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六 (1)
卷五十六 (1)
1. 卷五十六
2. 方論(三十四)
〔程氏(介)松崖醫徑〕四卷,未見
徐春甫曰。程介。新安槐塘人。號松崖。登成化甲辰科。李旻榜進士。為人愷悌。性好醫方。心存仁濟。所著有松崖醫徑四卷。
〔程氏(應旄)醫徑句測〕二卷,存
自序曰。松崖醫徑。分有上下卷。余所梓者。特其上卷內所載之脈圖。與圖內之方。非醫徑全書也。梓成。客有閱而嘲焉者。謂世有異人。必有異書。以松崖先生之天材間出。精靈博奧之學。尊推於諸先達者。間不容口。相傳其生平著述。滿家滿車。一切琅簽秘笈。悉於易簀時。
假祝融力。載歸白玉樓。則此之醫徑一帙。固先生之吉光片羽也。當年胡不神奇其書。得與若之神經遁甲等。乃以徑之一字名編。先生其猶有蓬之心也夫。余無以譬之。今歲春王正月。雨邸多暇。得以翻及仲景之傷寒論。間取先生之脈圖。而覆檢之。乃知先生之取徑。殆與仲景同一輪蹄也。
仲景論傷寒。首以脈法。先生前其脈圖以之。仲景論傷寒。暑以六經。先生分配六部以之。仲景論傷寒。曰陰陽表裡腑臟。先生區脈以浮沉虛實冷熱以之。仲景論傷寒。先脈後證。各有主方。方雖一成。而有互用。先生各具其證與處方於每圖之下。方亦一成。而有互用以之。
余因以讀仲景書法。讀先生書。吟哦索味之下。遂得句先生之圖於徑之中。並得測先生之圖於徑之外。部於上者心與肺。中有徑焉。測之而得夫營衛之布宣。津液之輸沛也。部於中者肝與脾。中有徑焉。測之而得夫樞機之旋轉。鼎鼎之蒸騰也。部於下者兩腎。中有徑焉。測之而得夫龍鰲之動靜。
水火之抱離也。至於徑分左右。測之而知陰陽之道路。不得反遷。徑列崇卑。測之而知山澤之降升。要須互換。他如五臟六腑。四體百骸。有溪有谷。有原有街。其問經隧井然。步里秩然。莫非怪也。則何莫可測之。而得其交會。得其阻輸。蓋人身一天地也。四海九州具焉。
輿圖載彼臟腑。三指是我路程。人無路程。幾何不南轅而北其轍。梯山而航及海。以此測先生之醫徑。固先生醫學中一帙。四海九州地母經也。豈惟醫事。以此測先生之生平。凡精靈博奧之學。現諸琅簽秘笈者。何莫由斯徑也。醫其可以不徑哉。不徑則滄海能不邇而涉。泰山可不卑而登。
吾意其人遇淵必躍。隕在是矣。否則得牆而面。無或撞乎。徑之為言。路也。浮沉遲數。虛實冷熱之間。若大路然。醫而隕與撞。寧致有此。況今宗風大盛。誰不帝畿京觀其人者。即使町畦之子。朔南未辨。亦復此據一丘。彼擁一壑。凡山徑之蹊間。蒙茸荊棘處。無不設有一座。
終南在其跬趾下者。若與先生鬥捷。恐徑反在彼。而不在此。則豈特先生之徑。其猶有蓬之心。而余之為此測。其猶有蠡之心也夫。是又不能為先生解嘲於萬一也。歲康熙九年庚戌正月燈節後三日。新安草墅程應旄郊倩甫識。
白話文:
關於《松崖醫徑》及《醫徑句測》
徐春甫說,程介,是新安槐塘人,號松崖。他在成化甲辰年考中進士,是李旻榜的進士。他為人溫和寬厚,性情喜好醫學方術,心中存有仁慈救濟之心。他著有《松崖醫徑》四卷,但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另外,有程應旄著的《醫徑句測》二卷,現今還保存著。
程應旄在自序中寫道,《松崖醫徑》分為上下兩卷。我所刊印的,只是上卷中所記載的脈圖和圖中的藥方,並不是《醫徑》的全部內容。刊印之後,有讀者嘲笑說,世間有奇人,必定有奇書。像松崖先生這樣天賦異稟,學問精深廣博的人,大家都非常推崇他,讚不絕口。相傳他一生著述很多,堆滿了家,裝滿了車,所有的珍貴醫書,在他臨終時,都像被火神帶走了,回到了天上。那麼,這本《醫徑》的一小部分,不過是先生留下的珍貴片羽而已。當年,為什麼不把他的書當作神奇之物,像神經遁甲之類的書那樣看待呢?反而用「徑」這個字來命名,先生是不是心中還有謙虛之意呢?我無從比喻。今年春天,正月初,閒暇時間比較多,有機會翻閱張仲景的《傷寒論》,又參考了先生的脈圖,仔細比較,才知道先生的醫學途徑,幾乎與仲景的相同。
仲景論述傷寒,首先從脈法入手,先生也用脈圖在前;仲景論述傷寒,歸納為六經,先生也用六部分配來表達;仲景論述傷寒,講陰陽、表裡、腑臟,先生也用脈的浮沉、虛實、冷熱來區分;仲景論述傷寒,先講脈象,再講證狀,每個證狀都有主方,藥方雖然固定,但可以互相借用,先生也在每張圖下都列出證狀和處方,藥方雖然固定,也可以互相借用。
我因此研讀仲景的著作,再研讀先生的書,深入思考體會,終於在先生的《醫徑》中找到了線索,並且能從《醫徑》之外推測出其中的奧妙。上部對應心和肺,其中有途徑,通過探測可以知道營衛之氣的運行,以及津液的輸送;中部對應肝和脾,其中有途徑,通過探測可以知道氣機的運轉和蒸騰;下部對應兩腎,其中有途徑,通過探測可以知道腎陰腎陽的動靜和水火的相互依存。至於途徑還分左右,通過探測可以知道陰陽的運行軌跡,不可顛倒;途徑還分高低,通過探測可以知道氣機的升降,必須互相轉換。其他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有溪流、山谷、平原、街道,其中的經絡運行井然有序,步步清晰,沒有什麼奇怪的,那麼又有什麼是不能探測的呢?通過探測可以知道它們的交會之處,以及氣血的阻礙不通之處。人體就像一個小天地,具備了四海九州的特性。
地圖上記載了臟腑的位置,我的三根手指就是探尋這些位置的途徑。人如果沒有明確的途徑,怎麼可能不南轅北轍,登山卻想航海呢?通過這樣探測先生的醫徑,就知道這本書是先生醫學的一小部分,就像是四海九州的地母經。豈止是醫學方面,用這種方式來探測先生的生平,凡是他那些精深廣博的學問,都寫在珍貴的書籍中,又有哪一樣不是通過這些途徑得到的呢?學醫怎能沒有途徑呢?沒有途徑,就如同跨海不走近路,登山不走低處。
我認為,有才能的人遇到深淵必定會跳過去,沒有才能的人只會撞牆。所謂「徑」,就是途徑的意思,脈的浮沉遲數、虛實冷熱,就像大路一樣。學醫如果會摔倒或撞牆,怎麼能達到目標呢?況且現在醫學風氣盛行,大家都想成為名醫。即使是見識淺薄的人,也能根據自己的一點知識,佔據一處山頭,或者佔據一個山谷,凡是山間的小路,或是荊棘叢生的地方,都被佔滿了。那些自認為是醫學大家的人,如果和先生比試,恐怕先生的「徑」在他們那裡,而不在自己這裡。那麼,先生的《醫徑》是不是太謙虛了,而我對此所做的探測,是不是也太淺薄了呢?我還是不能為先生解嘲。時值康熙九年庚戌年正月燈節後三日,新安草墅的程應旄郊倩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