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五十 (4)
卷五十 (4)
1. 方論(二十八)
故認似作是。以陽為陰。失其本意。經所謂誅罰無過。命曰大惑。醫徒執迷。反肆傍識。縱用獲效。終無瞭然之語。其道難與語哉。僕見如斯。道述玄機。刊行於世者。已有宣明等三書。革庸醫之鄙陋。正俗論之舛訛。宣揚古聖之法則。普救後人之生命。今將餘三十年間。信如心手。
親用若神。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比物立象。直明真理。治法方論。裁成三卷。三十二論。目之曰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此集非崖略之說。蓋得軒岐要妙之旨。故用之可以濟人命。舍之無以活人生。得乎心髓。秘之篋笥。不敢輕以示人。非絕仁人之心。蓋聖人之法。不過當人。
未易授爾。彼之明者。當自傳焉。時大定丙午閏七月中元日。河間劉完素守真述。
楊威序曰。天興末。予北渡寓東源之長清。一日遇前太醫王慶先家。於几案間。得一書。曰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試閱之。乃劉高尚守真先生之遺書稿也。其文則出自內經中。摭其要而述之者。朱塗墨注。凡三卷。分三十二門。門有資次。合理契經。如原道則本性命之源。論脈則盡死生之說。
攝生則語存神存氣之理。陰陽則講抱元守一之妙。病機則終始有條有例。治病之法。盡於此矣。本草則驅用有佐有使。處方之法。盡於此矣。至於解傷寒論。氣宜說曲盡前聖意。讀之使人廓然有醒悟。恍然有所發明。使六脈十二經。五臟六腑。三焦四肢。目前可得而推見之也。
後二十三篇。隨論出證。隨證出方。先後加減。用藥次第。悉皆蘊奧。精妙入神。嘗試用之。十十皆中。真良醫也。雖古人不是過也。雖軒岐復生。不廢此書也。然先生有序。序已行藏。言幼年己有直格宣明原病式三書。雖義精愨。然有不盡聖理處。今是書也復出。與前三書相為表裡。
非曰後之醫者龜鑑歟。至如平昔不治醫書者得之。隨例驗證。度己處藥。則思亦過半矣。予謂是書。雖在農夫工販。緇衣黃冠儒宗。人人家置一本可也。若已有病。尋閱病源。不至亂投湯劑。況醫家者流者哉。惜哉。先生卒。書不世傳。使先生之道。竊入小人口。以為己書者有之。
予憫先生道。屏翳於茆茨荊棘中。故存心精較。今數年矣。命工鏤版。擬廣世傳。使先生之道。出於茆茨荊棘中。亦起世膏肓之一端也。歲辛亥正月望日。大滷楊威序。
寧獻王序略曰。是書者。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丙午。守真所撰之書也。時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焉。始守真蘄惜無傳。至胡元憲宗元年辛亥。乃宋理宗淳祐十一年也。相去六十五年矣。大滷楊政亨謂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不可私也。乃鋟諸梓。惜乎古板於兵燹不存。久矣。
世無其傳。今命工重刊既完。必用序以紀其實。姑書於篇端云。或曰。不書中國之正朔。而用金虜之正者何。當宋季也。河間為金虜所有而執用之故也。歲在宣德辛亥。三月初二日丙寅。臞仙書。
白話文:
因此,將似是而非的東西視為正確,把陽氣當作陰氣,這就失去了原來的本意。《黃帝內經》說的「懲罰過度」就是所謂的「大迷惑」。那些學醫的人執迷不悟,反而肆意地胡亂揣測,即使偶爾奏效,最終也無法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這真是難以與他們談論醫道啊。我看到這種情況,便將醫學的奧秘整理成書,之前已經出版了《宣明論》、《原病式》、《素問玄機原病式》等三本書,目的是革除庸醫的淺薄,糾正世俗的謬誤,宣揚古代聖賢的法則,普遍地救治後世人的生命。如今,我將過去三十年間,深信不疑、運用自如的經驗,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通過比類取象,直接闡明真理的醫理與治法,整理成三卷三十二篇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這本書絕非淺薄的言論,而是領悟了《黃帝內經》的精要,所以用它就可以救人性命,捨棄它就無法讓人活命。我將它深藏於心,視為至寶,藏在箱子裡不敢輕易示人,並非沒有仁愛之心,而是因為聖人的法則不適合隨便傳授,只有那些明白的人才能自己傳承。時值大定丙午年閏七月中元日,河間劉完素守真述。
楊威序言說,天興末年,我北渡黃河,寄居在東源的長清,有一天在原太醫王慶先家中,在書桌上看到一本書,名為《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我嘗試翻閱,發現是劉高尚守真先生的遺稿。其內容出自《黃帝內經》,摘取其要點進行闡述,有朱筆和墨筆的註解,共分三卷,三十二門,每一門都有次第,符合經文的道理。例如,論述「原道」就探討了生命的本源;論述「脈象」就闡述了生死的關鍵;論述「攝生」就講述了存養精神和氣的道理;論述「陰陽」就講述了抱元守一的奧妙;論述「病機」就始終有條有理;治療疾病的方法,都在其中了。論述「本草」就講述了藥物的君臣佐使;開處方的方法,都在其中了。至於解析《傷寒論》,氣宜的說法詳盡地闡述了前代聖人的意圖,讀了讓人豁然開悟,彷彿有所啟發,使六脈、十二經絡、五臟六腑、三焦四肢,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可以推見其狀況。
後面二十三篇,隨著論述提出病證,隨著病證提出方藥,先後加減,用藥的順序,都蘊含著奧秘,精妙入神。我嘗試用它來治療疾病,十次有十次都有效,真是良醫啊!即使古代的醫家也不過如此,即使軒轅黃帝和岐伯再生,也不會廢棄這本書。然而,先生在序言中已經講述了他的生平,說他年輕時就寫出了《直格》、《宣明論》、《原病式》等三本書,雖然義理精深,但仍有不夠完善之處。現在這本書再次出現,與前三本書互相補充,難道不是後世醫家的借鑒嗎?至於那些平時不研究醫書的人,如果得到這本書,按照其中的案例來驗證,自行決定用藥,也可能有一半的機會治好疾病。我認為這本書,即使是農夫、工匠、商人,或是僧侶、道士、儒生,都應該人手一本。如果已經生病,查找相關的病源,就不會亂投湯藥。更何況是醫生呢?可惜啊,先生去世後,這本書沒有廣泛流傳,使得先生的醫道,被一些小人竊取,當作是自己的著作。
我憐憫先生的醫道,被埋沒在荒草荊棘之中,所以用心仔細地校對整理,現在已經過了數年。我命工匠刻版印刷,打算廣泛地流傳於世,使先生的醫道,從荒草荊棘中顯露出來,也能夠醫治世人身上難以治癒的疾病。時值辛亥年正月十五日,大滷楊威作序。
寧獻王序言略述,這本書是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丙午年,守真所撰寫的,當時正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起初守真十分珍惜此書,不肯輕易傳人,直到元憲宗元年辛亥年,也就是宋理宗淳祐十一年,相隔六十五年。大滷楊政亨認為天下的寶物,應該與天下人共同享有,不可以私藏,於是就刻板印刷。可惜,古代的書版在戰火中被毀,已經很久了,世間也無人傳閱此書。現在命工匠重新刊印完成,必須要寫序言來記錄此事。姑且寫在書的前面。或者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用中國的年號,而用金國的年號呢?因為當時正值宋朝末年,河間是金國的領土,所以沿用了金國的年號。時值宣德辛亥年三月初二日丙寅,臞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