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十五 (3)

1. 方論(三十三)

外絕囂塵。內修真性。其志罔能遂也。於是歷醫數載。勤苦勞心。仰守科規。罔敢忽怠。又念人居天地之中。以飲食起居。為養生之本。其有飲食誤傷。禁忌起居。有犯災傷。又或遠居村落之中。或在旅途之際。或貧常而無力諸醫。或貴料而難為措置。往往束手待斃者焉。於是搜采葛仙遺書。

名公詳論。本草節要。湯液餘膏。有所效驗者。不必分別經絡。搜求陰陽。人人皆可曉用。用力少而效應多者。列為八卷。開卷一閱。瞭然在目。此為湖海之秘傳。實乃濟生之捷徑。字之曰湖海奇方。不惟易於成功。亦且不至差失。更能遇有病者。教益於人。其陰德尤未可量也。

時永樂二十年。歲在壬寅。七月二十四日己卯。建安八十二翁許宏拜手謹書。

〔通元錄〕未見

按上見於建安通志。

〔胡氏(濴)衛生易簡方〕明志四卷,存

明志注曰。永樂中。濴為禮部侍郎。出使四方。輯所得醫方進於朝。一作十二卷。

〔楊氏(溥)用藥真珠囊括〕未見

陳繼跋曰。太常卿兼翰林學士江陵楊公。以姬孔之道。中正之心。而佐君上。其所志者。欲使天下之人。皆躋壽域未嘗一毫為己也。餘暇為是編。亦可見其所存。然學醫者精之。利其用藥。亦足有通矣。(怡庵文集)

錢謙益曰。楊溥。字弘濟。石首人。建文二年進士。除翰林編修。靖難後。轉太子洗馬。詔下獄。宣德元年。以太常卿兼學士直內閣。歷官至少保武英殿大學士。正統十一年卒。諡文定。(列朝詩集)

〔劉氏(全備)註解病機賦〕一卷,存

〔葉氏(尹賢)拯急遺方〕一卷,存

汪賓序略曰。臨江通守永嘉尹賢葉侯。近得醫家秘用加減十三方。繼得倉卒急救三十九方。其濟人利物經驗之效。固非他方可比。若人得之。急無方脈之士。亦可以對證用藥。詳審加減。而疾亦無不瘥焉。葉侯得而寶之。嘗謂予曰。諸家醫書浩瀚。卒難檢閱。況值危急之時。

諸醫不及。往往夭橫可悼。每於聽政之餘。編集諸方。次第會成一帙。總而名曰拯急遺方。特鋟梓以廣其傳。俾予序以識之。予謂侯以科目致身。以仁慈立政。凡有利國益民之事。無所不用其誠。今焉此方一行。而染病者得以療其病。窘醫者得以濟其醫。庶幾倉卒無夭橫之憂。

頃刻有回生之喜。其所以立仁政者在是。所以永民之命者在是。其所以體皇朝愛民之誠者。亦在是矣。其與蘇耽杏林之惠同揆也。故摭其實。書諸篇端。以識其用心如此云。

〔趙氏(季敷)救急易方〕國史經籍志八卷(通行本二卷)存

高宗本序略曰。國朝永樂間。大宗伯胡忠安公有衛生易簡方。正統間。又有趙叔文救急易方。黃吉甫備急仙方。衛生易簡方有官板。又刊於四川。刊於浙江。備急仙方。則刊於吳下。河南大參孫公伯大又以救急備急二方。總名之曰備急。而刊於河南。此皆仁人之用心。無非欲廣其傳。使天下之人。轉夭閼而為仁壽之歸也。

白話文:

外部不受塵世喧囂干擾,內在修養真性情,這樣的志向往往難以實現。於是,歷經數年尋訪醫生,勤勞辛苦、費盡心思,謹守醫學常規,不敢有絲毫懈怠。又想到人居住在天地之間,以飲食起居為養生根本,若飲食不當、觸犯禁忌、起居失宜,或遭遇意外損傷,加上有些人居住偏遠村落、或在旅途之中、或家境貧困無力請醫、或藥材昂貴難以取得,往往只能束手無策、坐以待斃。因此,我廣泛搜集葛仙遺留的醫書,以及名家的詳細論述,本草的精要,湯藥的殘渣等,凡是有效的方劑,不需區分經絡、探究陰陽,人人都能明白使用,而且用藥少、效果顯著的,整理成八卷。翻開書卷一看,便能一目了然。這是在江湖間秘密流傳的,確實是濟世救生的捷徑。因此將其命名為「湖海奇方」。它不僅容易成功,而且不會出差錯,更能教導他人,積累無量的陰德。

時值永樂二十年,歲在壬寅年,七月二十四日己卯,建安八十二歲老翁許宏,恭敬拜手書寫。

〔通元錄〕未見記載。

按:以上文字出自《建安通志》。

〔胡氏(濴)衛生易簡方〕明志四卷,現存。

明志註解說:永樂年間,胡濴擔任禮部侍郎,出使四方,收集所得醫方呈報朝廷,另有版本為十二卷。

〔楊氏(溥)用藥真珠囊括〕未見記載。

陳繼跋文說:太常卿兼翰林學士江陵楊公,以姬孔之道、中正之心輔佐君王,他的志向是希望天下之人都能長壽,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為自己考慮。他利用閒暇時間編撰此書,也可見他內心的情操。然而,學醫之人精通此書,善用其中藥方,也就足以通曉醫理了。(怡庵文集)

錢謙益說:楊溥,字弘濟,石首人,建文二年進士,擔任翰林編修。靖難之變後,改任太子洗馬,被下獄。宣德元年,以太常卿兼學士直內閣。歷任官職至少保武英殿大學士。正統十一年去世,諡號文定。(列朝詩集)

〔劉氏(全備)註解病機賦〕一卷,現存。

〔葉氏(尹賢)拯急遺方〕一卷,現存。

汪賓序文大意:臨江通守永嘉尹賢葉侯,近日得到醫家秘密使用的加減十三方,接著又得到倉促急救三十九方。這些方劑濟人利物的效果,確實不是其他方劑可以比擬的。如果人們得到這些方劑,即使身邊沒有精通脈理的醫生,也可以根據症狀對症下藥,仔細考量加減,疾病也就能痊癒了。葉侯得到這些方劑後,將其視為珍寶,曾經對我說:「各家醫書浩瀚繁雜,匆忙之間難以查閱,況且在危急時刻,醫生又來不及趕到,往往令人感到惋惜。我每在政務之餘,整理這些方劑,依次編纂成一冊,總稱為《拯急遺方》,並特地刻印出版,廣為流傳。希望我能寫序來記錄此事。」我認為,葉侯以科舉功名入仕,以仁慈之心治理政事,凡是有利於國家和百姓的事情,都竭盡誠心。如今這些方劑一旦傳播開來,就能使患病者得到醫治,讓束手無策的醫生有所依據,人們也就不用擔心因倉促而喪命,頃刻之間便能死而復生。他立仁政的目的就在於此,他維護百姓生命的目的就在於此,他體現皇朝愛護百姓的誠心也就在於此。他的功績與蘇耽在杏林救治百姓的恩惠是一樣的。因此,我將這些事實記錄下來,寫在書的前面,以此說明他的用心如此。

〔趙氏(季敷)救急易方〕國史經籍志八卷(通行本二卷)現存。

高宗本序文大意:本朝永樂年間,大宗伯胡忠安公著有《衛生易簡方》。正統年間,又有趙叔文著有《救急易方》,以及黃吉甫著有《備急仙方》。《衛生易簡方》有官府刊印的版本,又在四川、浙江刊印。《備急仙方》則在吳地刊印。河南大參孫伯大又將《救急》、《備急》二方合併,總名為《備急》,並在河南刊印。這些都是仁人君子的一番苦心,無非是想廣為流傳,使天下之人,從原本容易夭折的命運,轉為長壽安康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