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七 (5)
卷四十七 (5)
1. 方論(二十五)
論皆有統。蓋將使讀之者。觀論以求病。因方以命藥。則世無不識之病。病無妄投之藥。唯法有逆從。治有先後。在乎智者。擇其所當。從其所宜而已。究而言之。實醫經之會要。學者之指南。生民之司命也。惜其始成於政和。重刊於大定。既綿歷百年之久。不能無三豕之訛。
今主上神極御天。修飾制度。治具畢張。以謂是書所載。雖先聖之緒餘。其所以康濟斯民。亦致治之一助也。乃詔江浙行省。刊於有司。布之天下。其或繆戾隨加釐正。復降德音。俾下臣為之序引。臣誠愚陋,竊不自量。仰惟聖德如天。甄陶萬類。爰自即位以來。於今七年。
恩浹飛沉。仁及草木。然夙夜孜孜。廣求民瘼。或一物不得其所。則必之惻然。臣謂此書復出。則上可以輔相天地之宜。下可以永底蒸民之生。物無疵癘。咸躋於仁壽之域矣。大德四年二月。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典瑞少監臣焦養直序。
按,先子曰。是書。宋志。並諸家書目不載。南宋諸方書未見引據者。蓋是書之成。在於徽宗之季年。聖濟經和劑局方之後。洪邁容齋隨筆云。宣和殿。大清樓。龍圖閣。所儲書籍。靖康蕩折之餘。盡歸於燕。考之宋史則云。靖康二年。少帝在青城。金人盡索國子監書版。三館秘閣四部書。
大嘗禮物。大成樂舞。明堂大內圖。以至乘輿服御珍玩之物。輦致軍前。意者如此書。鏤版才成。未及頒布。亦在其中。爾後南北殊域。彼此不通。故南宋之士。不得觀之。遂至並其目而無知者。及金世宗大定中取所獲於汴都。重刊頒行。因傳於今矣。嗚呼。是書成於北宋。
而晦於南宋。不傳於中國。而存於夷狄。而徽宗慈心之所寓。不泯於千載者。抑亦奇矣。清程云來纂要凡例云。大德重校聖濟總錄。元朝奉詔頒行者。大版大字。每卷首篇署元耶律楚材五字。今古醫官。及予家所藏。大德重校本。亦大版大字。然無耶律楚材字。原文書法端雅。
蓋為宋版之舊。但每卷首頁大德重校聖濟總錄卷第某數字,書刻並劣。繫於元人改刊無疑矣。文化癸酉歲。元胤與眾醫官。議於醫學。為活字配印本。閱四歲竣工。
〔程氏(林)聖濟總錄纂要〕二十六卷,佚
凡例曰。是書。宋徽宗政和。詔集海內名醫。並出御府所藏匯成共二百卷。禁方秘論。人所未聞。按病治療。無不奇驗。厥後再刻於金大定。三刻於元大德。自耶律楚材精較。奉詔頒行天下。越今四百餘年。無有剞劂。此書几几泯滅矣。余昔從先叔祖敬通夫子。翻閱刻本。今經三十餘年。
又從友人江郢上再觀抄本。撫今追昔。不勝愉快。郢上請余刪繁纂要。以便梓行濟世。因留維揚一載。纂其精粹。去其繁蕪。共得二十六卷。誠醫家之云笈瓊函。方藥之赤文綠字也。博覺有知之。一大德重校聖濟總錄。元朝奉詔頒行者。大字大板。每卷首篇。署元耶律楚材五字。
白話文:
[方論(二十五)]
這些醫理著作都有其綱領。目的是要讓讀者能透過研讀這些醫理來了解疾病,再根據藥方來選用藥物。這樣一來,世上就沒有不能辨識的疾病,也不會有隨意亂投藥的情形。只是治療方法有順有逆,治療的先後次序,都取決於聰明的人,能選擇最合適的方法,採用最恰當的方式。深入探討起來,這些醫理實在是醫學經典的精要所在,是學者學習的指南,也是關係到人民生死的大事。可惜的是,這本書最早成書於政和年間,後來又在大定年間重新刊印,經過一百多年這麼久的時間,難免會出現一些錯漏。
現在的皇上聖明,治理國家,整頓各項制度,各項措施都準備妥當。他認為這本書所記載的內容,雖然是前人的遺留,但對於安定社會、救助人民,也能起到輔助治理的作用。於是下詔給江浙行省,讓官府刊印這本書,頒布到全國各地,對於其中錯誤的地方,也會加以改正。皇上還降下旨意,要我來為這本書寫序。我實在是愚笨淺陋,不自量力。我仰望皇上聖明的德行,就像上天一樣,孕育萬物。自從登基以來,至今七年,皇恩浩蕩,連飛鳥和沉潛水底的生物都受到恩澤,仁愛之心遍及花草樹木。皇上日夜勤奮,廣泛了解民間疾苦,即使有一件事沒能處理好,也會感到憂心。我認為這本書的重新刊印,上可以輔助天地運行,下可以使人民安居樂業,萬物不會有疾病,都能達到健康長壽的境界。大德四年二月,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典瑞少監臣焦養直撰寫序言。
根據先父所說,這本書在宋朝的書籍目錄和各家書籍目錄中都沒有記載,南宋的各類醫方書籍中也沒有引用過。這本書成書於徽宗晚年,在《聖濟經》和《和劑局方》之後。洪邁的《容齋隨筆》記載說,宣和殿、大清樓、龍圖閣所收藏的書籍,在靖康之難後,都被金人擄走。查閱《宋史》也記載,靖康二年,少帝在青城,金人搜刮了國子監的書籍、三館秘閣的四部書籍,以及祭祀禮器、樂器、宮廷建築圖、皇帝的服飾珍寶等,全都運送到金軍營地。推測這本書剛刻印完成,還沒來得及頒布,也就在其中。之後南北分裂,彼此不通,所以南宋的學者無法看到這本書,甚至不知道有這本書的存在。直到金世宗大定年間,從汴京獲得這本書後重新刊印頒布,才得以流傳至今。唉!這本書成書於北宋,卻在南宋被埋沒,沒有在中國流傳,反而保存於異族,而徽宗皇帝慈悲的心意,卻沒有被時間消磨,這真是奇妙啊!清代程云來的《纂要凡例》說,大德年間重新校對《聖濟總錄》,元朝奉詔頒行的是大版大字的版本,每卷首篇都署有元耶律楚材五個字。現在古代的醫官和我家所收藏的《大德重校本》,也是大版大字,但是沒有耶律楚材的字樣。原書的字體端莊優美,應該是宋代的舊版,只是每卷首頁的「大德重校聖濟總錄卷第某」的字樣,雕刻得粗劣,明顯是元朝人重新刊印時改刻的。文化癸酉年,元胤與眾多醫官,在醫學方面進行討論,採用活字排印的方式重印這本書,花了四年才完成。
〔程氏(林)聖濟總錄纂要〕共二十六卷,已遺失。
《凡例》中說,這本書是宋徽宗政和年間,詔令聚集全國名醫,並拿出御府收藏的書籍匯編而成的,共二百卷。其中包含許多未曾聽聞的禁方秘論,根據病情來進行治療,都有奇效。後來又在金朝大定年間重刻,元朝大德年間又重刻了第三次。從耶律楚材仔細校對後,奉詔頒行天下,至今已經四百多年,沒有再被刊印過,這本書幾乎就要湮沒了。我以前跟隨我的叔祖敬通夫子翻閱刻本,現在已經過了三十多年。最近又從友人江郢上那裡再次觀看抄本,撫今追昔,感到非常愉快。江郢上請求我刪繁就簡,編纂精要部分,以便刊行於世,救助百姓。因此我留在揚州一年,編纂其精華部分,刪去繁瑣冗雜之處,共得到二十六卷。這實在是醫學的珍貴寶典,是藥方中的重要文字啊!希望博學多識的人能了解它的價值。大德重校的《聖濟總錄》,是元朝奉詔頒行的版本,字體大,版面大,每卷首篇都署有元耶律楚材五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