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六 (6)

1. 方論(二十四)

無四斤鐵彈黑龍三丸。(諸風)滲濕湯。冰黃散。(傷寒)丁香脾積丸。(一切氣)二陳湯。(痰飲)水煮木香丸。縛虎丸。(瀉痢)寸金丸。奪命丹。(雜病)化毒排膿內補十全散。沒藥降聖丹。(瘡腫)牛膝湯。濟危上丹。琥珀黑龍丹。濟陰丹。琥珀黑散。術香散。竹茹湯。

(婦人)人參散。錢氏白朮散。(小兒)清遠香。(香方)凡二十二方。又一切氣感應丸。至紅丸子。共十三方。吳直閣如神丸。別為脾胃不和門。諸局麝香蘇合香丸。(一切氣)吳大香連丸。(瀉痢)在大觀方內。大觀生氣湯。(一切氣)在紹興方內。紹興溫肺湯。(痰飲)大觀七棗湯。

(瀉痢)淳祐春雪膏。(眼目)硼砂散。(咽喉)寶慶至聖保命丹。挨積丸。(小兒)在諸家名方內。蓋通行本所錯。宜訂正焉。又通行本牛黃清心丸。其藥味次第。徵周氏雜識不同。今茲本則否。前八味。為牛黃。金箔。麝香。犀角。雄黃。龍腦。羚羊角。蒲黃。後二十一味。

與大山芋丸同。但有黃芩。無熟乾地黃。為異。是則合乎雜識所云。先子嘗以此八味。療中風及驚癇。殊有神驗。此等關係匪輕。所以醫方之書,必貴古本也。

〔許氏(洪)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佚

自序曰。本草一編。實醫家之本根。肇於黃帝岐伯。而大備於我宋。若昔聖賢。其於制方之始。雖曰神融心會。與造化合其妙。然藥之君臣佐使。寒溫良毒。與夫治療之所主。凡識其性而用之。各當其宜者。皆自本草中來。後世用方。詎不可於此而究心焉。不然。則紙上之傳。

有如藥之舛訛。(謂如以黃芩為黃耆。是也。性之冷熱。甚於水火。若此之類。不可縷載。始舉其大略如此。)分兩之差誤。(謂加以一錢為一兩。以一分為一斤。是也。古人處方之意多不口或少不口增。此尤不可不察。)往往皆莫敢是正。不知冷熱相反。多寡不稱。失之毫釐。

謬以千里。以此療疾。無益有傷。雖曰據方炮製。對證投餌。其與實實虛虛。損不足補有餘者。何以異。洪襲父祖業三世矣。今古方書。無不歷覽。就其徑而效神者。惟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之最。所恨枝行日久。烏馬失真。洪於供職暇日。謹證以監本。精加校定。尚慮或者以為出己意之私。

於是按諸家本草所載。具注藥注於逐品之下。將使業醫者。朝夕玩味。自然默會前人制方妙處。是書之成。上足以仰贊聖朝惠朝之萬一。躋天下於壽域。茲實其喈。下足以為良醫篋笥之寶。其或診病有淺深。用藥合加減。變而通之。無施不可,非特此爾。衛生君子。儻一過目。

亦可以釋夫未達之疑。仍並將吳直閣得效名方。及諸局經驗秘方。各隨條類。附於本方之下。又編次和劑指南總論。以冠帙首。期與並行於時。此區區蠅附驥尾之願也。洪欲畀之書市。深恐急於財利者漫不加意。復蹈前車之覆。則亦洪之罪也。令敬委積慶名家。以陰隲為念者。

白話文:

方論(二十四)

本書收錄二十二個常用方劑,分別針對諸風、傷寒、一切氣、痰飲、瀉痢、雜病、瘡腫、婦人、小兒等症狀。此外,另有十三個方劑,包括針對一切氣、瀉痢、痰飲、眼目、咽喉、小兒等症狀的方劑。其中部分方劑在《大觀方》、《紹興方》等醫書中也有記載,但版本流傳過程中出現錯誤,需加以校正。例如,通行本的牛黃清心丸藥物順序與周氏雜識記載不同,本書已根據周氏雜識進行校正,此八味藥(牛黃、金箔、麝香、犀角、雄黃、龍腦、羚羊角、蒲黃)曾被先人用於治療中風及驚癇,效果顯著。因此,醫書版本考究至關重要。

本書作者洪氏,承襲祖業三代,研讀大量古方醫書,認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最為精妙有效,但因流傳時間久遠,出現錯誤,故進行校正和註解,並參考多部本草書籍,逐一註明藥物特性。本書旨在幫助醫生更好地理解古方,提升醫療水平,造福百姓,也希望能解答讀者疑惑。書中還收錄了吳直閣等名醫的有效方劑以及各醫局的經驗秘方,並編寫了和劑指南總論。作者希望本書能廣泛流傳,避免因版本錯誤導致醫療事故。 作者也特別提醒讀者注意古方中藥材名稱、劑量等方面的差異,避免因錯誤理解而導致醫療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