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六 (8)
卷四十六 (8)
1. 方論(二十四)
凡用藥二十九味。寒熱訛雜。殊不可曉。嘗見一名醫云。此方只前八味。至蒲黃而止。自乾山藥以下。凡二十一味。乃補虛門中山芋丸。當時不知緣何誤寫。在此方之後。因循不曾改正。余因其說而考之。信然。如此之類。必多有之云云。是並不能無所舛誤矣。然歷代相傳。
專門禁方。多有是焉。在用者詳審而已。必因噎而廢食。則又一偏之見矣。
張海鵬跋曰。宋崇寧中置七局。始有和劑之名。紹興間。改熟藥所。為太平惠民局。取崇觀以來所收局方。分門編纂。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指南總論三卷。分十四門。七百八十八方。蓋有紹興至寶慶淳祐。時有增補。非大觀中二百九十七道之舊也。今此本十四門。除產前產後二方。
胎神遊方催生符。及後附四香。不可謂之方外。止六百七十四方。名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後有圖經本草。藥性總論三卷。無指南之名。既云增廣。而與無增廣二字之本。轉少一百十四方。豈陳裴而後。又有從而詳校增減者歟。癸辛雜誌謂。清心丸二十九味。止前八味。
至蒲黃而止。自乾山藥以下。凡二十一味。乃山芋丸所誤入者。今此本牛黃清心丸所載。藥味次弟。自牛黃至蒲黃。已十九味。後十味以乾山藥而止。與癸辛雜誌所云不同。其為後人重訂之本可知也。要之此書。雖有朱丹溪駁辨。然當時精集群方。幾經名醫之論定。獻於朝。
行於世。所謂得十全之效。無纖芥之疑者。苟非實有足以惠民。豈竟為紙上空談。以誤世哉。雖傳寫或間有訛誤。不可因噎而廢食。余因久無刊刻之家。抄錄不無亥豕。所以校對至再至三。以期詳慎無誤。而付之梓。尚望好我者。惠我古本。俾隨時訂正。幸甚幸甚。乙丑四月。
虞山張海鵬識。
按太醫局方。與和劑局方。本自不同。提要誤以此書為神宗時舊本重修。疏甚。
〔增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存
按是書。不知修乎何人。蓋許洪所注。止於吳直閣得效名方。及諸局經驗秘方。茲本並寶慶淳祐增添新方。俱加箋解。則宋季人所續修。卷首猶題洪名銜。
〔朱氏(震亨)局方發揮〕一卷,存
朱震亨曰。和劑局方之為書也。可以據證檢方。即方用藥。不必求醫。不必修制。尋贖見成丸散。病痛便可安痊。仁民之意。可謂至矣。自宋迄今。官府守之以為法。醫門傳之以為業。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習之以成俗。然予竊有疑焉。何者。古人以神聖工巧言醫。又曰。醫者意也。
以其傳授雖的。造詣雖深。臨機應變。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自非盡君子隨時反中之妙。寧無愧於醫乎。今乃集前人已效之方。應今人無限之病。何異刻舟求劍。按圖索驥。其偶然中難矣。
張介賓曰。局方一書。雖云多用熱澀。然於實熱新邪。豈云皆用此法。觀其所載太平丸。戊己丸。香連丸。薷苓湯之類。豈非以寒治熱者耶。又若真人養臟湯。大己寒丸。胡椒理中湯之類。皆有可用之法。其中隨證酌宜。顧在用之者何如耳。豈局方專以熱澀為用。而可斥其非耶。
白話文:
這本書裡總共用了二十九種藥材,寒性藥和熱性藥混雜在一起,讓人很難理解。我曾經聽一位名醫說,這個方子其實只需要前面八味藥材,用到蒲黃就停止了。從乾山藥開始的後面二十一味藥,實際上是補虛門中的山芋丸。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會錯誤地寫到這個方子後面,一直以來都沒有改正。我聽了他的說法後去考證,發現確實如此。像這樣的錯誤肯定還有很多,所以說這本書不可能完全沒有錯漏。
然而,歷代相傳下來的許多專門禁方,也大多如此。關鍵在於使用的人要仔細審查,不能因為噎到就廢止吃飯,這就太過偏頗了。
張海鵬在跋文中說,宋朝崇寧年間設立了七個藥局,開始有了「和劑」這個名稱。紹興年間,將熟藥所改為太平惠民局,收集崇寧、大觀年間以來所收集的藥方,分門別類編纂,命名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另有《指南總論》三卷,分為十四門,共七百八十八個藥方。這其中包含了紹興到寶慶、淳祐年間的增補,並非大觀年間二百九十七個藥方的舊版本。現在的這個版本十四門,除了產前、產後兩個方子、胎神遊方、催生符以及後面附加的四香之外,共有六百七十四個藥方,命名為《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後面還有《圖經本草》、《藥性總論》三卷,沒有《指南》的名稱。既然說是「增廣」,卻反而比沒有「增廣」二字的舊版本少了一百十四個藥方,難道是在陳裴之後,又有其他人進行了詳細的校正增減嗎?《癸辛雜誌》記載,清心丸用了二十九味藥,其實只需要前八味,到蒲黃就停止了。從乾山藥開始的後面二十一味藥,是山芋丸的內容被錯誤地加入了。現在這個版本的牛黃清心丸所記載的藥材順序,從牛黃到蒲黃,已經有十九味藥了,後面十味藥到乾山藥就停止了,和《癸辛雜誌》所說的不同。由此可知這是後人重新修訂的版本。總之,這本書雖然有朱丹溪的駁斥,但當時它匯集了許多有效的藥方,經過多位名醫的論證,進獻給朝廷,在世上廣為流傳。如果它不是真的能造福百姓,又怎麼會只是紙上空談、誤導世人呢?雖然在傳抄過程中可能會有錯漏,但不能因此就完全廢棄不用。我因為很久沒有人刊刻這本書,抄錄時難免會出現文字錯誤,所以校對了一遍又一遍,力求詳盡無誤,然後才交付印刷。希望喜歡這本書的人,能提供我古本,讓我隨時訂正,那就太好了!乙丑年四月,虞山張海鵬題識。
按:《太醫局方》和《和劑局方》本來就不同,提要錯誤地認為這本書是神宗時期的舊本重修,這是很疏忽的。
〔增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現存。
按:這本書不知道是誰修訂的,大約是許洪所注,只註釋到吳直閣的《得效名方》以及各局的經驗秘方。現在這個版本將寶慶、淳祐年間增添的新方子也加上了註解,可知是宋朝末期的人所續修。卷首仍然題著許洪的官銜。
〔朱氏(震亨)局方發揮〕一卷,現存。
朱震亨說,《和劑局方》這本書可以根據病症來查找藥方,找到藥方就可以直接用藥,不需要找醫生,也不需要自己製作,購買現成的丸散服用,病痛就能痊癒。這種仁愛百姓的心意,可以說是做到極致了。從宋朝到現在,官府把它當作準則,醫生把它當作行業規範,病人靠它來保命,世人都習慣了使用它。但我心中卻有所懷疑。為什麼呢?古人說醫生是神聖的職業,又要注重技術的精巧,還說「醫者意也」。因為醫學的傳授雖然有明確的規定,造詣雖然很深,但面對病情的變化,就像將軍面對敵人、船工駕馭船隻一樣,如果不能隨機應變,哪裡能不愧對於醫生這個職業呢?現在只是收集了前人有效的藥方,來應對現在千變萬化的疾病,這和刻舟求劍、按圖索驥又有什麼區別呢?偶然成功的機率太低了。
張介賓說,《局方》這本書,雖然說多用溫熱收澀的藥物,但在面對實熱新邪時,難道也全都用這種方法嗎?看看它所記載的太平丸、戊己丸、香連丸、薷苓湯之類,難道不是用寒性藥來治療熱證嗎?又如真人養臟湯、大己寒丸、胡椒理中湯之類,也都有可用的方法。其中如何隨著病情變化來選擇合適的藥物,關鍵在於使用的人怎麼運用。難道能說《局方》只用溫熱收澀的藥物,就斥責它錯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