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一 (1)
卷五十一 (1)
1. 卷五十一
2. 方論(二十九)
〔趙氏(大中)風科集驗名方〕(舊闕撰人名氏。驗字作論。今據讀書敏求記補訂。)國史經籍志二十八卷,闕
趙素序曰。夫方者。乃九州風物之宜。治病之方也。上古大聖人帝羲帝農帝軒。憂患後世生靈之疾苦。所以作也。曰方。曰法。曰術。乃雷公巫彭之所授也。上自周秦。下及唐宋。皆以風論為首。諸科為亞。其次方書。偏曲闊略。未可以為後世法則也。予雲遊三十載。彷彿半天下。
歷江湖。省蠻蜀之藥。適幽云。曉羌戎之劑。齊楚不同。夏麗各異。居方隅未可言有所得也。諺云。不願為相者。可以為醫。非諳於病者。難以知藥。噫。醫非細事。可知五行萬物之數之氣之味之性用。方劑始可為據也。故將耳聞目見。得效作驗者。書為十集。目之曰風科集驗名方。
實非利祿之學。以備國家無疆之地。資醫藥夭橫之急爾。時歲在昭陽赤奮若。仲夏著雍敦祥朔旦。大元國特賜虛白處士河中心庵趙素才卿敬題。
大元諸路覆實官安慶光華序曰。予世居恆山。幼適欠州。太祖親差馳馹。燕然覆天下材谷。每於致知格物。恨未究底蘊。奉遇吾師明陽先生朝經暮典。溫故知新。乃至醫卜道釋。儒農工商。技藝罔不傳習。目若權衡。手如刀尺。未有不知其要略者。歲庚子間。又會心庵。乃明陽嗣法之子。
至丙午歲。蒙恩特賜皇極道院。賜號虛白處士。來鎮陽也。予一日中酒風。吐血數碗。諸醫不救。處士用一物解之。不三日保康。翌日親謁。詰其所處之方。遂出示一書。題曰風科經驗名方。通乎聖惠。乃北京太醫趙大中奉敕編修。值金亂遁於吳山。有車懷趙子中。傳習湮沒其本。
虛白處士涉於荊湖間。獲元本失其序引。歲丙申挾策。歸明大元。復居恆山。仕宦名家。凡有中風者。治之不逾月而痊愈。奚可數焉。予憐其編緝諸風未備者。補綴完美。不揆荒蕪而序。其筆汗之勞。使疾人不置柺杖。而復登車上馬。天下萬世。有賴不為細事矣。
左鬥元序曰。先正有言。達則願為良相。不達願為良醫。醫固非良相比也。然任大責重。其有關於人之休慼則一也。醫豈易書哉。醫之良。非醫之良也。方良也。元貞丙申夏。官醫提舉劉公君卿訪予沙羨寓舍。出示虛白趙處士所著風科一編。曰。此濟世奇書也。然傳愈久。訛愈多。
蓋不特以一亥為三家而已。知君平日愛人以德。有志活人。敢以校讎為請。予不敏。載念自幼多疾。視人之疾。猶己之疾。今既不得如王珪陸宣公。達以行其志。獨不能推二公當時輯秘要裒集驗方之心。以淑諸人乎。遂不復辭讓。乃研精披究。於是取素問。靈樞。難經。中藏巢源。
千金。外臺。聖惠。醫說等書。及南北經驗名方。並說文字書。逐一參訂。訛者正之。脫者補之。復者削之。舛者竄之。略者增之。疑者缺之。又取經子史集。古今聖賢。名醫治風藥品。治理制度。動風食忌。列於前。庶成全書。門類七十有七。今增廣一百六十有五道。計二百四十二類。
白話文:
這本書名為《風科集驗名方》,原本的作者姓名已經遺失。(書中「驗」字,應作「論」,現根據《讀書敏求記》加以訂正。)此書在《國史經籍志》二十八卷中闕漏。
趙素在序言中說:「所謂『方』,是適合各地風土人情的治病方法。上古時代的聖人,如伏羲、神農、黃帝,他們憂慮後世百姓的疾病痛苦,所以創造了『方』、『法』、『術』這些醫術,是從雷公和巫彭那裡傳授下來的。從周朝、秦朝到唐朝、宋朝,都將風病列為各科之首,其他各科次之。然而,以往的醫方書籍,內容偏頗、簡略,不能作為後世的法則。我雲遊四方三十年,足跡遍及半個天下,走遍江湖,考察蠻夷和巴蜀地區的藥材,到達幽雲地區,了解羌族和戎族的藥劑。各地風俗不同,氣候差異很大,住在一個地方不能說就能夠完全了解。俗話說,不想當宰相的人可以當醫生。如果不能完全了解疾病,就難以認識藥物。哎,醫學不是小事,必須要了解五行、萬物、氣味、性用,才能夠依據藥方來治病。因此,我將自己親耳聽聞、親眼所見、驗證有效的藥方,寫成十集,命名為《風科集驗名方》。這不是為了追逐名利,而是為了國家廣袤的土地,在遇到疾病緊急時,可以提供醫藥方面的幫助。」時值昭陽赤奮若年(註:應為某年),仲夏的雍敦祥朔旦,大元國特賜虛白處士河中心庵的趙素才卿敬題。
大元諸路覆實官安慶光華在序言中說:「我家世代居住在恆山,我從小就到了欠州。太祖曾經親自派遣我快馬加鞭,到燕然山一帶考察全國的物產和糧食。我常常為自己未能深入探究事物原理而感到遺憾。有幸遇到我的老師明陽先生,他早晚教導我經典,溫故而知新,甚至醫卜、道釋、儒學、農工商等各行各業的技藝都傳授給我。我的眼光就像秤一樣精準,我的手就像刀尺一樣靈活,沒有什麼我不了解的。庚子年(註:應為某年)間,我又拜訪了心庵,他是明陽先生的繼承人。到了丙午年(註:應為某年),我蒙受皇恩,特賜皇極道院,賜號虛白處士,來到陽地鎮守。我有一天因為酒後中風,吐血數碗,各位醫生都束手無策。虛白處士用一種藥物就治好了我的病,不到三天就恢復了健康。第二天我親自去拜訪,詢問他所用的藥方。他拿出了一本書給我看,書名是《風科經驗名方》,其內容與《聖惠方》相通。這本書是北京太醫趙大中奉皇帝之命編修的,後來因為金朝戰亂而流落到吳山一帶,趙大中的後人車懷將此書傳習下來,但原稿卻遺失了。虛白處士在荊湖一帶得到了這本書的原本,但遺失了序言。丙申年(註:應為某年),他帶著這本書回歸大元,重新居住在恆山。凡是名門望族有中風的人,他都能在一個月內治好,案例數不勝數。我憐憫他所編纂的風病內容不夠完整,因此加以補充和完善。我不顧自己的學識淺薄,為這本書作序。他如此辛苦的編寫,讓病人不再需要拐杖,可以重新上車騎馬,對天下後世來說,這絕不是一件小事。」
左鬥元在序言中說:「前人曾經說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意思是說如果能夠顯達,就願意當一個好宰相;如果不能顯達,就願意當一個好醫生。醫生雖然比不上宰相,但責任重大,關係到人們的安危,這點是一樣的。醫學著作不容易寫好,醫生醫術好,不如藥方好。元貞丙申年(註:應為某年)夏天,官醫提舉劉公君卿來拜訪我在沙羨的住所,他拿出虛白趙處士所著的《風科》一書,說這是一本濟世奇書,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傳抄錯誤的地方越來越多,甚至出現將一個『亥』字誤寫成三家的情況。我知道您平日愛護百姓,有救助世人的志向,所以想請您來校對這本書。我不才,從小就體弱多病,所以把別人的疾病看作是自己的疾病。如今我不能像王珪和陸宣公一樣,顯達而實現自己的志向,難道就不能像他們當時整理醫學秘要、收集驗方一樣,來幫助世人嗎?因此,我就沒有推辭,開始仔細地研究。我從《素問》、《靈樞》、《難經》、《中藏經》、《巢氏病源》、《千金方》、《外臺秘要》、《聖惠方》、《醫說》等醫書,以及南北各地的經驗名方,並參考文字書籍,逐一地校正,錯的改,缺的補,重複的刪,混亂的改,簡略的增,可疑的刪。我又從經史子集中,找出古代聖賢、名醫治療風病的藥品、治理制度,以及容易引起風病的食物禁忌,列在書的前面,使全書更加完整。原本的門類有七十七種,現在我將其擴充為一百六十五種,總計二百四十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