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七 (8)

1. 醫經(七)

醫殺之譏。籲醫有生人之功如此。豈不賢於兵刑之生殺哉。時大宋咸淳五年。歲次己巳。孟春。臨川希範子李駉子野自序。

又注義圖序論曰。黃帝八十一難經。盧國秦越人所撰。史記列傳曰。扁鵲者。姓秦氏。名越人。揚雄所謂扁鵲盧人是也。假設問答。以釋疑難之義。凡八十一篇。故謂之八十一難經。醫經之興。始於黃帝。故系之黃帝焉。以明其義。皆有所受之。而非私智曲說也。今世所傳。

雖有呂廣楊玄操註釋。皆淺陋闊略。而又用之以異端之說。近代為之注者。率多蕪雜。無足觀焉。是故難經奧旨。暗而不彰。醫者莫能資其說以施世也。今余妄意古人言。為之義解。又於終篇。撮其大法。合以素問。論而圖之。楊玄操之注。有害義理者。指摘而詳辨焉。然後切脈之綱要。

粲然可觀。醫者考之。可以審是非而辟邪說矣。

熊均曰。李駉字子野。號希範子。宋咸淳間臨川人。集註叔和脈訣。又有難經句解。並行於世。(醫學源流論。)

呂復曰。李子野為難經句解。而無所啟發。(九靈山房集。滄洲翁傳。)

〔謝氏(復古)難經注〕佚

熊均曰謝復古宋人。有難經注。(醫學源流。)

徐春甫曰。謝復古為宋翰林學士籍。醫藥尤工於傷寒。發仲景之奧旨。

〔馮氏(玠)難經注〕佚

鄭所南曰。雙腎之間。為下丹田。出神景內經。馮玠注難經八難下注。引之甚詳。(文集。答吳山人問遠遊觀地理書自注。)

滑壽曰。難經諸家經解。馮氏丁氏傷於鑿。(難經匯考)

〔紀氏(天錫)集註難經〕五卷(國史經籍志作三卷。)佚

金史本傳曰。紀天錫字齊卿。泰安人。早棄進士。業學醫。精於其技。遂以醫名世。集註難經五卷。大定十五年上其書。授醫學博士。

紀天錫進難經表曰。臣天錫聞濟世之道。莫大於醫。識病之源。在於經典,今有八十一難經,為醫之祖。是秦越人將黃帝素問疑難之義八十一篇。重而明之。故曰八十一難經。然其文義閫奧。後學難知。雖近代以來。有呂廣楊玄操高承德丁德用王宗正之徒。或作註解。或為疏義奈何文理差迭。

違經背義。濫觴其說。遺而不解者。實其多矣。臣天錫念此為醫之患。遂乃精加訪求。首尾十餘年間。方始識其理趣云。

呂復曰。紀齊卿注難經稍密。乃附辨楊玄操呂廣王宗正三子之非。(九靈山房集。滄洲翁傳。)

按是書久佚。僧幻云史記附標。載進難經表。及注說數十則。辨論頗為精確。

〔張氏(元素)藥注難經〕佚

金史本傳曰。張元素字潔古。易州人。八歲試童子學。二十七試經義進士。犯廟諱下第。乃去學醫。無所知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自是洞徹其術。河間劉完素病傷寒八日。頭痛脈緊。嘔逆不食。不知所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顧。元素曰。

白話文:

醫術被譏為殺人。我認為醫生有救人性命的功勞,如此看來,難道不比那些掌握生殺大權的兵刑官員賢明嗎?時值大宋咸淳五年,歲次己巳,孟春時節,臨川的希範子李駉子野親自撰寫序文。

又在註釋義理的圖說序文中提到,《黃帝八十一難經》是盧國秦越人所撰寫的。《史記列傳》記載,扁鵲姓秦名越人,揚雄所說的扁鵲盧人指的就是他。這部經典採用假設問答的方式,來解釋疑難之處,總共有八十一篇,所以稱為《八十一難經》。醫學的興起,始於黃帝,因此這部經典託名黃帝,藉此表明它的義理都是有所傳承,並非個人憑空臆造的說法。如今世上流傳的註釋版本,雖然有呂廣、楊玄操等人的註解,但都過於淺薄粗略,而且還摻雜了異端邪說。近代以來為它作註解的人,大多內容蕪雜,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因此,《難經》深奧的旨意,就這樣被遮蔽而無法彰顯,醫生們也無法從中汲取道理來應用於世。現在我冒昧地解釋古人的言論,並在每一篇的最後,總結其精要,並結合《素問》的內容,加以論述和繪圖。對於楊玄操的註解中,有違背義理的地方,我會加以指出並詳細辨析,這樣一來,切脈的綱要就會清楚明白,醫生們可以藉此來判斷是非,摒棄謬誤的說法。

熊均說,李駉字子野,號希範子,是宋代咸淳年間臨川人。他曾編撰《註解叔和脈訣》,另有《難經句解》流傳於世。(出自《醫學源流論》)

呂復說,李子野撰寫《難經句解》,但沒有什麼啟發之處。(出自《九靈山房集‧滄洲翁傳》)

〔謝氏(復古)《難經注》〕已失傳。

熊均說,謝復古是宋代人,著有《難經注》。(出自《醫學源流》)

徐春甫說,謝復古是宋代翰林學士,精通醫藥,尤其擅長傷寒,發揮了張仲景的奧妙之處。

〔馮氏(玠)《難經注》〕已失傳。

鄭所南說,雙腎之間為下丹田,出自《神景內經》。馮玠在《難經》第八難的注釋中,引用了此說,並且解釋得非常詳細。(出自《文集‧答吳山人問遠遊觀地理書自注》)

滑壽說,《難經》各家的注釋,馮氏和丁氏的都過於牽強附會。(出自《難經匯考》)

〔紀氏(天錫)《集註難經》〕五卷(《國史經籍志》記載為三卷。)已失傳。

《金史本傳》記載,紀天錫字齊卿,泰安人,早年放棄科舉,轉而學習醫術,精通其道,因此以醫術聞名於世。他編撰了《集註難經》五卷,在大定十五年將此書上呈朝廷,被授予醫學博士的職位。

紀天錫在《進難經表》中說,我認為濟世救人的方法,沒有比醫術更重要的了。要了解疾病的根源,關鍵在於經典。現在有一部《八十一難經》,是醫學的鼻祖,是秦越人將《黃帝素問》中疑難之處,加以闡明而成的,總共八十一篇,所以稱為《八十一難經》。然而,其中的文字奧澀難懂,後學者難以理解。雖然近代以來,有呂廣、楊玄操、高承德、丁德用、王宗正等人,或作註解,或為疏義,但他們的見解卻有偏差,違背了經典的義理,使得錯誤的說法氾濫成災,許多地方都沒能解釋清楚。我紀天錫認為這對醫學的發展是一大隱患,因此,我精心地加以研究,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才終於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呂復說,紀齊卿註解《難經》比較細密,並且辨析了楊玄操、呂廣、王宗正三人的錯誤。(出自《九靈山房集‧滄洲翁傳》)

據考證,這本書早已失傳,僧人幻云從《史記附標》中,記載了《進難經表》以及數十條註解,其中辨論頗為精確。

〔張氏(元素)《藥注難經》〕已失傳。

《金史本傳》記載,張元素字潔古,易州人,八歲時參加童子科考試,二十七歲時參加經義進士考試,因犯廟諱而落榜,於是放棄科舉,轉而學習醫術。起初沒有什麼名氣,後來夢見有人用大斧長鑿,鑿開他的心竅,並在裡面放入數卷書,從此,他便徹底領悟了醫學的奧妙。河間的劉完素患了傷寒八天,頭痛、脈搏緊繃、嘔吐、食慾不振,不知如何是好。張元素前去探望,劉完素背對著牆壁,不理睬他。張元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