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五 (2)
卷五十五 (2)
1. 方論(三十三)
〔元機素要〕未見
〔劉氏(均美)拔萃類方〕明志二十卷注曰。一作四十卷。未見
錢塘縣誌曰。劉均美。號閱耕齋。讓產異母弟。以閭右實京師居善藥。先丐者。後市者。邑人許昉客死。美殯殮歸其喪。解縉楊士奇俱為歌詩稱之。晚年術益精。活人益多。年九十卒。所著有拔萃類方四十卷。劉氏慶源錄三卷。
〔周氏(禮)醫學碎金〕明志四卷,存
自序略曰。余幼習儒書。長究醫業。浪跡江湖間。三四十年。探考樞素。繹絡群方。未嘗怠。遇有名醫。輒往請益。得其方書之善者。則拜受鈔錄。惟恐有失。迨茲暮年。尚有欠焉。此蓋由余之資鈍質愚故耳。幸遇聖朝。恩彌六合。濡及蒿萊。叨受良醫正。領職以來。戰戰兢兢。
欲圖補報。將何能哉。荷蒙賢王。體天地生物之心為心。法皇上好生之德為德。嘗諭護衛。遴選聰明俊逸子弟。委臣禮等。教授軒岐諸家之書。愚切有懼焉。何患弟子初學,非惟一時不能以造其微。而尤恐有類盲己誣人之患者。是以忘其固陋。每遇公暇。輒於難經素問。與失歷代名醫書中。
搜索玄微。撮其切要。間亦竊附己意。撰成歌括。次第成帙。以授諸生。使其讀取數句以上。則一臟腑之理渙然矣,斯其易學而易精。將見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使方寸無疑。俾人生有賴。是亦小補云爾。書成。目之曰醫學碎金。諸生倘以予言不耄。玩讀詳味。久自得之。使杆格之病無。
而微妙之理得。則一旦豁然貫通矣。豈不由碎金之投爐。煆煉溶化。欲成其器。一火而就乎。但俟同志。恕予白首狂簡。改而正之。斯其美矣。於是乎書。永樂十三年。歲次乙未。春二月上浣日。迪功郎良醫所良醫正梅屋老人周禮自序。
〔錢氏(萼)醫林會海〕,(嘉興府志作醫林驗海),明志四十卷,未見
嘉興府志曰。錢萼精醫。有聲吳越。嘗手輯醫林驗海一編。凡四十卷。
〔許氏(宏)湖海奇方〕,八卷,存
序說曰。夫醫通仙道。推聖賢救苦之心。藥驗神功。體天地好生之德。運陰陽而燭理。資膏肓以盡年。博物能名。通機循道。普濟夭札大庇群生。草木鹹得其性。鬼神無所遁情。此醫教之所由設也。至於望聞問切。當求神聖工巧之奇。暑濕風寒。必別春夏秋冬之異。地有東西南北之不同。
人有老少虛實之各異。六失者醫之大戒。八要者世之良規。氣有補瀉宣通。味有炮爁炙爆。若乃七傳者死。邪侵五臟之難為。間臟者生。病在六腑之易治。汗吐下乃法之大要。亢承製為理之至微。味分五品。有甘辛鹹酸苦之宜。病驗六經。在肝心脾肺腎之內。能知病之所在。
則用藥如用兵。討無不服。不知病之所在。則觸途而冥行。動致顛隕。故張長沙有冤魂塞於冥路。死屍盈於曠野之誡。可不懼乎。宏幼慕真風。長參醫業。自愧材庸智淺。聞寡見疏。學道少入神之妙。為醫欠洞視之明。讀書無資世之才。遁世乏休糧之術。欲得恬愉澹泊。寂靜無為。
白話文:
[方論(三十三)]
-
[元機素要]: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
[劉氏(均美)拔萃類方]:明朝書籍記載,有二十卷註解,另有一說為四十卷,但都未能找到。
錢塘縣誌記載:劉均美,號閱耕齋,將家產讓給同父異母的弟弟。他住在京師,以擅長用藥而聞名。他先施捨給乞丐,之後才賣藥給一般民眾。同鄉許昉客死異地,劉均美出錢殯殮並將他的靈柩送回故鄉。解縉、楊士奇都為他寫詩稱讚他的義舉。晚年醫術更加精湛,救活了許多人,享年九十歲。著作有《拔萃類方》四十卷和《劉氏慶源錄》三卷。
- [周氏(禮)醫學碎金]:明朝書籍記載有四卷,現今仍存。
自序大意:我從小學習儒家經典,長大後研究醫學,在社會上遊歷了三、四十年,不斷探討醫學的根本原理,研讀各種醫方,從未懈怠。遇到有名望的醫生,便前往請教,得到好的醫方書籍,就恭敬地抄錄,深怕有所遺漏。如今到了晚年,仍覺得醫學知識有所不足,這都是因為自己天資愚鈍。幸運的是,身處太平盛世,皇恩浩蕩,連我這種平民百姓也能蒙受恩澤,被任命為良醫正。自從上任以來,我一直戰戰兢兢。
想要報效國家,卻不知該如何做。承蒙賢王的愛民之心,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效法皇上重視生命的美德,曾下令護衛選拔聰明優秀的子弟,委託我周禮等人教授岐黃醫術。我深感惶恐,擔心弟子們初學醫術,不僅一時難以理解其精微之處,更害怕他們像盲人一樣誤診病人。因此,我拋開自己的淺薄,每當有空閒時,就在《難經》、《素問》以及歷代名醫的著作中,搜尋精深的醫理,擷取重要的內容,並穿插自己的見解,編寫成歌訣,分門別類地整理成冊,用來教導學生。讓他們讀取幾句歌訣,就能對臟腑的原理有清楚的了解,這樣既容易學習又容易精通。希望能讓學生們將所學的醫理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心中沒有疑惑,使人們能得到醫療的幫助。這也是我對醫學的一點微薄貢獻。這本書完成後,命名為《醫學碎金》。希望學生們不要認為我老糊塗,能夠仔細研讀,長時間反覆琢磨,自然能有所領悟,使那些難以理解的病理都能明白,進而領會醫學的奧妙之處。這就像將碎金投入爐火中,經過鍛鍊熔化,想要製作成器皿,一次就能成功一樣。但願有志同道合之人,能夠寬恕我這老頭的粗淺之見,加以修改完善,那就太好了。寫到這裡。永樂十三年,歲次乙未年,春二月上旬,迪功郎良醫所良醫正梅屋老人周禮親筆寫序。
- [錢氏(萼)醫林會海]:(嘉興府志記載為《醫林驗海》),明朝書籍記載有四十卷,但未能找到。
嘉興府志記載:錢萼精通醫術,在吳越一帶頗有名氣。他曾親手編輯《醫林驗海》一書,共四十卷。
- [許氏(宏)湖海奇方]:共有八卷,現今仍存。
序言大意:醫學與仙道相通,推廣聖賢救助人們痛苦的心懷,藥物的療效神奇,體現了天地愛護生命的美德。醫學能運用陰陽之理,洞察疾病的根源,讓病入膏肓的人也能延長壽命。精通醫理的人,能通曉世間萬物的道理,遵循自然規律。普遍救治夭折的病人,廣泛庇護眾生。草木都能發揮它們的藥性,鬼神也無法隱藏病情。這就是醫學存在的意義。至於望診、聞診、問診、切診,要追求神聖、精巧、奇特的診斷技巧。暑濕風寒,必須區分春夏秋冬的不同。地理環境有東西南北的差異,人的體質也有老少虛實的不同。六種疏忽是醫生的大忌,八項要點是世間良醫的準則。藥物的氣味有補瀉、宣通的作用,藥物的味道有炮製、燒烤的不同。如果疾病傳變七次就難以救治,邪氣侵入五臟則難以治療,疾病在六腑則容易治癒。汗、吐、下是治療疾病的大綱,亢進與抑制是治療疾病的精髓。藥味分五種,有甘、辛、鹹、酸、苦的適宜。疾病的變化表現在六經上,在肝、心、脾、肺、腎之內。能夠知道疾病的所在,用藥就像用兵一樣,沒有不奏效的。如果不知道疾病的所在,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會導致病情惡化。所以張仲景才有冤魂塞滿陰間道路,死屍遍佈荒野的警示,能不讓人感到恐懼嗎?我許宏從小就嚮往修道,長大後研究醫學,慚愧自己才疏學淺,知識貧乏,學道沒有達到精妙的境界,行醫沒有明察秋毫的眼力,讀書沒有濟世的才能,隱居也沒有修煉成仙的方法。想要過著恬靜淡泊、清靜無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