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六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一 (4)

1. 方論(三十九)

遇險怪證。數年不起。或皇遽計無復之。必拱手。請質繆先生。仲淳往往生死人。攘臂自快不索謝。上自明公卿。下至卑田院乞兒。直平等視。故索方日益相知。錄其方遞相傳試。靡不奇驗。仲淳一切無所吝曰。顧用之何如爾。仲淳意所獨到。堅執不移。至俗醫相顧卻走意氣。

閒定自若。其察脈審證。四顧踟躕。又甚細甚虛甚小心。生平好遊。緇流細客。樵叟村豎,相與垂眄睞。披肝膽。以故蒐羅秘方甚富。然惟仲淳能衷之曰。吾以脈與證試方。不以方嘗病也。予辛亥賜告歸。不敢以山中餘日。漫付高枕。匯三十餘年所積方取奇中者裁之。仲淳並錄後先醫案。

類而梓之以廣其傳。竊自附古人手錄方書之意云。仲淳諱希雍。海虞故家子。多僑寓。所至稱寓公。癸丑春日曲肱道人丁元薦題。

〔先醒齋廣筆記〕四卷,存

自序曰。予既不事王侯。獨全微尚。幽棲自遂。遠泳累。以保天年。然無功及物。亦豈道人之壞乎。於是搜輯醫方。精求藥道。用存利濟。隨所試效。病家藏之。好事者抄錄。轉相授受。復多獲驗。先是長興丁客部長孺手集予方一冊。命之曰先醒齋筆記。梓行於世。板留巖邑。

未便流通。交遊中多索此書者。卒無以應。予適旅泊。金沙文學莊君斂之時時過從。請增益群方。兼採本草常用之藥。增至四百餘品。詳其修事。又增入傷寒溫病時疫治法要旨。並屬其季君弢之。鏤板流行。傳之遠邇。庶窮鄉僻邑。舟次旅邸。偶乏明醫。俾病者按方施治。以瘳疾苦。

則是書或行。補於世也夫。斂之曰。善。時天啟二年。歲次壬戌。仲冬既望。東吳繆希雍自序。

四庫全書提要曰。先醒齋筆記四卷。明繆希雍撰。希雍。字仲淳。常熟人。明史方技傳。附見李時珍傳中。天啟中王紹徽作點將錄。以東林諸人。分配水滸傳一百八人姓名。稱希雍為神醫安道全。以精於醫理故也。是編初名先醒齋筆記。乃長興丁元薦取希雍所用之方。裒為一編。

希雍又增益群方。兼採本草常用之藥。增至四百餘品。又增入傷寒溫病時疫治法。故曰廣筆記。希雍與張介賓同時。介賓守法度。而希雍能頗變化。介賓尚溫補。而希雍頗用寒涼。亦若易水河間各為門徑。然各有所得力。朱國禎湧幢小品。記天啟辛酉。國禎患膈病。上下如分兩截。

中痛甚不能支。希雍至。用蘇子五錢即止。是亦足見其技之工矣。

〔本草單方〕十九卷,存

錢謙益序曰。繆仲淳既沒數年。其著書多盛行於世。而所摘錄本草單方。朱黃甲乙。狼籍篋笥中。康文初莊斂之搜討證次。窮歲月之力。而後成書。於執侯梓而傳之。於是繆氏之遺書粲然矣。仲淳以醫名世。幾四十年。醫經經方兩家。浩如煙海。靡不討論貫穿。而尤精於本草之學。

白話文:

方論(三十九)

遇到罕見又奇怪的病症,多年都無法治癒,甚至連經驗豐富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手足無措的時候,必定會恭敬地去請教繆先生(繆仲淳)。繆仲淳常常能起死回生,而且樂於助人,不求回報。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苦的乞丐,他都一視同仁。因此,前來求診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爭相抄錄他的藥方,試用後都覺得非常靈驗。繆仲淳對此從不吝嗇,並說:「只看用得是否恰當。」繆仲淳的醫術見解獨到,而且非常堅持自己的判斷,以至於讓那些庸醫看到他都退避三舍。

他平時安閒自若,在診脈和辨證時,會仔細觀察、審慎思考,甚至顯得有些猶豫不決,非常細心謹慎。他生性喜歡遊歷,與僧人、商人、樵夫、農夫等各階層人士交往,並與他們坦誠相待。因此,他收集了許多秘方。然而,只有繆仲淳能夠將這些藥方融會貫通,他說:「我是用脈象和病症來驗證藥方,而不是用藥方來試驗病人。」我(丁元薦)在辛亥年請假退休回家,不敢虛度在山中的閒暇時光,於是整理了三十多年來累積的藥方,選出其中特別有效的,並將繆仲淳的醫案一併記錄下來,分類整理後刻印出版,希望能廣為流傳,這也算是秉持古人手錄藥方、傳於後世的用意。繆仲淳,名希雍,是海虞(今江蘇常熟)望族之後,他常常寄居在外,因此人們稱他為「寓公」。在癸丑年春天,曲肱道人丁元薦題寫了這段文字。

〔先醒齋廣筆記〕(共四卷,現存)

自序

我(繆希雍)既然不追求功名利祿,只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隱居生活、逍遙自在,以保養天年。但是,我沒有為社會做出貢獻,這難道不是有違道人的本分嗎?於是,我開始搜集醫方、研究藥理,希望能對世人有所助益。這些藥方經過臨床驗證,效果顯著,病家們將它們珍藏起來,有愛好醫學的人也爭相抄錄,並傳授給其他人,結果也多有奇效。早先,長興(今浙江長興)丁客部長孺將我的藥方編成一冊,並命名為《先醒齋筆記》,刊行於世。但由於書版留在巖邑,流通不便。許多朋友都想得到這本書,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剛好暫居在外地,金沙(今江蘇常熟)的文學家莊斂之常常來拜訪我,並請我增補更多藥方,同時加入本草中常用的藥材,擴充到四百多種,並詳細說明藥材的炮製方法。此外,還加入了傷寒、溫病、時疫的治療要點,並請他的弟弟莊弢之來刊印出版,使這本書能廣泛流傳,讓那些偏遠地區、旅途中的人們,即使沒有名醫在旁,也能根據書中的藥方進行治療,以減輕病痛。這樣一來,這本書的出版,也算是對社會有所貢獻了。莊斂之說:「好。」當時是天啟二年(西元1622年),歲次壬戌,仲冬既望(農曆十一月十六日),東吳(今江蘇一帶)繆希雍親筆撰寫了這篇序言。

四庫全書提要

《先醒齋筆記》共四卷,是明代繆希雍所撰寫的。繆希雍,字仲淳,常熟人。在《明史·方技傳》中,他的事蹟附在李時珍的傳記裡。天啟年間,王紹徽寫了一部《點將錄》,將東林黨人比作《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稱繆希雍為「神醫安道全」,這是因為他精通醫理的緣故。這本書最初名為《先醒齋筆記》,是長興的丁元薦收集了繆希雍常用的藥方,編纂而成的。後來,繆希雍又增補了更多的藥方,並加入了本草中常用的藥材,擴充到四百多種。此外,還增加了傷寒、溫病、時疫的治療方法,所以稱為《廣筆記》。繆希雍與張介賓是同時期的人物。張介賓比較固守傳統,而繆希雍則比較善於變通。張介賓偏好溫補,而繆希雍則比較多用寒涼藥物。他們就像易水學派和河間學派一樣,各自有不同的醫學見解,也都各自有所成就。朱國禎的《湧幢小品》記載,天啟辛酉年(西元1621年),朱國禎患了膈病,上腹和下腹好像被切成兩段,疼痛難忍。繆希雍來診治,只用五錢蘇子,疼痛就止住了。由此可見他的醫術非常高明。

〔本草單方〕(共十九卷,現存)

錢謙益序

繆仲淳去世數年後,他的著作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但是他所摘錄的本草單方,卻散落在箱子裡,凌亂不堪。康文初和莊斂之花費了很長時間,收集整理並加以考證,最後才完成了這本書,並交付給執侯刻印出版,使繆氏的著作得以完整保存。繆仲淳以醫術聞名於世,將近四十年,他對醫經和方劑兩方面都非常精通,並且尤其擅長本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