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五 (10)

1. 方論(二十三)

故尤氏陳氏遂不載其原本。今永樂大典。載有蘇沈良方原序一篇。亦括一人所作。且自言予所作良方云云。無一字及軾。是後人增附之後。並其標題追改也。按明晁瑮寶文堂書目。有蘇沈二內翰良方一部。是正嘉以前。傳本未絕。其後不知何時散佚。今據永樂大典所載。掇拾編次。

釐為八卷。史稱括於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今所傳括夢溪筆談。末為藥議一卷。於形狀性味。真偽同異。辨別尤精。軾雜著。時言醫理。於是事亦頗究心。蓋方藥之事。術家能習其技。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儒者能明其理。而又往往未經試驗。此書以經效之方。而集於博通物理者之手。

固宜非他方所能及矣。

程永培跋曰。沈氏良方。後人益以蘇氏之說。名之曰蘇沈良方。非當時合著之書也。余藏舊刻印本。書不列存中氏原序。而載有林靈素一敘。亦止論沈。未及蘇。其卷首一敘。兼及蘇沈。文頗拙蹇。不著作者姓名。蓋俗筆也。按永樂大典中。有蘇沈良方名曰。蓋從宋史藝文志來者。

則知合蘇沈。而傳於今日之本。約略宋末人為之耳。又考宋史。良方十卷。蘇沈良方十五卷。以藏本卷數較之。雖合沈氏。卻雜以蘇說。若從蘇沈良方。則少五卷矣。豈在當時已散佚不全耶。其中誤字甚多。幾至不可讀。為之訂正。然內證外證。婦人小兒。以至雜說。依稀略備。

似非不全之本。蓋古人以醫卜為賤術。作史者志方書。未必詳加考訂。即如劉涓子之鬼遺方論。宋史作鬼論。脫去遺方二字。則其他之疏略可知也。此書卷帙未符宋志。其間分合多寡。不可考矣。內中諸方。間已見之博濟靈苑諸書。即其餘亦莫不應病神驗異常。至有不可以理測者。

豈非龍宮之所授耶。今為授梓。並補敘沈氏原敘一篇。熟讀五難。大有裨益。瘦樵程永培跋。

鮑廷博跋曰。良方托始於沈夢溪。迨宋南渡後。或益以東坡論說。而蘇沈之名著焉。元明以來。其傳漸寡。近年吳郡程君永培始出藏本。授梓以行。會朝廷詔頒內殿聚珍版本於各直省。於是其書復大顯於世。顧殿本初頒。藏弆家爭先快睹。既不敷承領。而程刻又不列坊肆。無以饜四方之求。

博因參合兩本。益廣其傳。上以仰副聖天子嘉惠藝林之至意。而程君活人濟世之心。抑又推而廣之矣。殿本輯自永樂大典。大概詳沈而略蘇。程刻較完。而承訛襲謬。無從是正。往時程君過予。語次及之。若有歉然於中者。蓋慮其貽誤。較他書所繫尤重也。今證以殿本。盡刊其誤。

其為愉快。當何如耶。刊成謹冠提要於簡端。以還殿刻之舊。卷末仍先以程跋。用示不敢掠美之意。乾隆癸丑十月上浣四日。歙鮑廷博識於柳塘寓廬。

〔蘇氏(軾)聖散子方〕讀書敏求記一卷,未見

白話文:

所以尤氏和陳氏就沒有收錄它的原本。現在《永樂大典》中,有一篇蘇沈良方原序,也說是同一個人寫的,而且自稱「我所寫的良方」等等,完全沒有提到蘇軾,這應該是後人增加內容之後,連標題也跟著改了。根據明朝晁瑮的《寶文堂書目》記載,有一部《蘇沈二內翰良方》,可見在正德、嘉靖年間以前,這本書的傳本還沒有完全消失。後來不知何時散失了。現在根據《永樂大典》所收錄的內容,整理編排。

整理成八卷。史書上說沈括在醫藥、卜算方面無所不通,都有相關的著作。現在流傳下來的沈括《夢溪筆談》,最後有一卷是藥議,對於藥物的形狀、性質、味道,以及真假、相同與差異,辨別得特別精確。蘇軾的雜著中,時常談論醫理,在這方面也頗有研究。一般來說,醫術專家能熟練掌握技術,卻不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而儒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常常沒有實際經驗。這本書是將經過驗證有效的方子,集合在一個博通物理學理的人手中。

所以這本書比其他醫方書更為優良,也是理所當然的。

程永培在跋文中說:沈氏良方,後人加上蘇軾的說法,稱之為《蘇沈良方》,並不是當時兩人共同撰寫的書。我收藏的舊刻印本,書中沒有收錄沈存中的原序,而是收錄了林靈素的一篇序,也只談到沈括,沒有提到蘇軾。而書卷開頭的一篇序,同時提到蘇軾和沈括,文筆粗糙拙劣,沒有署名,應該是俗人所寫。根據《永樂大典》中,《蘇沈良方》這個書名,應該是從《宋史·藝文志》來的。

由此可知,把蘇軾和沈括合在一起,流傳到今天的版本,大約是宋朝末年的人做的。又考證《宋史》,《良方》是十卷,《蘇沈良方》是十五卷。用我收藏的版本卷數來比較,雖然合併了沈括的內容,卻也雜入了蘇軾的說法。如果是按照《蘇沈良方》的卷數,就少了五卷。難道是當時就已經散失不全了嗎?其中錯字很多,幾乎到了難以閱讀的程度,我為此進行了校訂。不過,書中關於內科、外科、婦人、小兒,甚至雜論,都依稀具備。

看起來不像是不完整的版本。大概古人把醫卜當作低賤的技藝,寫史書的人記錄醫方書籍,未必詳細考證。就像劉涓子的《鬼遺方論》,《宋史》寫成《鬼論》,漏掉了「遺方」兩個字,可見其他疏漏之處了。這本書的卷數和《宋史》的記載不符,中間的分合增減,已經無法考證了。書中的許多藥方,有時已經可以在《博濟靈苑》等書中看到。而其餘的藥方也都是應病有效,神驗異常,甚至有無法用常理推測的。

難道不是從龍宮裡得到的嗎?現在將此書付梓出版,並補錄沈括的原序一篇,熟讀《難經》,會有很大的幫助。瘦樵程永培跋。

鮑廷博的跋文說:良方最初是沈夢溪的著作。到了南宋之後,有人加入了蘇東坡的論述,於是就有了蘇沈之名。元朝和明朝以來,這本書的流傳逐漸減少。近年來,吳郡的程永培先生才將他收藏的版本拿出來刊印發行。剛好朝廷下令頒布內殿聚珍版本的書籍到各省。於是這本書又重新在世上廣為流傳。但內殿版本剛開始頒布,收藏的人都爭相搶著先看。因為數量不夠分配,而程先生刻印的版本又沒有在市面上販賣,無法滿足四方的需求。

因此我將兩個版本相互參考,擴大其傳播。一方面為了符合聖天子恩澤文林的意旨,另一方面也推廣程先生濟世活人的心意。內殿版本是從《永樂大典》輯錄而來,大致上詳述沈括的內容,而簡略了蘇軾的說法。程先生刻印的版本比較完整,但卻沿襲錯誤,無法更正。以前程先生來找我,談到這本書,語氣中帶有歉疚之意,大概是擔心這本書會誤導後人,因為此書的重要性比其他書籍更為重大。現在我用內殿版本來校正,盡可能刪除錯誤。

這實在是令人感到非常高興的事。刊印完成後,謹慎地在書的前面加上提要,恢復了內殿版本的舊貌。卷末仍然保留程先生的跋文,以表示我不敢據為己有的意思。乾隆癸丑年十月上旬四日,歙縣鮑廷博識於柳塘寓廬。

〔蘇氏(軾)聖散子方〕《讀書敏求記》一卷,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