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十七 (2)

1. 方論(三十五)

五辯中風無火氣濕三者之論。六辯十二經之脈差謬。趙公偏執己見。妄立邪說以欺人。乖悖經旨。得罪於名教多矣。噫。仲景叔和。醫之聖也。百世之師也。繼宗何人。而敢輕議如此。多見其不知量也。(續醫說)

〔盛氏(端明)程齋醫抄〕一百四十卷,未見

〔程齋醫抄撮要〕醫藏目錄五卷,存

自序曰。予纂醫抄一百四十卷。首以內經素問脈經諸書為經。集歷代名醫所論著。分門為治法諸方。餘三十年間。宦轍南北。所至攜以自隨。每遇有奇方秘法。輒編入於各門。第簡秩繁多。不能抄寫。偶鄉友滕於安氏一見。喜而欲壽諸梓以傳。亦患力有弗及。遣其子太學生克誠來請。

欲予撮其要者錄之。予於醫書所自得者。皆非方法所傳。欲撮其要尤難也。乃以近驗者付之。亦曰撮要云者。因其請耳。非謂醫抄中所集者。其要止此也。欲知醫者。必得醫抄全書而詳習之。厥術始妙。此特其千百中之一二云耳。但窮鄉僻壤中得此。亦可以療疾也。滕氏刻書之功。

豈可泯哉。故序之以貽得此書者。俾知所自云。時嘉靖癸巳夏四月朔。玉華山人盛端明書。

徐春甫曰。玉華子姓盛名端明。潮陽人。登弘治壬戌進士。性好醫方。有求療。不分貴賤。即與藥。官至禮部尚書。有醫抄百四十卷。並撮要等書。

〔王氏(世相)醫開〕七卷,未見

四庫全書提要曰。醫開七卷。明王世相撰。世相字季鄰。號清溪。蒲州人。呂柟之門人也。官延川縣知縣。是書凡二十四類。首載或問數條。謂醫學至丹溪而集大成。蓋亦主滋陰降火之說者。

〔徐氏(子宇)致知樞要〕明志九卷,未見

〔俞氏(弁)脈證方要〕醫藏目錄十二卷,未見

〔何氏(瑭)醫學管見〕一卷,存

題詞曰。余平日好養生之術。以醫道切於養生。且可寓濟物之仁也。故留意焉。沉潛日久。頗有所見。多前賢之未發。時或語人。契者甚少。蓋以其素不留意。故驟語之而不入也。竊念余老矣。不忍使所見無傳。終於無用。且恐或有差誤。無以來賢者之教也。乃錄出如上。醫雖小道。

而可以寄死生之命。士君子平居。略不留意。一旦有疾。乃委死生於庸醫之手。豈不誤哉。力學應事之暇。時一留意。蓋未必不賢於博弈也。嘉靖甲午夏四月望日。懷慶何瑭自敘。

徐春甫曰。何柏齋名瑭。學究天人。擢弘治康海榜進土。入翰林歷升都御史。守身之潔。一介不取。蹈道之堅。終日不待。性天悃愊。了無外慕。方書調攝。尤究心焉。蓋以醫道切於養生。且可寓濟物之仁也。遂燭精微。發前聖之未發。闢後學之晦盲。觀其著傷寒三陽咳嗽相火等論可知矣。

嘗謂士君子平居。略不留意於醫。一旦有疾。乃委死於庸醫之手。豈不誤哉。其集曰柏齋三書。

白話文:

方論(三十五)

關於中風,有五種辯論,分別是無火、氣虛和濕氣。又有六種辯論,討論十二經脈的差異和謬誤。趙公偏執己見,胡亂立說來欺騙他人,違背經典的宗旨,得罪了許多有學問的人。唉!仲景和叔和,是醫學的聖人,是後世的老師。什麼人敢如此輕率地評論他們?實在是太不自量力了。(續《醫說》)

盛氏(端明)的《程齋醫抄》共一百四十卷,沒有找到。

《程齋醫抄撮要》有五卷,醫書目錄中還有保存。

自序說:我編纂醫書抄本一百四十卷,以《內經》、《素問》、《脈經》等書為主要依據,收集歷代名醫的論著,分類成各種治法和方劑。我三十年間,官宦生涯奔波各地,走到哪都帶著這些醫書。每遇到奇特的藥方或秘傳的方法,就編入各個門類。但因為內容繁雜,沒辦法全部抄寫。偶然我的同鄉滕於安先生看到了,很喜歡,想把它刻印出來流傳,但又擔心力量不足,就派他兒子太學生克誠來請我,想讓我把醫抄的精要摘錄出來。我從醫書中所學到的,都不是靠前人的方法傳授,要摘錄精要就更難了。所以就把我最近驗證有效的方子給了他,也算是「撮要」了,這是因為他請求的緣故,並不是說我醫抄中收集的精要就只有這些。想學醫的人,必須得到《醫抄》全書並仔細研習,醫術才會精妙。這撮要只是全書的千百分之一二而已。但在偏遠地區得到這個,也可以用來治病了。滕先生刻書的功勞,怎麼可以埋沒呢?所以寫下這篇序言給得到這本書的人,讓他們知道書的由來。時值嘉靖癸巳年夏天四月初一,玉華山人盛端明書寫。

徐春甫說:玉華子姓盛名端明,是潮陽人。考中弘治壬戌年的進士。性格喜愛醫方,有來求醫的,不分貴賤,都給藥。官至禮部尚書。著有《醫抄》一百四十卷,還有《撮要》等書。

王氏(世相)的《醫開》共七卷,沒有找到。

《四庫全書提要》說:《醫開》有七卷,是明代王世相撰寫。王世相字季鄰,號清溪,是蒲州人,也是呂柟的門生。做官到延川縣知縣。這本書總共分二十四類,首先記錄了一些提問,認為醫學發展到朱丹溪時就集大成了,可見他也主張滋陰降火的說法。

徐氏(子宇)的《致知樞要》共九卷,沒有找到。

俞氏(弁)的《脈證方要》有十二卷,在醫書目錄中沒有找到。

何氏(瑭)的《醫學管見》有一卷,還保存著。

題詞說:我平時喜歡養生的方法,因為醫道和養生密切相關,而且可以藉此行濟世救人的善事,所以特別留意。經過長時間的研究,頗有一些心得,其中許多是前人沒有提及的。有時說給別人聽,能理解的人很少,因為他們平時沒有留意這些,所以聽了也沒什麼感受。我想自己年紀大了,不忍心讓我所見的沒有傳承,最終沒有用處。又擔心我的見解可能會有錯誤,沒有後來的賢者來指正,所以就記錄下來如上所述。醫學雖然是小道,但關係到人的生死存亡,有學問的君子平時一點都不留意,一旦生病,就把生死交給庸醫,實在太不應該了。應該在學習和處理事務之餘,花點時間留意醫學,這不一定比下棋賭博沒有價值。嘉靖甲午年夏天四月十五日,懷慶何瑭自敘。

徐春甫說:何柏齋名瑭,學問通曉天文地理。考中弘治康海榜進士,進入翰林院,官至都御史。他為人清廉,不取一分不義之財,堅持道義,勤奮不懈。性格誠實寬厚,沒有其他慾望。在醫學方書和養生調攝方面,特別用心研究。因為他認為醫道和養生密切相關,而且可以藉此行濟世救人的善事,所以能深入鑽研精微之處,發現前人未曾發現的,開導後學的迷茫。從他寫的《傷寒三陽論》、《咳嗽論》、《相火論》等就可以知道。他曾經說過,有學問的君子平時不留意醫學,一旦生病,就把生死交給庸醫,實在太不應該了。他彙集的著作稱為《柏齋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