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十三 (5)

1. 方論(三十一)

悟戴人之攻擊。別陰陽於疑似。辨標本於隱微。審察血氣實虛。探究真邪強弱。一循活法。無泥專方。誠醫道之宗工。性命之主宰。而集先賢之大成者也。其徒趙以德劉叔淵戴元禮氏。咸能翼其道。遺書傳播有年。景泰中楊楚玉集其心法。刊於陝右。成化初。王季瓛附方。重梓於西蜀。

志欲廣布海內。使家傳人誦。不罹夭枉。其用心仁矣。而楊之集。篇目或有重出。而亦有遺。附以他論。使玉石不分。王因之附添諸方。多失本旨。充江左一愚。夙志於此。每閱是書。實切病焉。輒不自揆。妄意竊取平治薈萃經驗方。及玉機微義。衛生寶鑑。濟生拔萃。東垣河間諸書校究之。

尾會首。因證求方。積日既久。復得今中書烏傷王允達先生。以丹溪曹孫朱賢家藏的本寄示。合而參考。其或文理乖訛。意不相貫者。詳求原論。以正其誤,篇目錯綜。前後重疊者。芟去繁冗。以存其要。此有遺。而彼有載者。採之以廣其法。論既詳。而方未備者。增之以便檢閱。

一言去取。無敢妄有損益。庶幾丹溪之書。猶涇渭合流。清濁自別。烏鷺同棲。皂白攸分。學者免惑於他歧。疾疢得歸於正治。未知其然否乎。極知僣逾。無所逃罪。同志之士。倘矜其愚。正其訛舛。而賜教之。則充之至願也。於是乎書。成化十七年歲次辛丑仲冬。休寧後學復庵居士程充謹識。

跋曰。楊楚玉類集心法。中間水腫。虛腫。痛風。肢節痛。麻木。婦人小便不通等證。文多重出。又取別論。附於其間。雖能補其缺略。不免混淆難別,致丹溪主病之旨不明。王季瓛因正論及附論中方未備載。又作附錄。如夢遺椿樹根丸。淋證六味地黃丸。婦人三補丸等。不錄丹溪原方。

卻於他書。取方名相同。增入藥味。與病懸隔。充恐用者不察。反致有誤。今以丹溪原論。考訂遺誤。錄於證首。次附戴元禮辨證。次錄正方。以見正法不雜。其附論不去。題曰附錄。用存編者之意也。復盡載附論中方。題曰附方。恐人妄去取也。庶幾明白。又增入外科倒倉等法。

以翼其未備。觀者詳為。成化庚子花朝日。程充識。

程敏政序略曰。予宗人用光世業儒。而好醫。其讀素難之書甚稔。最喜朱氏之說。嘗以丹溪心法。有川陝二本。妄為世醫所增附。深懼上有累於朱氏。乃為之彪分臚列。釐其誤而去其復。以還其舊。凡朱氏之方。有別見者。則以類入之。書成將刻梓以傳。請予序。予故以多病好醫。

而未能也。輒以醫卜並言於篇首。使業醫者。知其道本出於聖人。其書本足以比易。而非可以自卑。則日勉焉。以致力乎。本草素難脈經之書。以及五君子之說。而尤以朱氏為入道之門。則庶幾上可以輔聖主拯世之心。下可以見儒者仁民之效。而醫不失職矣。用光名充。休寧叉口人。

白話文:

領悟戴氏學說的精髓,在相似的病症中區分陰陽,在隱微之處辨別標本,仔細審察血氣的實虛,探究邪氣的真假強弱,一切都遵循靈活的治療原則,不拘泥於單一方劑,這才是醫道的精髓,是掌管生命的主宰,也是集先賢大成的人。他的學生趙以德、劉叔淵、戴元禮等人都能繼承他的學說,他們的著作流傳多年。明景泰年間,楊楚玉將他的醫學心法收集起來,在陝西刊印。明成化初年,王季瓛又補充了方劑,在四川重新刊印,希望廣泛傳播到全國各地,讓家家戶戶都能誦讀,使人們不至於夭折,其用心可謂仁厚。

然而,楊楚玉的彙編,篇目有重複,也有遺漏,還附帶了其他人的論述,導致精華與糟粕混雜不清。王季瓛因此增補了一些方劑,卻多有偏離原意的,我這個來自江左的愚鈍之人,一直以來對此深感憂慮,每次閱讀這本書,都覺得難以接受。於是冒昧地將《平治薈萃經驗方》、《玉機微義》、《衛生寶鑑》、《濟生拔萃》以及東垣、河間等醫書加以校對研究,從頭到尾仔細考證,通過辨別病證來尋找適當的方劑,日積月累,又得到中書烏傷王允達先生寄來的丹溪曹氏、孫氏、朱氏家藏原本,一併參考。對於其中文字不順、意思不連貫的地方,詳細追溯原文,以糾正其錯誤;對於篇目雜亂、前後重複的地方,刪除繁冗部分,保留精華;對於這裡遺漏而那裡有記載的,加以採納,以擴展其內容;對於理論詳盡而方劑不足的,加以補充,以方便查閱。

在取捨之間,我不敢擅自增刪,希望能使丹溪的醫學著作像涇水、渭水匯合在一起那樣,清濁分明;像烏鴉、白鷺同棲一樣,黑白分開,讓學者們免於被其他歧途迷惑,使疾病能夠得到正確的治療。我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合適。我深知自己是僭越了,難逃其責,希望各位同道,如果能夠體諒我的愚笨,指正其中的錯誤,給予我教誨,那將是我的最大願望。於是,我寫下這篇文章。成化十七年歲次辛丑仲冬,休寧後學復庵居士程充謹識。

後記說:楊楚玉所彙編的心法中,關於水腫、虛腫、痛風、肢節痛、麻木、婦人小便不通等病證,內容多有重複,又引用其他人的論述附在其中,雖然能夠彌補遺漏,卻也難免造成混淆不清,導致丹溪的治療主旨不明確。王季瓛在校正論述和附帶的論述時,發現方劑記載不全,又做了附錄,例如夢遺的椿樹根丸、淋證的六味地黃丸、婦人的三補丸等等,沒有收錄丹溪的原方,卻從其他書籍中選取了方名相同但藥味不同的方劑加入,這些方劑與病證毫不相關。我擔心使用者不加仔細辨別,反而導致錯誤,因此現在將丹溪的原論,考訂其中的遺漏和錯誤,將其記錄在各種病證的開頭,接著附上戴元禮的辨證論述,然後記錄正確的方劑,以顯示正法不雜。那些附帶的論述我不去掉,而是題為“附錄”,以保留編者的原意。我將附帶論述中的方劑全部收錄,題為“附方”,以防止人們隨意刪減。希望能夠更加明確。我又增加了外科的倒倉等療法,以補充不足之處。希望讀者仔細研究。成化庚子花朝日,程充識。

程敏政序文大意:我的宗族程用光以儒學傳家,但喜愛醫學,他對於那些難以理解的醫書研究非常深入,尤其喜愛朱丹溪的學說。他曾說,丹溪的心法有四川和陝西兩個版本,其中被世俗的醫生妄加增刪,他深怕這會連累到朱丹溪,因此他為此仔細校對,理清錯誤並刪除重複的內容,使之恢復原貌。凡是丹溪的方劑,如果有其他的見解,就按照類別歸入。書成之後將要刊印傳播,所以請我作序。我因為多病又喜愛醫學,但是沒有研究深入,因此總是將醫學和占卜並列在文章開頭,是希望從事醫學的人,知道醫道本來是出自聖人的學問,醫學書籍足以和《易經》相提並論,而不是可以妄自菲薄的,這樣就能夠日日勉勵自己,致力於研究《本草》、《素問》、《脈經》等書籍,以及五位君子的學說,特別是以朱丹溪的學說作為入門的途徑。這樣或許就能夠上輔助君主拯救世人的心願,下能體現儒者仁愛的實效,而使醫生不失其職責。程用光,名充,是休寧叉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