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二 (3)
卷五十二 (3)
1. 方論(三十)
則徵人唯曰命矣。夫彼之大道。又烏知其為果無狼虎乎。余故知世人之情。聞鵲聲則眾喜之。如有所得。殊不知鵲亦能噪凶。聞鴉聲則眾惡之。如有所失。殊不知鴉能使人避凶。而亦能報吉。故鴉純吉。而鵲半凶。而終不惡鵲。終不喜鴉。嗚呼。凶乎吉乎。喜乎惡乎。事在於彼不在此。
而鵲不得不噪。鴉不得不報。唯人自裁之。雖欲勿用。養生其舍諸。故首以原心。為發明之始。次序婚合孕育。嬰幼童壯。衰老宣攝避忌。以御未然之病。然後運氣標本。陰陽虛實。脈證病治。以為全生去病之法。然後類方對證。以為規矩之用。備述痰證一條。以為方書補闕拾遺之式。
更類雜治活法。常驗之方。並無毫髮苟簡穿鑿之妄。倉卒乏醫之處。雖不能明脈問疾用藥。井井有條。外選肘後秘寶。諸家備急數門。續抄古今明訓二道。自省一篇。以為閒邪存誠之要。用質高明。非敢固望人人共為枯槁幽棲。然後盡善。但於一切據方用藥之時。知有所生之心耳。
或曰。吉人之辭寡。而子之辭。無乃喋喋乎。余曰。吾聞晉書云。平蜀之後。其將問蜀士曰。孔明言句。何其瑣碎。士曰。簡辭惟聖。與聖則可。彼師旅之眾。故當詳喻。於是余之反復而言。正欲人人共曉之也。始作於泰定改元。又莊子云。宇泰定者。發乎天光。故命曰泰定養生主論。
莊子亦有養生主論。養生而有主。則不惑於二三說也。逸人洞虛子王中陽自序。
楊易跋曰。上泰定續養生主論一編。予得之藩參東皋冒公。舊本但稱洞虛子。稱中陽。竟不知作者名氏。比讀匏庵吳先生集。始為元之其人。王均章之書也。其略云。均章名珪。自號中陽老人。生元盛時。年未四十。棄官歸隱虞山之下。慕丹術。尤邃於醫。年餘九十而卒。又謂見吳思庵跋。
乃考之元史。無其傳。敏德吳公思庵集。無其跋。蓋薄榮願慕高蹈之流。而國史家集。偶遺之也。所著之書。凡數種。此特其一。且長於繪事。錢氏所藏虞山圖。乃其手寫隱居所。有柴關冊灶藥欄之屬。亦以其詩而知耳。東臬公雅好醫術。而篤於奉親。問嘗以是編及予。知予有老母也。
茲欲刻梓以傳。又將推及予之心。以及於人人。養生君子。時一閱焉。當不待藏刀牧羊之悟。其亦思過半矣夫。正德辛未夏六月初吉。進士建安楊易讀跋。
四庫全書提要曰。泰生養生主論十六卷。舊本題元洞虛子王中陽撰。其書論婚孕老幼。陰陽氣運。節宣之宜。並摘錄服證方劑。以資調攝。取莊子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及養生主之語名之。前有中陽自序。及至元戊寅段天祐序。蓋正德間。兵部郎中冒鸞所重刊也。後有楊易跋。
謂吳寬集中。載中陽為吳人。名珪字均章。自號中陽老人。生元盛時。年四十。棄官歸隱虞山之下。慕丹術。尤邃於醫。
白話文:
人們總是說一切都是命運註定的。但所謂的大道,又怎知其中沒有像狼虎一樣的危險呢?我因此知道世人的一般想法:聽到喜鵲叫就很高興,好像得到了什麼好處;卻不知道喜鵲有時也會報凶。聽到烏鴉叫就覺得討厭,好像失去了什麼;卻不知道烏鴉能使人避開凶險,有時也會報吉。所以烏鴉其實是吉利的,而喜鵲則可能帶來凶事,但人們終究不討厭喜鵲,也不喜歡烏鴉。唉!是凶是吉?是喜是惡?事情的決定在於事物本身,而不是我們的主觀判斷。
喜鵲不得不鳴叫,烏鴉不得不報信,一切都由人自己來決定。即使想不運用這些道理,又怎麼能談養生呢?所以,我首先從探究本心開始,作為闡述的起點,接著依序講述婚嫁、懷孕、嬰幼兒、少年壯年、衰老等各階段的養護和禁忌,用來預防未發生的疾病。然後再講述運氣、標本、陰陽虛實、脈象、病症和治療,作為保全生命、去除疾病的方法。最後再將各類方劑對應證狀,作為遵循的準則,並詳細論述痰證這一條,作為對其他醫書的補充和遺漏之處的拾遺。
我還將各類雜症的靈活療法,以及經過驗證有效的方劑都整理出來,絕對沒有絲毫的敷衍和穿鑿附會的謬誤。在倉促缺乏醫師的情況下,即使不能明確診脈問病、準確用藥,也能從我精選的《肘後備急方》和各家救急之法中找到應對之道。我還續錄了古今的教誨兩則,並加上一篇自我反省的文章,作為端正心念、保持誠信的要點。希望藉此提升大家的見識和能力,雖然不敢奢望大家都像隱士一樣過著清苦的生活,但希望大家在根據藥方用藥時,能保持一顆為生命著想的心。
有人可能會說:「吉人寡言,而你的話卻如此囉嗦,是不是太多了?」我說:「我聽《晉書》記載,平定蜀國之後,晉將問蜀國的讀書人說:『諸葛亮的言辭為什麼如此瑣碎?』蜀人回答說:『簡潔的言辭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可以對聖人這樣說。但對於軍隊眾人,就應該詳細說明。』所以,我反覆地說明這些道理,正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明白。這本書開始寫於泰定改元之年。莊子說:『安定於宇泰,是天道的光明。』因此我將此書命名為《泰定養生主論》。」
莊子也有《養生主》一篇,養生如果有了主見,就不會被其他不同的說法所迷惑。隱士洞虛子王中陽自序。
楊易跋語說:這部《泰定續養生主論》共一卷,是我從藩參東皋冒公那裡得到的。舊本只題「洞虛子」和「中陽」,不知道作者的名姓。後來讀到匏庵吳先生的文集,才知道他是元朝人王均章所著。書中大概說,均章名珪,自號中陽老人,生於元朝鼎盛時期,不到四十歲就辭官隱居在虞山之下,追求丹道之術,尤其精通醫術,活到九十多歲去世。又說,看到吳思庵的跋語。
我查閱了《元史》,沒有他的傳記;吳敏德公思庵的文集,也沒有他的跋語。這可能是因為他淡泊名利、嚮往高隱的生活,所以國史和文集都遺漏了他。他著述的書籍共有好幾種,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他擅長繪畫,錢氏所收藏的虞山圖,就是他親手繪製的隱居之所,其中有柴門、灶台、藥欄等。這些都是從他的詩中得知的。東皋公喜好醫術,而且對父母非常孝順,曾將這本書送給我,是因為他知道我家中也有年邁的母親。
現在我想將這本書刊印流傳,也想將我這片心意傳達給每一個人,希望注重養生的君子,能夠時常翻閱此書,即使不必等到藏刀牧羊的覺悟,也能夠做到反思過錯,更進一步了。正德辛未年夏天六月初吉,進士建安楊易讀後跋語。
《四庫全書提要》說:《泰定養生主論》共十六卷,舊本題為元朝洞虛子王中陽撰寫。這本書論述了婚嫁、懷孕、老年和幼年,以及陰陽氣運和養生調攝的適宜方法,並摘錄了各種病證的方劑,用來幫助人們調理身體。取莊子「安定於宇泰,是天道的光明」和《養生主》的說法來命名。書前有中陽的自序,以及至元戊寅年段天祐的序言,這本書是正德年間,兵部郎中冒鸞重新刊印的。書後有楊易的跋語。
跋語中說吳寬的文集中,記載中陽是吳地人,名珪,字均章,自號中陽老人,生於元朝鼎盛時期,四十歲時辭官隱居虞山之下,追求丹術,尤其精通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