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六 (2)
卷四十六 (2)
1. 方論(二十四)
〔龐氏(安時)驗方書〕宋志一卷,佚
〔龐氏家藏秘寶方〕書錄解題五卷,佚
陳振孫曰。蘄水龐安時安常撰。安時以醫名世。所著書傳於世者。惟傷寒論而已。此書。南城吳炎晦父錄以見遺。
〔主對集〕一卷,佚
宋史本傳曰。觀草木之性。與五臟之宜。秩其職任。官其寒熱。班其奇偶。以療百病。著主對集一卷。
〔楊氏(康侯)護命方〕讀書志五卷,佚
〔通神論〕讀書志十四卷,佚
趙希弁曰。楊氏護命方五卷。通神論十四卷。上皇朝楊退修撰。退修以岐伯語五運六氣。以治疾病。後世通之者。唯王冰一人而已。然猶於變遷行度。莫知其始終次序。故著此方論云。
黃庭堅序曰。天下之學。要之有宗師。然後可臻微入妙。雖不盡明先王之意。惟其有本源。故去經不遠也。今夫六經之旨深矣。而有孟軻荀況兩漢諸儒。及近世劉敞王安石之書。讀之亦思過半矣。至於文章之士難矣。而有左氏莊周董仲舒司馬遷相如劉向揚雄韓愈柳宗元。及今世歐陽修曾鞏蘇軾秦觀之作。
篇籍具存。法度粲然。可講而學也。惟神農黃帝岐伯雷公之書。秦越人淳于意皇甫謐張機之論。儒者罕學。學之亦不能到其淵源。近世黎陽高若訥號邃於醫方。若訥既沒。亦不得其傳焉。余有方外之友。曰楊介。嘗謂余言本草素問之意。且曰。五運六氣。視其歲而為藥石。雖仲景猶病之也。
至於本草。則仲景深矣。余涉世故多。未能從介學之。衰老竄逐戎僰。瘴癘侵陵。生意無幾。恨不早從楊君之學也。今年以事至青神。有楊康侯子建者。以其所論著醫。惠然見投。悉讀之。而其說汪洋。蜀地僻遠。無從問所不知。子建閉戶讀書。貫穿黃帝岐伯無師之學。至能如此。
豈易得哉。然其湯液。皆以意調置。則不能無旨矣。方皆聖賢妙於萬物之性者。然後能作而巧者述之。而世之者也。今子建發五運六氣。敘病裁藥。錯絲以針艾之方。與眾共之。是亦仁人之用心云爾。(豫章別集)
按是書趙希弁稱楊退修所著。據黃魯直序。楊名康侯。字子建。乃著十產論者。然則退修當是康侯別字。或其所自號也。
〔閻氏(孝忠)重廣保生信效方〕宋志一卷,佚
劉昉曰。保生信效。閻孝忠編。孝忠字資欽。許昌人。
〔董氏(伋)腳氣治法總要〕(書錄解題。作董汲。)宋志一卷,未見
葉少蘊曰。余崇寧大觀間。在京師。見董汲劉演輩。皆精曉張仲景方術。試之數驗。非江淮以來俗工可比也。(避暑錄話)
四庫全書提要曰。腳氣治法總要二卷。宋董汲撰。汲字及之。東平人。始末未詳。錢乙嘗序其癍疹論。則其著書。在元祐元豐之間。是書。書錄解題作一卷。宋史藝文志亦同。久無傳本。今從永樂大典所載。排纂成帙。以篇頁稍繁。分為二卷。上卷論十二篇。大旨謂腳氣必由於風濕。
白話文:
方論(二十四)
龐氏(安時)驗方書:這本書是宋朝龐安時所著,共一卷,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龐氏家藏秘寶方:這本書也是龐安時所著,記錄了解題五卷,但現已佚失。
陳振孫說:「龐安時是蘄水人,字安常,以醫術聞名於世。他流傳下來的著作只有《傷寒論》這一本。這本家藏秘寶方,是南城吳炎晦父錄下來,並留傳下來的。」
主對集:這本書共一卷,已經遺失。
《宋史》本傳記載:「龐安時觀察草木的特性,以及它們與五臟的適應關係,分別訂立它們的職責和作用,區分寒熱性質,歸類奇偶屬性,用來治療各種疾病,並撰寫了《主對集》一書。」
楊氏(康侯)護命方:這本書是楊康侯所著,記錄了讀書志五卷,但現已佚失。
通神論:這本書是楊康侯所著,記錄了讀書志十四卷,但現已佚失。
趙希弁說:「《楊氏護命方》有五卷,《通神論》有十四卷,都是唐朝楊退修所撰寫的。楊退修根據岐伯所說的五運六氣理論來治療疾病。後世能通曉此道的人只有王冰一人。然而,王冰對於五運六氣的變化和運行次序,仍然不了解它的起始和終結。所以楊退修撰寫了這些方論。」
黃庭堅在序中說:「天下的學問,都需要有宗師來引導,才能達到精微奧妙的境界。即使不能完全明白古代聖人的意思,只要有根源,就不會偏離經典太遠。現在,六經的道理深奧難懂,雖然有孟軻、荀況、兩漢諸儒,以及近代的劉敞、王安石等人的著作來解讀,但讀起來仍然不容易完全理解。至於文章寫作,更是難上加難。雖然有左丘明、莊周、董仲舒、司馬遷、司馬相如、劉向、揚雄、韓愈、柳宗元,以及當代的歐陽修、曾鞏、蘇軾、秦觀等人的作品可以學習,但仍然不容易掌握其精髓。只有神農、黃帝、岐伯、雷公的著作,以及秦越人、淳于意、皇甫謐、張機的論述,儒生很少學習。即使學習,也難以深入其精髓。近世黎陽的高若訥雖然精通醫方,但他去世後,其醫術也失傳了。我有一個方外之友,名叫楊介,他曾經告訴我《本草》、《素問》的含義,並且說,五運六氣要根據每年不同的變化來選用藥物。即使是張仲景,也可能因為不了解這些而有失誤。至於藥材的運用,張仲景已經很精通了。我因為世俗瑣事太多,沒能跟隨楊介學習。後來,我年老體衰,又被貶謫到偏遠地區,經常受到瘴癘疾病的侵擾,身體大不如前,真是後悔沒有早點跟楊介學習。今年因為事情來到青神,楊康侯的兒子楊建,拿著他所撰寫的醫書給我看。我仔細閱讀後,發現他的醫理博大精深。蜀地偏遠,沒有可以請教的人,而楊建卻能閉門讀書,貫通黃帝、岐伯的醫學,實在令人驚訝。他調配湯藥,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配置,這就難免有偏頗。只有那些深諳萬物特性的聖賢,才能真正了解醫藥的奧妙,並加以運用。現在楊建發揮五運六氣的理論,敘述疾病的病因,裁製藥方,結合針灸和艾灸的方法,分享給大眾,這也算是一種仁慈的舉動。」
(摘錄自《豫章別集》)
按:這本書,趙希弁認為是楊退修所著,但是根據黃庭堅的序文,楊的名是康侯,字子建,也是《十產論》的作者。因此,推斷退修應該是康侯的別字,或是他的自號。
閻氏(孝忠)重廣保生信效方:這本書是閻孝忠所編,共一卷,但已經失傳。
劉昉說:「《保生信效方》是閻孝忠所編寫的。閻孝忠字資欽,是許昌人。」
董氏(伋)腳氣治法總要:這本書(《書錄解題》中作董汲)共一卷,但現在還沒有發現。
葉少蘊說:「我在崇寧、大觀年間,在京城看到董汲、劉演等人,都精通張仲景的醫術,經過多次驗證,療效確實,不是江淮一帶那些普通的醫生可以比擬的。」(摘錄自《避暑錄話》)
《四庫全書提要》說:「《腳氣治法總要》共二卷,是宋朝董汲所撰寫。董汲字及之,是東平人,他的生平事蹟不詳。錢乙曾經為他的《癍疹論》作序,可見他的著作,是在元祐、元豐年間。這本書,《書錄解題》記載為一卷,《宋史藝文志》也記載為一卷。長久以來,都沒有流傳下來的版本。現在,根據《永樂大典》中的記載,重新整理成冊。因為篇幅較長,所以分為二卷。上卷有十二篇,主要的內容是認為腳氣必定是因風濕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