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六 (7)

1. 方論(二十四)

鋟木以傳。庶幾志與我同。不至滅裂以誤天下。扁鵲倉公儻復生斯世。必深嘉洪之用心。時嘉定改元。歲在戊辰日南長至。敕授太醫助教。前差充四川總領所。檢察惠民局許洪謹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指南總論〕三卷,存

〔盧氏(祖常)擬進太平惠民和劑類例〕佚

按是書世無傳本。祖常於其所著續易簡方中。每言及之。蓋似評論病證,以辨治方者矣。

〔亡名氏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存

朱彝尊跋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載晁氏讀書後志。陳氏書錄解題。宋藝文志。作五卷。按宋大觀中。詔通醫。刊正藥局方。於是庫部郎中陳師文等校正。類分二十一門。錄方二百九十有七。然則是書成於汴都也。今考王氏玉海置藥局四所。其一曰和劑局。在紹興六年正月。

至若改熟藥所。為太平惠民局。在紹興十八年又八月。蓋師文等校正本。實止五卷。其後添補紹興寶慶淳祐諸方。暨吳直閣方諸局方。故增益至十卷爾。予家所藏。乃元時雕本。後附太醫助教許洪指南三卷。系建安高氏日新堂板行。

四庫全書提要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指南總論三卷。舊本題宋庫部郎中提轄措置藥局陳師文等奉敕編。案王應麟玉海云。大觀中。陳師文等。校正和劑局方五卷。二百九十七道。二十一門。晁公武讀書志云。大觀中。詔通醫。刊正藥局方書。閱歲書成。校正七百八字。

增損七十餘方。又讀書後志曰。太醫局方十卷。元豐中。詔天下高手醫各以得效秘方進。下太醫局驗試。依方製藥鬻之。仍摹本傳於世。是大觀之本。實因神宗時舊本重修。故公武有校正增損之語也。然此本止十四門。而方乃七百八十八。考玉海。又載紹興十八年。閏八月二十三日。

改熟藥所。為太平惠民局。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以監本藥方頒諸路。此本以太平惠民為名。是紹興所頒之監本。非大觀之舊矣。其中又有寶慶淳祐續添諸方。更在紹興之後。兼附用藥總論指南三卷。皆從圖經本草。鈔撮增入。亦不知何時所加。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和劑局方。

其後時有增補。殆指此類歟。戴良九靈山房集。有丹溪翁朱震亨傳。曰。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又稱震亨得羅知悌之學以歸。諸醫泥陳裴之學者。

聞其言。大驚而笑且排。及治許謙末疾良驗。笑且排者。始皆心服。是此書盛行於宋元之間。至震亨局方發揮出。而醫學始一變也。又岳珂桯史曰。和劑局方。乃當時精集諸家名方。凡幾經名醫之手。至提領以從官。內臣參校。可謂精矣。然其間差訛者。亦自不少。且以牛黃清心丸一方言之。

白話文:

方論(二十四)

將這些文字刻在木板上流傳,希望有志一同的人能夠理解我的用心,不至於因為錯亂而誤導天下。如果扁鵲和倉公能夠再次降生於世,必定會深深讚賞我許洪的苦心。時值嘉定改元,歲次戊辰年的冬至,由朝廷敕封的太醫助教、前任四川總領所檢察惠民局的許洪謹慎地寫下這些文字。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指南總論》共三卷,現存。

《盧氏(祖常)擬進太平惠民和劑類例》已佚失。

據考證,這本書世間沒有流傳的版本。盧祖常在他所著的《續易簡方》中,常常提到這本書,內容似乎是以評論病症來辨別治療方劑的。

《亡名氏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共十卷,現存。

朱彝尊在跋文中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共十卷,根據晁氏《讀書後志》、陳氏《書錄解題》和宋《藝文志》的記載,原本應是五卷。考證宋朝大觀年間,朝廷下詔普及醫學,對藥局方進行校正,於是庫部郎中陳師文等人負責校對整理,將藥方分為二十一門,共收錄二百九十七個方劑。由此可知,這本書是在汴京(今開封)完成的。現在考證王氏《玉海》的記載,當時設置了四處藥局,其中一處叫做和劑局,設立於紹興六年正月。

至於將熟藥所改名為太平惠民局,則是在紹興十八年八月。可見陳師文等人校正的版本,實際上只有五卷。後來又增補了紹興、寶慶、淳祐年間的藥方,以及吳直閣的藥方等,所以才增補到了十卷。我家所收藏的是元朝雕刻的版本,後面附有太醫助教許洪所撰寫的《指南》三卷,是由建安高氏日新堂所刊印的。

《四庫全書提要》中提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以及《指南總論》三卷,舊版本題為宋朝庫部郎中、提轄措置藥局的陳師文等人奉旨編纂。根據王應麟的《玉海》記載,大觀年間,陳師文等人校正了和劑局方五卷,收錄二百九十七個方劑,分為二十一門。晁公武在《讀書志》中說,大觀年間,朝廷下詔普及醫學,刊印校正藥局方書,耗時一年完成,共校正了七百八個字,增刪了七十多個方劑。又在《讀書後志》中說,太醫局方共十卷,元豐年間,朝廷下詔讓天下高明的醫生各自獻上有效的秘方,送交太醫局驗證試用,並根據驗證後的方子製藥販賣,同時將原本抄錄流傳於世。可見大觀年間的版本,實際上是根據神宗時期的舊本重新修訂的,所以晁公武才會提到校正增刪的事情。然而這個版本只有十四門,卻有七百八十八個方劑。考證《玉海》的記載,又說紹興十八年閏八月二十三日,將熟藥所改名為太平惠民局,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將監本藥方頒發給各地。這個版本以太平惠民為名,應是紹興年間頒發的監本,而非大觀時期的舊本。其中又增補了寶慶、淳祐年間的藥方,更是在紹興之後的事情。同時還附帶了《用藥總論指南》三卷,都是從圖經本草中抄錄增補的,也不知道是何時增補的。陳振孫在《書錄解題》中說和劑局方,後來時常有增補,大概就是指這種情況吧。戴良的《九靈山房集》中,有《丹溪翁朱震亨傳》記載說,當時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制定的《大觀二百九十七方》,朱震亨日夜研習,後來領悟到,用古方的思路來治療現代的疾病,其效果不盡相同。如果能夠制定度量標準,建立規矩,稱量權衡,就必須深入研究各家經典。又說朱震亨得到羅知悌的學術傳承,那些泥守陳、裴醫術的醫生們,聽了朱震亨的言論,都大驚失色,甚至加以嘲笑和排斥。直到朱震亨治癒了許謙的疑難雜症後,那些嘲笑排斥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可見這本書在宋元之間盛行,直到朱震亨對局方有所發揮,醫學才開始有了轉變。另外,岳珂在《桯史》中說,《和劑局方》是當時精選彙集各家名醫的方子,經過多位名醫之手,到提領以從官,再由內臣參與校對,可以說是精益求精。然而其中存在錯誤之處,也並不少。就拿牛黃清心丸這個方子來說,就存在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