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十三 (9)

1. 方論(三十一)

吳人震恐。浙西廉訪僉事李公仲善。請君與圖。君勸城之。因守以討賊。仍請身任其事。李公壯其言。然其計。卒城之。而民賴以安。明年癸巳春正月。與予遊開元佛舍。私與予言。吾聞中原豪傑方興。而吾不及預命也。夫公茲六氣淫厲。吾犯司地。殆將死矣。如斯必於秋。

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注視之。則猶談笑無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其詩未及詮次。藏於家。其行於世者。有醫學啟蒙。又經絡十二論。君既沒。而朝廷聘君之命適至。已無及矣。(稗史集傳)

〔十藥新書〕澹生堂書目一卷,存

序略曰。前十藥。如神之妙。如仙之靈。雖盧醫扁鵲在世。亦不過此。籲。時之方脈用藥。不過藥木金石。碌碌之常用耳。何以得通神至仙。奇異決效之藥也。予蒙先師傳授此書。在於中吳。治勞證。起死回生者。何止千餘人。止用得十灰散。花蕊石散。獨參湯。保和湯。保真湯。

太平丸。消化丸。病決愈。未嘗用後之三食料之藥。間或用之。則猶遽愈。予平生得此妙用。受其金銀禮物。曷可計也。未嘗與一人。予今漸老。恐此書泯失。重錄次序一新。名之曰勞證十藥神書。留遺吾家子孫用之。不許亂授外人。如違父訓。以不孝也。時至正乙酉一陽日。

可久書於姑蘇養道丹房。

又曰。余自髫稚。學業醫道。考究方脈。三十餘年。遍歷江湖。多學廣博者。不過言語文字形容之耳。及至用藥治病。皆不能捷。是以日夜苦心用志。務在中病。後遇至人。同處三月。斯人極明醫道。精通方脈。用藥如發矢。無不中的。余曰。必神人也。遂拜為師。得授奇方一冊。

閱之或群隊者。或三四味者。皆余目觀至人用效者也。使予如久旱逢霖。夜行得月。心中豁然。自此回至吳中。一用一捷。無不刻驗。信乎奇方。可鋟梓者也。余以三餘暇日。將至人所授奇方。並日用決效之法。類成一帙。名曰十藥神書。蓋余用效者。輒記錄之。今西浙大癡道人與余通家之好。

用禮求授。故錄以奉養生濟人之功用爾。時至正戊子春正月三陽日。可久書於蘇之春先堂。

寧獻王序曰。藥有奇方。醫有妙理。非天賜神授。世俗而能是乎。古之醫方非不多。世之名醫非不眾。治療證者。皆載於方冊矣。然能知是證。而不能治其疾。染其疾者。而無更生之說。則曰醫所不療之疾也。果方之不驗歟。醫之不然歟,孰不知犯大難者。非神力不能免。苟非神聖之功。

曷能救其死亡耶。是書也。非世醫之常方。實神授之秘書也。胡氏子瞻傳子云翱。云翱傳子光霽。八十年間。活數百人矣。未有藥到而不愈者。誓曰。不許輕泄妄傳。違者同不孝論。光霽為吾王門佳賓得之。予曰。仁人之心。天下共之。豈特私於家哉。乃取崔氏灸法付之。以倡其書。

白話文:

吳地人民非常恐慌。浙西廉訪僉事李公仲善,請他(指文中「君」)一同商議對策。他勸說大家築城防禦,並親自負責守城討伐賊寇。李公很讚賞他的建議,並採納了他的計策,最終成功築城,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寧。隔年癸巳年正月,他和我在開元佛寺遊玩時,私下對我說:「我聽聞中原各地豪傑正在崛起,但我恐怕無法參與其中了。現在天地間陰陽之氣如此混亂,我身為地方官,恐怕將會因此而死。如果真是這樣,大概會在秋天吧。」

我說:「怎麼會這樣呢?」結果過了一個月,他果然生病了。我仔細觀察他的情況,他還是談笑自若,沒有什麼痛苦。秋天七月,他洗完澡後,就安詳地去世了,享年四十九歲。他寫的詩還沒來得及整理,都藏在家裡。流傳在世上的,有《醫學啟蒙》和《經絡十二論》。他過世後,朝廷任命他的命令才剛到,已經來不及了。(稗史集傳)

〔十藥新書〕澹生堂書目一卷,尚存

序中大致寫到,以前的十種藥,效果如同神仙一般靈驗,即使盧醫扁鵲在世,也不過如此。唉!現在的醫生用藥,不過是些木頭、金屬、石頭等常見的藥材而已,怎麼可能達到神仙的境界,獲得奇效的藥呢?我承蒙先師傳授這本書,在中吳地區,用來治療虛勞病,起死回生的人不計其數,只用了十灰散、花蕊石散、獨參湯、保和湯、保真湯、太平丸、消化丸,病就痊癒了,從來沒用過之後的三種食療藥方。有時偶爾用上,也能很快痊癒。我這一生得到這些妙方,接受的財物不計其數。但我從未傳授給任何人。現在我漸漸老了,擔心這本書會遺失,重新抄錄整理一番,將它命名為《勞證十藥神書》,留給我的子孫後代使用,不允許胡亂傳給外人,違背父親的教訓,就是不孝。時至正乙酉年一陽日,可久寫於姑蘇養道丹房。

另一篇序文說到,我從小學習醫術,研究醫理三十多年,走遍各地,見識過許多學識廣博的人,但他們大多只是在言語文字上誇誇其談,真要用藥治病,卻都沒什麼效果。因此我日夜苦心鑽研,務求能對症下藥。後來遇到一位高人,和他同住了三個月,這個人精通醫道,擅長用藥,如同射箭一樣,百發百中。我認為他一定是神人,於是拜他為師,得到了一本奇方。

我看了這些藥方,有的由多種藥組成,有的只有三四味藥,都是我親眼見過他使用且有效的。這對我來說,如同久旱逢甘霖,黑夜見到明月,心中豁然開朗。從此我回到吳地,用藥治病,一用就靈驗,效果非常顯著。我確信這些奇方可以刊印出版。我利用閒暇時間,將高人傳授的奇方,以及我日常使用有效的治療方法,整理成一本書,命名為《十藥神書》。凡是我使用過且有效的藥方,都會記錄下來。現在西浙的大癡道人與我交情深厚,用禮物請求我將此書傳授給他,因此我將此書抄錄給他,希望能用來養生濟世。時至正戊子年春正月三陽日,可久寫於蘇州春先堂。

寧獻王在序言中說,藥有奇特的配方,醫有巧妙的道理,如果不是上天賜予,一般人又怎麼可能懂得呢?古代的醫方並不少,世上的名醫也很多,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都記載在醫書上。然而,能夠知道是什麼病,卻不一定能治好,得了病的人,也很難有起死回生的希望。人們就會說,這是醫生也治不好的病。難道是藥方不靈驗嗎?還是醫生沒有能力?難道不知道遇到大難時,非有神力不能倖免嗎?如果不是神聖的功勞,怎麼能救活瀕臨死亡的人呢?這本書不是一般醫生常用的藥方,而是神仙傳授的秘方。胡氏子孫,子瞻傳給子云翱,云翱又傳給子光霽,八十年間,救活了數百人,沒有藥到病不癒的。他們發誓說,不允許輕易洩露或隨便傳授,違背的人將以不孝論處。光霽是我的貴客,因此我得到了這本書。我說:「仁愛之心,天下人都應該有,怎麼能只留給自己家呢?」於是拿出崔氏的灸法給他,以推廣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