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七 (3)
卷五十七 (3)
1. 方論(三十五)
四庫全書提要曰。醫學管見一卷。明何瑭撰。瑭號柏齋。懷慶人。宏治壬戌進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諡文定。事蹟具明史儒林傳。是書凡二十二篇。自記謂,因讀素問及玉機微義二書而作,其說皆主於大補大攻。非中和之道。其第十九篇。論久病元氣太虛。病氣太盛。當以毒藥攻之。尤不可訓。其論金石藥一條。則名言也。
〔葉氏(文齡)醫學統旨〕醫藏目錄八卷,存
題辭曰。醫。仁術也。愛之道也。先王之教主於仁。而其愛溥也。是故察脈醫之本也。視證醫之則也。調藥醫之用也。立方醫之信也。立方何以為信。曰。方有徵則信。信則斯傳。傳則用斯行。行則則斯章。章則本斯立。則愛人之心無窮。庶幾成仁術矣乎。文齡二十年來。蓋嘗用力於此。
而求仁未能也。嗟夫。不精於藝。而但有愛心者。是謂徒善。能用其術。而不根於愛者。是謂無本。根於愛。而無所傳者。是猶無術。徒善不能行。無本不能立。無傳不能廣。予懼夫人之病夫仁也。是醫學統旨之所以作也。是書也。爰輯舊聞。參之新得,俾異同歸一。繁簡閤中。
同志者肯究心焉。則審脈察證。處方辨藥。或不無少助。文齡不佞。抑求正於仁人爾。嘉靖甲午長至日。武林石峰子識。
鄔璉序略曰。葉氏故儒生。已去學軒岐家言。用薦入御藥坊。事敬皇帝。再進祿秩。當國工稱。蓋非徒言之者。
仁和縣誌曰。葉文齡。字德徵。幼業儒不遂。去學醫。禮部屢試優等。例授冠帶。供職於聖濟殿。升太醫院吏目。甲午召診。保和有功。升御醫。忽被宣召。御書忠愛額於堂。庚子再召升院判。後因母老乞終養。遂致仕。所著有醫學統旨。行於世。
〔汪氏(機)醫學原理〕醫藏目錄十三卷,存
自序曰。余幼習舉子業。寄名邑庠。後棄儒業醫。越二十年。得以醫道鳴世。編訂素問鈔。本草會編。運氣易覽。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針灸問答。推求師意。脈訣刊誤。傷寒選錄等書。幸諸從遊者。協力鋟梓。以廣其傳。每病前書文理渙漫。患吾子孫有志於是者。非二十年之功。
弗能究竟其理。因而挫沮者有之。於是復作是書。首以經絡穴法列於前。繼以六淫之邪。與夫氣血之病。次以內傷諸證。婦人幼科終焉。凡十三卷。命曰醫學原理。其中所論病機藥性。悉本內經本草。治方脈法。皆據名醫格言。朝究暮繹。廢寢忘飧。經歷八春。而始克就。惟欲吾之後人。
樂守是道。以承吾志。觀病機即知病源之始終。闡脈法即知病證之生死。讀方旨即知立方之主意。各條端緒。煥然於心。庶不負吾生平之所好也。果若吾言。則是集匪為虛文。可以事親。可以養身。可以活人。其為利也實溥矣。又何羨於良金腴產之是遺。以損其志。而益其過耶。
白話文:
方論(三十五)
《四庫全書提要》提到,明朝何瑭撰寫了一本名為《醫學管見》的醫學著作,共一卷。何瑭,字柏齋,是懷慶人,曾考取宏治壬戌年的進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死後諡號文定。他的事蹟記錄在《明史·儒林傳》中。這本書共有二十二篇文章,他自述是讀了《素問》和《玉機微義》這兩本書後寫成。他的醫學觀點主要強調大補和大攻,並非中庸之道。其中第十九篇討論久病導致元氣過於虛弱,而病邪又過於強盛時,應該使用毒藥來攻邪,這個觀點尤其不值得採納。但他對於金石藥的論述,則相當精闢。
〔葉文齡《醫學統旨》〕
《醫藏目錄》收錄了葉文齡的《醫學統旨》,共八卷。
序言說,醫學是仁愛的學問,是愛護生命的方式。古代君王的教誨以仁為本,並且愛護眾生。因此,診斷脈象是醫學的根本,觀察病症是醫學的法則,調配藥物是醫學的應用,擬定處方是醫學的依據。那麼,為什麼說擬定處方是醫學的依據呢?因為處方有根據才能讓人信服,信服才能流傳,流傳才能被人採用,採用才能有所成效,有成效才能確立醫學的根本,這樣才能無止境地體現愛人的心意,進而達到仁術的境界。文齡我二十年來,一直致力於此,但仍然沒能達到仁的境界。唉!不精通醫術,卻只有愛心的人,只能算是空有善心;能夠運用醫術,卻沒有愛心作為基礎的人,是沒有根本。有愛心作為基礎,卻沒有方法可以傳承,就如同沒有醫術一樣。空有善心無法實踐,沒有根本無法確立,沒有傳承無法發揚。我擔心世人會誤解醫學仁愛的本質,因此寫了這部《醫學統旨》。這本書收集了前人的經驗,並結合自己的心得,讓不同觀點歸於一致,讓繁複的內容變得簡潔。希望有志於醫學的人能夠仔細研究,那麼在診斷脈象、觀察病症、擬定處方、辨別藥物方面,或許能有些許幫助。文齡我不才,只是希望向有仁德的人請教指正。嘉靖甲午年冬至日,武林石峰子識。
鄔璉的序言簡略地說,葉文齡原本是儒生,後來放棄儒學,轉而學習醫學。他被推薦進入御藥房,服侍敬皇帝,並多次升遷,受到朝廷的讚揚,可見他並非只是空談。
《仁和縣誌》記載,葉文齡,字德徵,年少時學習儒學,但沒有考取功名,於是轉而學習醫學。他多次通過禮部的考試,成績優異,被授予官職,在聖濟殿任職,升任太醫院吏目。甲午年奉召診病,因在保和方面有功,升為御醫。後來又被召見,皇帝親筆題寫「忠愛」匾額掛在他的廳堂。庚子年再次被召見,升為院判。後來因母親年老,請求辭官奉養母親,於是辭去官職。他著有《醫學統旨》一書,流傳於世。
〔汪機《醫學原理》〕
《醫藏目錄》收錄了汪機的《醫學原理》,共十三卷。
自序說,我年輕時學習儒學,在縣學掛名,後來放棄儒學,轉而學習醫學。經過二十年,才因醫術而聞名。我編訂了《素問鈔》、《本草會編》、《運氣易覽》、《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針灸問答》、《推求師意》、《脈訣刊誤》、《傷寒選錄》等書。幸得同門師兄弟們的幫助,將這些書刊刻出版,廣為流傳。我一直覺得之前的醫學書籍文字不夠清晰,擔心後代有志於醫學的人,若非經過二十年的努力,無法徹底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感到挫折。因此,我再次編寫這本書,首先將經絡穴位法列在前面,接著闡述六淫邪氣和氣血疾病,然後是內傷等各種病症,最後是婦科和兒科。全書共十三卷,定名為《醫學原理》。書中所論述的病機藥性,都以《內經》和《本草》為依據;所採用的治療處方和診脈方法,都來自名醫的格言。我早晚研究,廢寢忘食,經歷了八個春秋才完成。我希望後人能夠樂於遵循這條道路,繼承我的志向。觀察病機就能知道疾病的來龍去脈,闡述脈法就能知道病情的吉凶,讀懂方劑就能了解處方的用意。使各方面的條理清晰地呈現在心中,這樣才不辜負我一生的愛好。如果真能如此,那麼這本書就不是虛假的文字,可以事奉父母,可以養護自身,可以救助他人,帶來的利益非常廣泛。又何必羨慕留下金錢財產,反而損害其志向,增加其過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