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五 (6)
卷四十五 (6)
1. 方論(二十三)
雖簡而備。使觀之者有據。服之無疑。無疑有效。猶夫任人。各知其才之所長。用無疑。事罔不濟。乃知古之良醫。治病必考於本草而立方。方藥既精。厥疾必瘳。班固云。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原疾病之深淺。陶隱居云。道經載扁鵲數法。其用藥猶是本草家意。張仲景最為眾方之祖。
悉依本草。近世庸醫。鮮通本草。求其方藥之驗。固亦難矣。余嘉龔醫之方。專用本草之意。因採仲景並外臺。千金及諸家經驗方。共若干。輒加註傳於門內。以備處療。謂之藥准。以其依本草立方。則用之有準云。(文集)
陳振孫曰。藥准一卷,潞公文彥博寬夫撰。所集方才四十首。以為依本草而用藥。則有準。故以此四十方。為處方用藥之准也。
〔孫氏(用和)傳家秘寶方〕宋志五卷(讀書後志。作十卷。書錄解題。作三卷。)佚
趙希弁曰。孫尚秘寶十卷。上皇朝孫尚撰。呂惠卿帥邊日。尚之子在屬部。因取此書。刻板傳於世。
陳振孫曰。孫氏傳家秘寶方三卷。尚藥奉御太醫令孫用和集,其子殿中丞兆,父子皆以醫名。自昭陵迄於熙豐。無能出其右者。元豐八年。兆弟宰為阿東漕。屬呂惠卿帥。並從宰得其書。序而刻之。兆自言為思邈之後。晁氏讀書志。作孫尚秘寶方。凡十卷。
邵伯溫曰。仁宗初納光獻皇后。後有疾。國醫不效。帝曰。後在家。用何人醫。後曰。妾隨叔父官河陽。有疾服孫用和藥輒效。尋召用和。服其藥果驗。自布衣。除尚藥奉御。用和自此進用。用和本衛人。以避事客河陽。善用張仲景法治傷寒。名聞天下。三子奇兆。皆登進士第。為朝官。亦善醫。(邵氏聞見錄)
〔劉氏(元賓)神巧萬全方〕(舊訛作劉元寶)宋史十二卷,存
按是書輯在於醫方類聚中。弟堅嘗為錄出。跋曰。上宋劉元賓子儀撰。其方藥採之聖惠者。十居七八。多可施用,其論說亦原本古人。間加己見,至如其舉傷寒各治。辨中風諸證。最為賅備。頗有發明。奈何世久失傳。元明諸家。罕徵引者。今檢醫方類聚中所載。按條掇拾。雖未復舊觀。然大要略具矣。仍謹依類排纂。詳加訂正。從宋史原目。釐為十二捲雲。
〔劉氏(彝)贛州正俗方〕宋史二卷,佚
宋史本傳曰。劉彝。字執中。福州人。幼介特。居鄉以行義稱。從胡瑗學。瑗稱其善治水。凡所立綱紀規式。彝力居多。第進士。為邵武尉。調高郵簿。移朐山令。治簿書恤孤寡。作陂池教種藝。平賦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無不至。邑人紀其事。目曰治築。熙寧初。為制置三司條例官屬。
以言新法非便罷。神宗擇水官。以彝悉東南水利。除都水丞。久雨汴漲。議開長城口。彝請但啟揚橋斗門。水即退。為兩浙轉運判官。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醫藥。彝者正俗方以訓。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醫易業。俗遂變。加直史館。知桂州。禁與交人互市。交趾陷欽廉邕三州。
白話文:
雖然內容簡略,但卻很完備,能讓讀的人有所依據,服用的人不會懷疑,不懷疑就能有療效。這就像任用人才一樣,了解每個人的才能和長處,任用時就不會懷疑,事情就能順利完成。由此可知古代的好醫生,治療疾病必定要研究本草(藥材)才能開出藥方。藥方精準,疾病就一定能痊癒。班固說:「經方,是根據本草、石頭的寒熱屬性,以及疾病的輕重程度而制定的。」陶弘景說:「道經記載了扁鵲的許多治療方法,他用藥的思路也是根據本草而來。」張仲景是所有藥方的鼻祖,他的藥方都依據本草。而現在的庸醫,很少精通本草,要他們開出有效的藥方,實在是很困難。我讚賞龔醫生的藥方,他專門使用本草的原理。因此我採集了張仲景、以及《外臺秘要》、《千金方》等各家經驗方,共若干,並加上註解,傳授給門下弟子,作為處方治療的依據,稱之為「藥准」。因為它的藥方是根據本草制定的,所以使用起來就有準則可循。(出自文集)
陳振孫說,《藥准》一卷,是潞國公文彥博所撰寫。他收集了四十個藥方,認為根據本草用藥就有準則,所以用這四十個藥方作為處方用藥的標準。
《孫氏傳家秘寶方》,宋朝的書籍記載有五卷(《讀書後志》記載有十卷,《書錄解題》記載有三卷),現已失傳。
趙希弁說,《孫氏秘寶》有十卷,是上朝的孫尚所撰寫。呂惠卿擔任邊境主帥時,孫尚的兒子在他的屬下,因此取到這本書,並刻板印刷流傳於世。
陳振孫說,《孫氏傳家秘寶方》有三卷,是尚藥奉御太醫令孫用和所收集整理的。他的兒子殿中丞孫兆,父子都以醫術聞名。從唐昭陵到宋熙寧年間,沒有人能超越他們。元豐八年,孫兆的弟弟孫宰擔任阿東漕,隸屬於呂惠卿的管轄,並從孫宰那裡得到這本書。呂惠卿為此書寫了序言並將其刻印。孫兆自稱是孫思邈的後代。晁氏《讀書志》記載為《孫尚秘寶方》,共有十卷。
邵伯溫說,仁宗皇帝剛娶光獻皇后時,皇后生病,國醫都沒辦法治好。皇帝問:「皇后在家時,都請誰看病?」皇后說:「我跟隨叔父在河陽做官時,生病服用孫用和的藥就能見效。」皇帝就召見孫用和,服用他的藥果然有效。孫用和從平民被升為尚藥奉御。孫用和從此開始被重用。孫用和原本是衛州人,為了躲避災禍而客居河陽。他擅長用張仲景的傷寒治療方法,名聲傳遍天下。他的三個兒子孫奇、孫兆等都考中了進士,做了朝廷官員,也很精通醫術。(出自邵氏《聞見錄》)
《劉氏神巧萬全方》(舊時誤寫作《劉元寶》),宋朝的史書記載有十二卷,現存。
根據考察,這本書收錄在《醫方類聚》中。我的弟弟(劉)堅曾經將它抄錄出來,並寫了跋語說,這是上宋朝劉元賓的兒子劉子儀所撰寫的。書中的藥方,七八成是採自《聖惠方》,大多可以使用,它的理論也根據古人的說法,並加以自己的見解。例如他列舉的各種傷寒治療方法,以及對中風各種症狀的辨別,都非常完備,頗有啟發。可惜這本書流傳太久,已經失傳了。元明兩代的醫家,很少引用這本書。現在我將《醫方類聚》中所收錄的內容,按照條目收集起來。雖然無法恢復原貌,但大致的內容都已經具備。我仍然仔細地按照類別加以編輯,詳細地訂正,根據宋史的原有目錄,整理為十二卷。
《劉氏贛州正俗方》,宋朝史書記載有二卷,現已失傳。
《宋史》本傳記載,劉彝,字執中,福州人。他從小就很正直特別,在家鄉以行為端正、有義氣而聞名。他跟隨胡瑗學習,胡瑗稱讚他擅長治理水利。凡是所建立的綱紀規章,劉彝都出了很多力。考中進士後,擔任邵武尉,調任高郵簿,後改任朐山縣令。他處理文書公務、關懷孤寡、興建水塘、教導百姓種植農作物、平定賦稅徭役、抑制奸猾之徒,凡是能給百姓帶來好處的,他都做到最好。當地百姓記錄了他的事蹟,稱之為「治築」。熙寧初年,他擔任制置三司條例官的屬官。
因為他認為新法不方便而遭到罷官。神宗皇帝選拔水利官員時,認為劉彝熟悉東南一帶的水利,任命他為都水丞。當時連日大雨,汴河水漲,大家提議開鑿長城口洩洪,劉彝請求只需開啟揚橋的水門即可,河水馬上就退了。後來他擔任兩浙轉運判官,並知虔州。當地風俗崇尚巫術鬼神,不重視醫藥。劉彝制定了《正俗方》來教導百姓,斥責淫亂的巫師三千七百家,讓他們改行做醫生。當地風俗因此改變。後來加封為直史館,並知桂州,禁止與交趾人互相貿易。交趾攻陷了欽州、廉州、邕州三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