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5)

1. 醫經(六)

一素問所言。五運六氣。弘深奧渺。靈樞所言。經絡穴道。縷析絲分。誠秘笈之靈文。非神聖其孰能知之。本集義取纂要。不能多錄。欲深造者。當於全書而究心焉。

〔程氏(云鵬)靈素微言〕未見

程云鵬曰。素問五臟七腑。世僅列六。有包絡而無三焦。有三焦而無包絡。胃者腎之關。易作腎者胃之關。一字之訛。陰陽顛倒。曷由消納。又如真人聖人等論。尤非儒者所可混同。均加辨晰。(慈幼筏序)

〔薛氏(雪)醫經原旨〕六卷,存

緒言曰。黃帝作內經。史冊載之。而其書不傳。不知何代明夫醫理者。托為君臣問答之辭。撰素問靈樞二經傳於世。想亦聞陳言於古老。敷衍成之。雖文多敗闕。實萬古不磨之作。窺其立言之旨。無非竊擬壁經。故多繁辭。然不迨拜手賡揚都俞吁咈之風遠矣。且是時始命大撓作甲子。

其干支節序占候。豈符於今日。而旨酒溺生。禹始惡之。嘗其玄酒味澹。人誰嗜以為漿。以致經滿絡虛。肝浮膽橫耶。至於十二經配十二水名。彼時未經地平天成。何以江淮河濟。方隅畛境。竟與後世無岐。如此罅漏。不一而足。近有會稽張景岳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學。

博。膽志頗堅。將二書串而為一。名曰類經。誠所謂別裁偽體者歟。惜乎疑信相半。未能去華存實。余則一眼覷破。既非聖經賢傳。何妨割裂。於是雞窗燈火。數更寒暑。徹底掀翻。重為刪述。望聞問切之功備矣。然不敢創新立異。名之曰醫經原旨。為醫家必本之經。推原其大旨如此。

至於針灸一法。另有專書。故略收一二。余多節去。其據文註釋。皆廣集諸家之說。約取張氏者多。苟或義理未暢。間嘗綴以愚見。冒昧之責。何所逃避。際此醫風流弊之日。苟有一人熟讀而精思之。則未必無小補云。乾隆十九年。歲在甲戌。

唐大烈曰。薛生白名雪。號一瓢。兩徵鴻博不就。所著詩卷甚富。又精於醫。與葉天士先生齊名。然二公各有心得。而不相下。先生不屑以醫自見。故無成書。年九十而歿。

四庫全書總目曰。薛雪字生白。號一瓢。蘇州人。自署曰河東。稱郡望也。(周易粹義注)

〔嚴氏(長明)素靈發伏〕未見

錢大昕傳略曰。嚴長明字冬友。號道甫。江寧人。幼讀書十行並下。乾隆三十七年。天子巡幸江南。長明以獻賦召試特賜舉人。授內閣中書。甫任事。即奏充方略館纂修官。入軍機處行走。擢內閣侍讀。晚歲為廬江書院院長。卒。年五十七。生平著述。有素靈發伏。凡二十餘種。(潛研堂文集)

〔黃氏(元御)素靈微蘊〕四卷,存

白話文:

醫經(六)

《素問》所講的五運六氣,內容深奧廣博,難以理解。《靈樞》所講的經絡穴道,卻是條分縷析,非常仔細。它們確實是醫學秘笈中的珍貴文獻,如果不是神聖之人,誰能明白其中的奧妙呢?我這本集子只是選取精要的部分,不能全部收錄。想要深入研究的人,應該仔細研讀整本書籍。

〔程氏(云鵬)靈素微言〕 (未收錄)

程云鵬說,《素問》所講的五臟七腑,世俗之人只列出六個,有包絡而無三焦,有三焦而無包絡。把「胃是腎的關口」說成「腎是胃的關口」,一字之差,陰陽顛倒,如何能消化食物呢?又像真人聖人等論述,更不是儒家可以混為一談的。這些都應該加以辨析。(出自《慈幼筏序》)

〔薛氏(雪)醫經原旨〕 (共六卷,現存)

開頭說,黃帝寫作《內經》,史書有記載,但書已經失傳了。不知是什麼時候,有位通曉醫理的人,假託君臣問答的形式,寫了《素問》、《靈樞》二經流傳於世。他大概也是聽聞古人的言論,加以鋪陳演繹而成。雖然文章有很多缺失,但確實是萬古不朽的著作。仔細觀察他的立論宗旨,無非是模仿壁經(古代的醫學典籍),所以很多繁瑣的文字。然而,那種拜手稱頌、應答如流的風氣已經遠去了。而且那時候才開始命令大撓創制甲子曆。

關於天干地支、節氣時序的推算,難道還適用於今天嗎?而且,美酒沉溺,是從大禹開始厭惡的,而品嚐玄酒(淡酒)覺得沒有味道,誰會喜歡把它當飲料呢?導致經脈滿脹、絡脈虛弱、肝氣上浮、膽汁橫溢的呢?至於十二經脈配對十二條水流的名稱,當時還沒有形成地勢平坦,又如何用江淮河濟來區分方位疆界,竟然和後世沒有差別呢?像這樣的漏洞,不只一處。最近有會稽的張景岳出現,似乎可以接替他,而且學識廣博,膽識堅定,將兩本書籍串聯起來,合為一書,命名為《類經》。確實是所謂的「別出心裁,裁剪舊文」的做法。可惜的是,他仍處於半信半疑的狀態,沒能去除華麗的辭藻,保留實際的內容。而我則一眼看穿了,既然不是聖人經典,何妨加以刪減呢?於是在燈下寒窗苦讀,數次更迭寒暑,徹底翻閱,重新刪述。望聞問切的功夫都齊備了。然而,我不敢創新立異,命名為《醫經原旨》,作為醫家必須遵循的經典。我推究其大意就是這樣。

至於針灸的方法,另有專門的書籍,所以只簡單收錄一兩條,其餘都刪去了。其中引用的註釋,都是廣泛蒐集各家的學說,選取張氏的比較多。如果遇到義理不夠通暢的地方,我會加上自己的淺見。冒昧之處,實在難以逃避責任。在這個醫風敗壞的時代,如果有一個人能熟讀並深入思考這本書,或許能有一點小的幫助吧。乾隆十九年,歲次甲戌。

唐大烈說,薛生白名雪,號一瓢。多次被舉薦參加博學鴻詞科,都沒有去就任。他寫的詩詞很多,而且精通醫術,和葉天士先生齊名。然而這兩位先生各有心得,互不相讓。先生不屑於以醫學聞名,所以沒有寫成醫書。享年九十歲而去世。

《四庫全書總目》說,薛雪字生白,號一瓢,是蘇州人,自己署名為河東,是說他的郡望。(出自《周易粹義注》)

〔嚴氏(長明)素靈發伏〕 (未收錄)

錢大昕傳略說,嚴長明字冬友,號道甫,江寧人。小時候讀書一目十行。乾隆三十七年,皇帝巡視江南,長明因為獻賦而被召試,特賜舉人,授予內閣中書。剛上任,就奏請擔任方略館纂修官,進入軍機處行走,升任內閣侍讀。晚年擔任廬江書院院長。去世,享年五十七歲。一生著述,有《素靈發伏》等二十多種。(出自《潛研堂文集》)

〔黃氏(元御)素靈微蘊〕 (共四卷,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