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七 (5)
卷五十七 (5)
1. 方論(三十五)
所試輒有奇效。名藉藉聞三吳。時負疴及門。求療者如市。正德間吳大疫。公移藥囊於道衢。隨請而應。全活數十人。吳有富室子。病痿三年。諸醫束手不治。公曰。此病在瘍也。急以五毒之劑攻之。即起矣。已而果然。其人酬之百金。公笑而卻之。吾何利哉。姑驗所見耳。
他如此類者。不可殫述。著醫家名言若干卷。將傳於世云。(宗子相集)
〔陶氏(浩)藥案〕未見
徐春甫曰。陶浩。字巨源。太倉人。以儒攻醫。數起奇證。有藥案藏於家。
〔方氏(廣)脈藥證治〕未見
〔汪氏(宦)醫學質疑〕未見
〔證治要略〕未見
按上三書。見於古今醫統。
〔吳氏(旻)扶壽精方〕醫藏目錄二卷,存
按萬曆丁亥。王氏所刻書三卷。題曰續扶壽精方。卷首有養真篇。男女篇。飲食篇。事親篇。四道。及湯膏粥酒等三十二首。其他諸方。與是書不有異者。
〔吳氏(球)諸證辨疑〕明志四卷,存
〔活人心統〕四卷,存
吳球曰。此書。集先賢之成語。論臟腑之盛衰。錄古今經驗之方。開後學正大之。路。皆宜直之言。非雕琢之說。同志者鑑之。
陳莘題茭山吳翁小像後曰。翁博學慕古。輕財重義。少嘗遊心經術。醫業獨得其精。乃修方脈主意。活人心統。食療便民諸症辨疑等書。一十六卷。感鉅卿慎齋胡公發明。云東龍公岱野張公。邑侯赤山鄭公。校證繡梓。得成全集。真醫學之指南也。
〔方脈主意〕未見
〔楊氏(起)經驗奇效單方〕二卷,存
〔孫氏(應奎)醫家必用〕一卷,存
徐春甫曰。孫東谷。名應奎。號東谷。洛陽人。登正德辛巳進士。好醫方。以活人為心。有疾者不限高卑。即與方藥。官至戶部尚書。著有醫家大法。大旨。必用等書。若干卷。
〔醫家必用類選〕四卷,存
按先子曰。嘉靖辛丑春。東谷已著醫家必用。後十二年。更分門類方。有所增添。名曰醫家必用類選。其序則與原書同。故題曰復書。
〔俞氏(橋)醫學大原〕未見
海寧縣誌曰。俞橋少業儒。究心理學。兼精岐黃術。嘉靖中。以名醫被徵。累官太醫院判。橋於方書無所不晰。更博詢名家。得河間潔古東垣未刻諸稿。及古今秘方。斟酌損益之。以治病。無不奇驗。居京師。恥事權貴。而貧家延之。必盡心療治。以故名愈藉藉。而醫日窘。
士大夫雅重之。著醫學大原一書。搜輯樞素以下諸家。有關證脈者。次以賦括。令業醫之士。診脈制方。有所考證焉。
〔李氏(象)醫略正誤〕三卷,存
聶璜跋曰。余內姻石泉醫略正誤就梓。方伯東谷敘弁其端。推衍引觸。遠大不泥。盡之矣。乃謬屬諸敘末。余又何言哉。因次第其心學淵源。以備觀覽之目。石泉自少入郡膠。殫力學易。出入諸子史百家。坐是遘疾。奉厥甫東郊翁命就醫。時東陽盧𧉩庵以茲術鳴寧藩。禮致在館。
白話文:
方論(三十五)
他所嘗試的藥方,常常有奇效,名聲在江南一帶廣為流傳。當時,許多生病的人都來求診,就像市場一樣熱鬧。明朝正德年間,吳地爆發大瘟疫,他將藥囊移到路邊,隨時為人看診給藥,救活了數十人。吳地有個富人家的小孩,患了軟癱症三年,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他說:「這個病在於毒瘡,要趕快用猛烈的毒藥來攻治它,就會好起來。」後來果然如此。那人要送他百金作為酬謝,他笑著拒絕了,說:「我哪是為了利益呢?只是想驗證我所看到的罷了。」
像這樣的事蹟,多到說不完。他寫了《醫家名言》等好幾卷書,想把它流傳於世。(宗子相集)
〔陶氏(浩)藥案〕(未見)
徐春甫說:陶浩,字巨源,是太倉人。他以研讀儒學的基礎來鑽研醫學,常常能治好難以處理的疾病。他寫的藥案都收藏在家中。
〔方氏(廣)脈藥證治〕(未見)
〔汪氏(宦)醫學質疑〕(未見)
〔證治要略〕(未見)
以上這三本書,在《古今醫統》這本書中可以看到記載。
〔吳氏(旻)扶壽精方〕(醫藏目錄二卷,現存)
據說,在萬曆丁亥年,王氏刻印了三卷書,書名是《續扶壽精方》。卷首有養生篇、男女篇、飲食篇、事親篇等四個部分,還有湯劑、膏劑、粥劑、酒劑等三十二個方子。其他的藥方,和這本書內容沒有什麼不同。
〔吳氏(球)諸證辨疑〕(明志四卷,現存)
吳球說,這本書收集了前賢的名言,論述了臟腑的盛衰,記錄了古今的經驗良方,為後學者開闢了正大光明的道路。書中的言論都是直白的,不是花俏的說辭。希望有志一同的人,可以仔細閱讀這本書。
陳莘在吳翁的小像後題詞說:吳翁博學且崇尚古代,輕視錢財而重視道義。他年輕時曾經用心研究經書,在醫學方面尤其精通。他因此著述了《方脈主意》、《活人心統》、《食療便民諸症辨疑》等書,總共十六卷。感謝巨卿慎齋胡公的發明,還有東龍公、岱野張公、邑侯赤山鄭公的校訂與刊印,才得以完成這套全集。這真是醫學的指南啊!
〔方脈主意〕(未見)
〔楊氏(起)經驗奇效單方〕(二卷,現存)
〔孫氏(應奎)醫家必用〕(一卷,現存)
徐春甫說:孫東谷,名應奎,號東谷,是洛陽人。他考中明朝正德辛巳年的進士。他喜歡醫藥方劑,以救助世人為己任。凡是生病的人,不論身分高低,他都馬上給予診治和藥方。他當官做到戶部尚書。著有《醫家大法》、《大旨》、《必用》等書,好幾卷。
〔醫家必用類選〕(四卷,現存)
據我的父親說:嘉靖辛丑年春天,東谷已經寫出了《醫家必用》這本書。十二年後,他又把這本書的內容分門別類,並增加了一些內容,改名為《醫家必用類選》。書的序文和原本的書一樣,所以稱為復書。
〔俞氏(橋)醫學大原〕(未見)
《海寧縣誌》記載:俞橋年輕時研究儒學,深入探討理學。同時,他也很精通醫學。嘉靖年間,他因為醫術高明而被朝廷徵召,一路升遷到太醫院判。他對醫學典籍無所不通,還廣泛請教名醫。他得到河間、潔古、東垣等名家的未刊稿,以及古代的秘方,並加以斟酌改進。用這些方法來治病,沒有不靈驗的。他住在京城,不屑於巴結權貴,反而是貧窮人家請他看病,他必定盡心盡力。因此,他的名聲更加響亮,而他的生活卻更加困窘。
士大夫們都很看重他。他寫了一本《醫學大原》,收集了《內經》等醫學經典中,有關證候和脈象的內容,用賦的形式加以概括,讓學醫的人在診脈開方時,可以有所依據。
〔李氏(象)醫略正誤〕(三卷,現存)
聶璜在序文中寫道:我的親家石泉的《醫略正誤》即將刊印。方伯東谷為這本書寫了序文,他的論述廣泛深入,不拘泥於成見,可說是將這本書的精華都闡述出來了。我竟然被謬誤地列在序文之後,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因此,我只能簡單地敘述一下石泉的心學淵源,提供給大家參考。石泉從小在郡學裡學習,竭盡全力鑽研《易經》,廣泛涉獵諸子百家。因此罹患疾病,他的父親東郊翁就讓他去看病。當時東陽的盧𧉩庵因為醫術高明而聞名於寧王府,被禮聘到王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