慈幼筏序)

〔趙氏(獻可)二本一例〕未見

按上見於鄞縣誌。

〔王氏(化貞)普門醫品〕四十八卷,存

凡例曰。是書之刻。始於本草綱目。故各門之方出於本草者。十之七八。不足則旁掇諸名家之方以益之。其有病。而本草無方者。補以名醫所錄。及諸驗方。以成全書。

白話文:

方論(三十九)

有人認為古代三墳之書,沒有被秦始皇焚書的,就只有這本了。神農本草經用紅色字體標註,就像是儒家的六經一樣。名醫們增補的別錄,用紅色和黑色字體相互穿插,就像是註疏一樣。《本草經》就像經線一樣,《別錄》就像緯線一樣。深入研究,窮盡其理,仔細分析,徹底理解,從而領悟其精髓,才能融會貫通。本草經疏這本書的撰寫,揭示了古代醫學大師們還沒有公開的秘密,是自東垣以來前所未聞的創見。作者還拿出剩餘精力,收集整理了許多單方,刪除了其中錯誤和矛盾的地方,去除粗糙和雜亂的部分。這本書對老百姓的影響非常深遠。這本書的完成,才真正體現了本草經疏的價值。仲淳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沒有遺憾了。這三位作者最初的努力,難道可以說是小小的幫助嗎?仲淳此人目光銳利,鬍鬚像戟一樣,就像世人所畫的羽人招攬客人一般,他談論古今國家的興衰成敗、軍事上的勝負,滔滔不絕,聲音洪亮,好像要把屋牆都震塌一樣。在酒席間,他經常慷慨地對我說:「古人說高明的醫生可以治理國家。三代之後,諸葛亮治理蜀國、王猛治理秦國,都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才能。以宋朝的事來說,熙寧年間的變法,拘泥於固定的方法而導致了弊病;元祐年間的政策,拘泥於古代的方法來治理疾病。紹述這些小人,不仔細診斷病人病情如何,就強行使用烏頭、狼毒等毒藥,結果導致病人立即死亡。你如果有治理國家的才能,現在要怎麼做?」我思考了很久,無法回答。仲淳喝醉酒後,臉色發紅,仰天大叫,痛飲而醉才停止。唉!仲淳已經年老生病而去世了,而我也一直遭遇困境,被迫放棄官職,像忠州記錄藥方一樣,記錄醫書,以此度過殘年。因為這本書的出版,想起了亡友過去說的話,為這些被遺忘的書嘆息了很久。仲淳,名叫希雍,是我們家鄉的古老望族,他曾經僑居長興,後來搬到金壇老去,葬在陽羨山中。我將來會寫文章來記錄這件事。崇禎六年十二月,虞山老民錢謙益撰寫此序。

  • 易氏(思蘭)醫案,一卷,現存。
  • 趙氏(獻可)醫貫,六卷,現存。
  • 徐氏(靈胎)醫貫砭,二卷,現存。

《四庫全書提要》說:《醫貫砭》二卷,是清朝徐大椿撰寫的。最早是明朝趙獻可寫了《醫貫》,闡發了薛己醫案的理論,認為命門的真火真水最重要,用八味丸和六味丸這兩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徐大椿認為他的觀點有偏頗,所以寫了這本書來駁斥他。考證八味丸,就是《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是後漢張機的方子。後來北宋錢乙認為小兒是純陽之體,於是去掉了肉桂和附子,作為幼科的補劑,叫做六味丸。到了明朝太醫院使薛己,才開始專用這兩個方子,作為補陽補陰的重要藥物,常常加減藥味來治療各種疾病。他用來調理和補養虛弱,並非沒有效果。趙獻可繼承了這個理論,但是過於堅持,於是完全拋棄了古人的經方,這就像是堅持誠意正心來抵禦外敵一樣,道理雖然相通,但是實際卻行不通。徐大椿批評他的書,並非沒有道理,只是言辭過於激烈,肆意謾罵,字字句句都像在挑毛病,也難免有失文雅。而且趙獻可的理論並不是都有效驗,現在他的書已經不怎麼流行了,也沒必要再這樣爭論不休。

  • 程氏(云鵬)醫貫別裁,未見。

程云鵬說:趙氏的理論擷取了李氏的要點,最為直接,但是引用不夠完善,主張過於偏頗。懶惰的人把它當成秘本,打算拋棄一切舊的理論,遺害很大。我為此刪去了多餘的枝節,補充了各家關於雜證的方論,頓時感覺大為改觀。(這是《慈幼筏》的序言)

  • 趙氏(獻可)二本一例,未見。

以上內容見於鄞縣誌。

  • 王氏(化貞)普門醫品,四十八卷,現存。

凡例說:這本書的出版,是從《本草綱目》開始的,所以各門的方子,出自《本草》的占了十分之七八。不足的部分,就從其他名家的方子中選取來補充。如果有疾病,《本草》中沒有方子的,就用名醫所記錄的,以及各種驗方來補充,以此來完成整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