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十八 (4)

1. 方論(三十六)

杭世駿序曰。黃帝言不能起死人。而不殺生人。扁鵲述其言。是病已成。雖黃扁不能使之生明矣。其有本無病。或小有病。而誤針之。誤藥之。以至於不可救。則粗工之罪也。然而病者之妻子父母。轉諉之命與數。而粗工嘵嘵自解。且以為吾嚐盡心於是。而不謂其人之不克承也。

天下如此其大。歲月如此其悠且久。粗工遍滿宇宙。如此其眾。計其一日之中。方心毒手。所斬刈戕賊者。各列其姓氏。各存其醫案。蓋較之讞獄決囚之冊。或相十佰。或相千萬。而不可底止。幸矣。其各相抵諱閔默。而不以告人。故其案如飄風陰火。隨時滅沒。而世莫知也。

一二上工。診脈審。運針當。處方慎。又遇其人之福厚而算長者。會逢其適。而痿者立起。於是乎喜談而樂道之。或以為得效。或以為經驗。筆之為書。而立之為案。自宋迄今。凡幾百家。傳其術者。寶其方。神其術。鰓鰓焉轉相告語。隨隨然帖耳而聽受。杭子曰。嘻。甚矣。

其沾沾自喜也。以陰陽而論人。有二十五生。是人即有是病。有是病即有是醫。醫者知其人。知其時。知其脈。因勢而利導之。黃帝扁鵲去人不遠也。不讀黃帝扁鵲之書。而欲試黃帝扁鵲之術。死者不能使之生。而生者即可致之死。語云。學醫人費。人之類多。至二十有五。

而醫之殺人則一。曰。不學而已。學之道何從。則讀黃帝扁鵲之書而已。黃帝存乎。曰死矣。扁鵲存乎。曰死矣。類案具在。發明其書之旨也。類案傳。雖謂黃帝扁鵲至今不死。可也。篁南江氏彙集前哲之案而刊之。吾友魏玉橫氏又從而廣之。粗工觀之。則以為已陳之芻狗。

而杭子觀之。則醫家之蒙求。何也。玉橫氏能讀黃帝扁鵲之書者也。合土者必有其範。伐柯者必有其則。以是為學醫者之範與則。而思過半矣。醫案云乎哉。(道古堂集)

四庫全書提要曰。續名醫類案六十卷。國朝魏之琇撰。之琇既校刊江瓘名醫類案。病其尚有未備。因續撰此編。雜取近代醫書。及史傳地誌。文集說部之類。分門排纂。大抵明以來事為多。而古事為瓘書所遺者。亦間為補苴。故網羅繁富。細大不捐。如疫門。載神人教用香蘇散一條,猶曰存其方也。

至腳門。載張文定患腳疾。道人與綠豆兩粒而愈一條。是斷非常食之綠豆。豈可錄以為案。又如金瘡門。載薛衣道人。接已斷之首。使人回生一條。無藥無方。徒以語怪。更與醫學無關。如斯之類。往往而是。殊不免蕪雜。又蟲獸傷門。於薛立齋蟲入耳中一條。注曰。此案。

耳門亦收之。非重出也。恐患此者不知是蟲。便檢閱耳云云。而腹疾門中。載金臺男子。誤服乾薑理中丸。發狂入井一條。隔五六頁而重出。又是何義例乎。編次尤未免潦草。然採摭既博。變證咸備。實足與江瓘之書。互資參考。又所附案語。尤多所發明辨駁。較諸空談醫理。

白話文:

杭世駿在序中說,黃帝曾說過,醫術不能讓死人復活,但也不能讓活人喪命。扁鵲也闡述了這個觀點,意思是說疾病一旦形成,即使是黃帝和扁鵲也無法使其起死回生,這是很明顯的道理。那些原本沒有生病,或者只是小病,卻因為被誤用針灸或藥物而導致無法救治的情況,那是庸醫的過錯。然而,病人的妻子、父母卻往往將責任推給命運,而庸醫則喋喋不休地為自己辯解,甚至還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了,卻不覺得是病人的身體無法承受。

天下如此之大,歲月如此漫長,庸醫遍布各地,數量如此之多。計算他們一天之中,那些心術不正、手法惡劣的醫生,所傷害、殘害的人,如果都一一列出姓名,並記錄下他們的醫療案例,其數量恐怕比審判犯人的記錄還要多上百倍、千倍,甚至上千萬倍,根本數不清。幸好,這些庸醫們都互相掩飾、保持沉默,不讓別人知道,所以這些案例就像風中飄散的火苗,隨時熄滅,不為人所知。

少數高明的醫生,診脈仔細、運針準確、處方謹慎,又遇到病人福氣深厚、壽命較長,就能碰巧治好疾病,讓癱瘓的人站起來。於是他們就喜歡談論和宣揚自己的醫術,有人認為是他們醫術高明,有人認為是經驗豐富,便將這些案例記錄下來,編寫成書。從宋朝到現在,已經有數百家醫書,他們傳授醫術,視醫方如珍寶,將醫術神化,興高采烈地互相傳授,恭恭敬敬地聽從學習。杭世駿感嘆道,真是太過分了!

他們自鳴得意地認為,根據陰陽理論來判斷人,人的生命有二十五種情況,有這種情況的人就會有這種疾病,有這種疾病就會有相應的醫生。醫生了解這個人、了解發病的時間、了解脈象,然後順應情況加以引導。黃帝和扁鵲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不讀黃帝和扁鵲的醫書,卻想試驗他們的醫術,就會導致死人不能復活,活人卻被治死。俗話說,學醫耗費金錢,人的情況又如此複雜,細分到二十五種。

而醫生殺人卻只有一種原因,那就是不學醫。學習的途徑是什麼呢?那就是讀黃帝和扁鵲的醫書而已。黃帝還在嗎?不在了,他已經死了。扁鵲還在嗎?不在了,他也已經死了。但是他們留下的醫案還在。發揚他們的醫書精髓,傳承他們的醫案,即使說黃帝和扁鵲至今還活著,也是可以的。篁南江氏匯集前人的醫案並刊行,我的朋友魏玉橫又在此基礎上加以擴充。庸醫看到這些醫案,會認為它們像過時的草狗一樣沒有用處。

而杭世駿看到這些醫案,則認為它們是醫學入門的基礎。為什麼呢?因為魏玉橫是能夠讀懂黃帝和扁鵲醫書的人。製作陶器的必定有模具,砍伐樹木的必定有法則。把這些醫案當作學醫的模範和法則,就已經考慮了一大半的問題了。醫案的意義就在於此啊! (道古堂集)

《四庫全書提要》中說,《續名醫類案》共六十卷,是清朝魏之琇所撰寫。魏之琇在校訂刊刻了江瓘的《名醫類案》後,覺得還有不足之處,所以續寫了這部書。他廣泛收集了近代醫書,以及史書、地理志、文集、小說等資料,分門別類地編纂而成。書中大多記載的是明朝以來的事情,對於江瓘的書中遺漏的古代案例,也有所補充。因此,這本書內容繁多豐富,細微瑣碎的都收錄其中。例如,在“疫病”部分,記載了神人教人使用香蘇散的案例,說是保留了這個藥方。

至於“腳病”部分,記載了張文定患腳疾,道人給他兩粒綠豆就治好了的案例,這裡的綠豆絕對不是普通的食用綠豆,怎麼能把它作為醫案記錄下來呢?又比如“金瘡”部分,記載了薛衣道人能接續斷頭,讓人起死回生的案例,沒有藥方也沒有治療方法,只是說些怪異的事,和醫學沒有任何關係。像這樣的情況,書中比比皆是,難免顯得雜亂。還有“蟲獸傷”部分,在薛立齋蟲入耳中的案例中,註解說,這個案例在“耳病”部分也收錄了,並不是重複,只是擔心患者不知道是蟲子導致的,便可以查看“耳病”部分云云。然而,在“腹病”部分中,記載了金臺男子誤服乾薑理中丸,導致發狂跳井的案例,隔了五六頁又重複出現,這是什麼道理呢?編排上也難免顯得草率。但是,這本書廣泛收集了資料,各種變證也都齊全,確實可以與江瓘的書互相參考。而且,這本書附加的醫案評語,多有發明和辨駁,比那些空談醫理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