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六十一 (1)
卷六十一 (1)
1. 卷六十一
2. 方論(三十九)
〔歐陽氏(植)救急療貧易簡奇方〕一卷,存
景陵縣誌曰。歐陽植。字叔堅。邑庠生。治舉業。旁精醫。著有靈臺秘要。邑進士胡懋忠刻於固。始有易簡奇方。邑進士熊寅刻於婺源。有全生四要。邑知府王曰然刻於臨洮。
〔靈臺秘要〕未見
〔陸氏(道元)範蒙醫會錄〕未見
陸道元曰。小兒雜證便蒙捷法外。有藥性脈法經脈運氣傷寒雜證女科總名之範蒙醫會錄。尚在修纂。待完日並刊。以就高明同志者正之。是望。(金金錄補遺)
〔呂氏(祥)急篤怪疑試效奇方〕醫藏目錄六卷,未見
〔亡名氏孤峰捷驗方〕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沈氏(野)暴證知要〕二卷,存
〔潘氏(云傑)類集試驗良方〕二卷,存
〔梁氏(學孟)痰火顓門〕(陸世科刻本改名國醫宗旨)醫藏目錄四卷,存
梁學孟曰。醫之可法者。自軒岐而下。張仲景李東垣劉河間朱丹溪之外。代不乏人。遍購全書而讀之。知內經即吾儒之論孟也。張李劉朱。即吾儒之周程張朱也。而諸賢又所以羽翼於內經者也。玩味之餘。因見十二經之病。火居大半。故人之橫亡暴夭者。悉是火證。而為庸醫所誤。十常八九。遂作痰火顓門。
〔龔氏(居中)痰火點雪〕四卷,存
〔經驗良方壽世仙丹〕十二卷,存
〔經驗百效內科全書〕八卷,存
〔徐氏(世曾)醫家大法〕二卷,未見
〔途中備用方〕一卷,未見
〔亡名氏應急良方〕一卷,未見
〔謝氏(奇舉)元微秘要〕八卷,未見
〔徐氏(常吉)醫家正典〕一卷,未見
〔亡名氏醫學發蒙〕二十三卷,未見
〔醫翼通考〕二卷,未見
〔邵氏(之翰)調理四證切要〕一卷,未見
〔段氏(成冕)經驗良方〕一卷,未見
〔松篁劉氏(闕名)經驗方〕三卷,未見
〔談野翁試驗小方〕四卷,未見
〔亡名氏太乙紫金丹方〕一卷,未見
按上十三種。見於淡生堂書目。
〔陰氏(有瀾)醫貫奇方〕一卷,存
太平縣誌曰。陰有瀾。字九峰。太醫院吏目。通覽群籍。尤精性理。其治疾也。根極五行生剋。而神明出之。遠近求藥者日千計。瀾悉洞徹膏肓。計日報可。暇即延請師儒。講究理學。年八十八歲。往來臺使者。皆望風式廬。以為人瑞。沒祀陽明書院。
〔亡名氏窮鄉便方〕二卷,存
〔王氏(良璨)小青囊〕十卷,存
〔吳氏(中秀)醫林統宗〕未見
上見於松江府志。
〔方氏(隅)醫林繩墨〕八卷,存
自序曰。繩墨一書。乃為後學習醫之明鑑。俱領內經景升東垣丹溪河間諸先生之成法。而著方立言。非方榖一人之私論也。蓋醫之一道。其理甚微。其責甚重。活人生人。在此三指之下。兩劑之中。若無主見。未有不殺人者。榖自肄業以來。早夜精心。微危是慎。日與諸門弟子諄切講解。
白話文:
《歐陽氏(植)救急療貧易簡奇方》一卷,記載在景陵縣誌中。歐陽植,字叔堅,是個縣學的學生,他除了專攻科舉考試,也精通醫術。他著有《靈臺秘要》一書,由同縣進士胡懋忠在固縣刊印。後來又有了《易簡奇方》,由同縣進士熊寅在婺源刊印。另外還有《全生四要》,由同縣知府王曰然在臨洮刊印。
《靈臺秘要》這本書目前沒有找到。
《陸氏(道元)範蒙醫會錄》這本書也沒找到。
陸道元說,除了《小兒雜證便蒙捷法》之外,他還有一部關於藥性、脈法、經脈運氣、傷寒雜證、婦科等綜合醫學的著作,名為《範蒙醫會錄》,目前仍在編纂中。等完成後將會刊印,希望各位高明同道能給予指正。 (金金錄補遺)
《呂氏(祥)急篤怪疑試效奇方》這本書,記載在醫書目錄中,共有六卷,但目前沒找到。
《亡名氏孤峰捷驗方》這本書,記載在醫書目錄中,但卷數闕失,目前也沒找到。
《沈氏(野)暴證知要》這本書,共有二卷,現在還保存著。
《潘氏(云傑)類集試驗良方》這本書,共有二卷,現在也保存著。
《梁氏(學孟)痰火顓門》(陸世科刻本改名為《國醫宗旨》),記載在醫書目錄中,共有四卷,現在還保存著。
梁學孟說,醫學的典範,自軒轅黃帝、岐伯以來,除了張仲景、李東垣、劉河間、朱丹溪等名家之外,每個時代都有傑出的人才。廣泛閱讀醫學書籍後,會發現《內經》就如同儒家的《論語》、《孟子》一樣重要;而張仲景、李東垣、劉河間、朱丹溪,就如同儒家的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一樣重要。後來的醫家,都是在輔助和闡釋《內經》的理論。仔細研究後,他發現十二經脈的疾病,多半是火氣引起的。所以,人們突然死亡、早夭,大多是因火證而起,卻被庸醫誤診,十之八九都是如此。因此,他寫了《痰火顓門》這本書。
《龔氏(居中)痰火點雪》這本書,共有四卷,現在還保存著。
《經驗良方壽世仙丹》這本書,共有十二卷,現在還保存著。
《經驗百效內科全書》這本書,共有八卷,現在還保存著。
《徐氏(世曾)醫家大法》這本書,共有二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途中備用方》這本書,有一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亡名氏應急良方》這本書,有一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謝氏(奇舉)元微秘要》這本書,共有八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徐氏(常吉)醫家正典》這本書,有一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亡名氏醫學發蒙》這本書,共有二十三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醫翼通考》這本書,共有二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邵氏(之翰)調理四證切要》這本書,有一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段氏(成冕)經驗良方》這本書,有一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松篁劉氏(闕名)經驗方》這本書,共有三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談野翁試驗小方》這本書,共有四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亡名氏太乙紫金丹方》這本書,有一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以上十三種醫書,是在淡生堂書目中看到的。
《陰氏(有瀾)醫貫奇方》這本書,有一卷,現在還保存著。太平縣誌記載,陰有瀾,字九峰,是太醫院的吏目。他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尤其精通性理學。他治病,會深入探討五行生剋的原理,而且運用起來非常靈活。遠近來求醫的人每天都有數千人,陰有瀾都能準確判斷病情,並且預估痊癒的時間。他空閒時,還會請老師來講解理學。他活到八十八歲,各地來的官員,都對他敬佩有加,認為他是人瑞。他過世後,被祭祀在陽明書院。
《亡名氏窮鄉便方》這本書,共有二卷,現在還保存著。
《王氏(良璨)小青囊》這本書,共有十卷,現在還保存著。
《吳氏(中秀)醫林統宗》這本書,目前沒有找到,記載在松江府志中。
《方氏(隅)醫林繩墨》這本書,共有八卷,現在還保存著。方隅在自序中說,《繩墨》這本書,是為了讓後學醫者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方向。它融合了《內經》、張仲景、李東垣、朱丹溪、劉河間等名家的醫學方法,並且總結成方劑和理論,並非他個人的獨斷之見。醫學的道理非常深奧,責任非常重大,關係到人的生死。如果沒有自己的主見,很容易會誤人性命。他自從學習醫術以來,日夜專心研究,小心謹慎,並且每天都與學生們諄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