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六十 (4)
卷六十 (4)
1. 方論(三十八)
甚則明珠之投暗矣。籲。此所以遇合之難。而世之罕睹其濟也。(仰節堂集)
〔肘後秘方〕未見
〔王氏(文謨)醫學鉤玄〕未見
〔碎金方〕三卷,存
引曰。竊聞千方易得。一效難求。余乃留心斯道。蓋歷多霜。因見近代刻古方。盡藏幸多。是藥品不全。等分不一。炮製弗精。咸失古方之本旨。安足望其起死回生哉。予實憂之。恆患豚兒不知仁術之玄微。以訛傳訛。云不誤人。予弗信也。故述吾祖杏林翁秘傳之方。及吾父云泉翁經驗之藥。
並予嘗取效之術。及聞江湖道中玄妙之劑。莫不剸金置幣。向求之以助吾兒。得成濟世之道。於中湯丸散末藥。藥合宜方。方中節真。世不傳之方。實為鎮家之寶。近叨南嶽吳君大參將醫學鉤玄。已鍥行矣。復蒙臺云鄭使君請予碎金方。重刻附余於鉤玄之次。以公天下。豈不盡善盡美矣。
俯而思之。此方實費千金而得。惟冀同道養生君子。宜寶惜之。莫作尋常輕視。同施利之恩。各盡孝慈之道。是吾意也。外附各色神仙妙術巧妙奇方。另附於末。以助海內英豪之一覽耳。俾臨事不致眩惑。豈不懷區區之一助云。萬曆癸巳季秋之月。江右建之盱人繼周王文謨謹序。
〔李氏(梴)醫學入門〕醫藏目錄九卷(按九當作八)存
自序曰。客有窺甕牖而誚之曰。子值離索之失。而考諸素問玄語。知本者歟。曰。本。身也。枝葉。子姓云仍也。欲枝實繁茂。而不先培其本。智乎。身病多矣,遍百藥而不竟痊。必所嘗湯液。而猶未達其所以。倏爾閉戶四祀。寓目古今方論。倫其要。括其詞。發其隱。而類編之。
分注之。令人可讀而悟於心。臨證應手。而不苦於折肱。沉潛之下。因以洞察纖疴。曲全生意於霜雪之餘。正以祈三春之敷榮也。不然。以司馬氏之通鑑。而猶自謂枉卻精神。某曷人斯。而敢擅藝自成哉。客曰。然。第世人血脈同而受病異。或因稟受。或因染襲。知大黃可以導滯。
而不知其寒中。知附子可以補虛。而不知其遺毒。子能一一救諸。曰。志也。未能。敢不瞑眩藥諸心身。以立萬世支本。而後謀諸仁人也。客曰。勖之。萬曆乙亥仲春上丁日。南豐李梴述。
〔程氏(式)醫彀〕八卷,存
建昌府志曰。程式。字心源。南城人。名醫。著者程氏醫彀。研究素問。次及難經脈訣。洎張劉李朱四氏之書。故診治適宜。又搜其吃緊者。著之編帙。俾學者識經絡。明病機。若登軒岐之堂。入盧王之室。踵張劉李朱之門。而相質證焉。
〔徐氏(紳)百代醫宗〕(醫藏目錄作龔雲林訛)十卷,存
〔閔氏(道揚)醫指如宜方〕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醫學集要〕醫藏目錄五卷,存
〔謝氏(毓秀)回生達寶〕八卷,存
自序略曰。余家祖世儒醫。有樵陽子李君嵐溪榮者。又余家之外祖也。深明乎醫理。活人以萬計。嘗述紺珠經一書。又自著二難寶鑑一編。以通濟乎萬世。博聞廣覽。雖見諸家之書。徒虛設而無章。而罔裨於用。乃一日慨然嘆曰。醫書多皆無用也。欲採其精要。集百試百效之方。
白話文:
唉,如果到了極端的情況,就像把明珠丟入黑暗中一樣。唉!這就是為什麼要遇到能契合的人很難,世間很少看到醫術能夠真正救人的原因啊!(出自《仰節堂集》)
《肘後秘方》:未見
《王氏(文謨)醫學鉤玄》:未見
《碎金方》:三卷,現存
序言說:我聽說千種藥方容易得到,但能見效的卻很難求。我因此留心研究醫學。經歷許多歲月,看到近代出版的古方書,雖然收藏很多,但藥材不齊全,劑量不統一,炮製不精細,都失去了古方原本的用意,又怎能期望它們能起死回生呢?我實在為此憂心。我常常擔心我的孩子不懂得仁術的奧妙,以訛傳訛,還說不會誤人,我是不相信的。所以,我整理了祖父杏林翁秘密傳授的藥方,以及父親云泉翁的經驗用藥,加上我曾經使用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聽聞江湖道中神奇的藥劑,無不花費重金,四處尋求,用來幫助我的孩子,讓他能成就濟世救人的事業。其中湯劑、丸劑、散劑、粉劑等,用藥與藥方相合適,藥方也符合實際情況,這些不外傳的藥方,實在是鎮家之寶。最近承蒙南嶽吳君大參將《醫學鉤玄》刊印出版,又蒙臺云鄭使君邀請我將《碎金方》重新刊刻,附在《鉤玄》之後,公諸於世,豈不是盡善盡美嗎?
我仔細思考,這些藥方實在是花費千金才得到的,只希望同道的醫者與注重養生的君子們,都能好好珍惜,不要輕視它們,大家一起施行利益他人的恩惠,各自盡到孝道與慈愛之道,這就是我的心意。此外,還附上各種神奇的醫術、巧妙的奇方,另外附在最後,以幫助海內英豪瀏覽參考,使他們在遇到事情時不會迷惑,豈不是也能略盡一點微薄的力量嗎?萬曆癸巳年季秋,江西建之盱人王文謨謹序。
《李氏(梴)醫學入門》:醫藏目錄九卷(按:九應作八),現存
自序說:有客人從窗口偷看並譏笑說:你正值困頓失意之時,卻研究《素問》那些玄妙的話語,難道你懂得根本嗎?我回答說:根本,就是指身體。枝葉,是指子孫後代。想要枝葉繁茂,卻不先培養根本,這明智嗎?身體生病很多,遍嚐百藥卻不能痊癒,一定是過去服用的藥湯還沒有達到療效。我於是閉門四年,研究古今的醫方理論,整理其要點,概括其詞語,闡發其隱含的意義,然後分類編纂,加上註解,讓人們可以閱讀而領悟於心,在臨床診斷時得心應手,而不會因為沒有經驗而犯錯。在深入研究之下,因此能洞察細微的疾病,在經歷風霜之後,還能保全人的生命,正是為了祈求像春天一樣的繁榮。不然,以司馬光著《資治通鑑》這樣的才能,還自認為浪費了精神,我又是什麼人,敢自以為是,單憑自己的才能就能有所成就呢?客人說:說得對。只是世人血脈相同,但所患的疾病卻不同,有的因為稟賦不同,有的因為後天傳染。知道大黃可以通便,卻不知道它性寒;知道附子可以補虛,卻不知道它有遺毒。你能一一救治這些病嗎?我回答說:這是我的志向。雖然還不能做到,但怎敢不以藥物來警惕自己的身心,以建立萬世的根本,然後再謀求幫助世人呢?客人說:勉勵你啊。萬曆乙亥年仲春上丁日,南豐李梴述。
《程氏(式)醫彀》:八卷,現存
《建昌府志》記載:程式,字心源,南城人,是個名醫。著有《程氏醫彀》。他研究《素問》,接著研究《難經》、《脈訣》,以及張、劉、李、朱四位醫家的著作,因此診斷治療都很適宜。他又蒐集重要的內容,編纂成書,讓學習醫學的人能認識經絡、明白病機,好像進入了軒轅黃帝、岐伯的殿堂,以及盧醫、王醫的居室,繼承了張、劉、李、朱四位醫家的學術,並相互印證。
《徐氏(紳)百代醫宗》:(醫藏目錄誤作龔雲林)十卷,現存
《閔氏(道揚)醫指如宜方》: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醫學集要》:醫藏目錄五卷,現存
《謝氏(毓秀)回生達寶》:八卷,現存
自序大略說:我家世代都是儒醫,有樵陽子李君嵐溪榮,他也是我家的外祖父。他深明醫理,救活的人數以萬計。他曾寫過《紺珠經》一書,又自己寫了《二難寶鑑》一書,用來幫助後世。他博覽群書,雖然看過許多醫家的著作,但覺得只是空設而沒有章法,對實際應用沒有幫助。有一天他感慨地說:醫書大多都是沒有用的。想要採集其中的精要,彙集百試百效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