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六 (4)
卷六 (4)
1. 醫經(六)
〔林氏(瀾)靈素合鈔〕十五卷,未見
毛奇齡敕封永德郎雲南永昌軍府通判林君墓表略曰。君諱瀾。字觀子。杭州人。值鼎革之際。既以成童補諸生第一。便棄去。遍讀諸藏書。目兼行下。搦筆為文章。瞬息千萬言。同硯者辟易不敢前。乃復痛夭札疵癘。無由拯救,曩者軒轅著書。上窮天紀。下極地理。中知人事。
其間腑臟陰陽。經絡生死。運會升降。皆可窮抽極繹。發我神智。漢張機云。夫天有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闢五腑。玄微無徵。變化不可擬。自非才高識廣。安能剖晰幽遐。盡其理致哉。第洞垣湔浣。世無其人。針石熨烙。其法又不授。雖諸家內經。搜討極備。而議論浩博。
考索難竟。即盧國難經。與皇甫士安甲乙諸著。俱未能析其指歸。而得其要領。惟元人滑壽作素問鈔一書。頗稱簡切。顧靈樞真經。實先素問。而未得並著於世。以相為表裡。非闕事乎。雖明末張氏匯作類經。已嘗搜入。而義例頗賾。乃仿滑氏分類十二。約文五百。汰其冗而貫其錯。
合靈樞素問為一書。名靈素合鈔。自攝生以至運氣。定十有五卷。為醫學宗云。
〔汪氏(昂)素問靈樞類纂約注〕三卷,存
自序曰。醫學之有素問靈樞。猶吾儒之有六經語孟也。病機之變。萬不齊悉。範圍之不外是。古之宗工。與今之能手。師承其說。以之濟世壽民。其功不可究殫。第全書浩衍。又隨問條答。不便觀覽。雖岐黃專家。尚望意沮。況於學士大夫乎。余衡泌之人。無事棄日。不揣固陋。
竊欲比類而分次之。偶見滑伯仁有素問鈔一編。其用意頗與余同。然而割裂全文。更為穿貫。雖分門類。而凌躐錯雜。遂,失原書之目。得無疑誤後學。而獲罪先聖也乎。又謂兩經從未有合編者。特為珠聯。以愚意條析。分為九類。雖有剛節。而段落依舊。下注出於某篇。不敢謬為參錯。
其存者要以適用而止。而參酌諸注。務令簡明。使讀者瞭然心目。聊取反約之意。以就正於有道云爾。
凡例曰。素問靈樞。各八十一篇。其中病證脈候。臟腑經絡。針灸方藥。錯見雜出。讀之茫無津涯。難得其窾會。本集除針灸之法不錄。余者分為九篇。以類相從。用觀覽。於各篇之中。復有前後條貫。數仍不離於九也。集中遵各注者十之七。增鄙見者十之三。或節其繁蕪。
或辨其謬誤。或暢其文義。或詳其未悉。或置為闕疑。務令語簡義明。故名約注。閱三十餘年。而書始就。誠不知其無常。唯高明之家教之。一素問治兼諸法。文悉義順。故說理之文多。靈樞專重針灸。故說數之文多。本集以素問為主。而靈樞副之。其素問與靈樞同者。皆用素問。
而不用靈樞。至於針灸之法。與醫藥不同。本集不暇旁及。故概刪而不錄。然素問所引經文。多出靈樞。則靈樞在前。而素問居後。踵事增華。故文義為尤詳也。
白話文:
醫經(六)
林氏(瀾)靈素合鈔
這本書共十五卷,目前沒有發現。
毛奇齡在給雲南永昌軍府通判林瀾的墓誌銘中提到:林瀾,字觀子,是杭州人。在改朝換代之際,他已經是個少年,考取了學生的第一名,但他放棄了這個功名。他博覽群書,看書速度非常快,寫文章時,筆下如有神助,頃刻間就能寫出千言萬語,同窗都自嘆不如。可惜他身體一直不好,疾病纏身,無法根治。以前,軒轅黃帝寫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間講述人事,其中包含臟腑陰陽、經絡生死、運氣升降的奧秘,都可以深入研究,啟發人的智慧。漢代的張仲景說過,天有五行,運轉萬物;人有五常,對應五臟。這些道理玄妙深奧,變化莫測,如果不是才學高、見識廣的人,怎麼能剖析清楚其中的深奧道理呢?但是,能徹底洗滌這些知識的人,世間難尋。而針灸等療法,又沒有傳授。雖然各家的內經,內容搜羅齊全,但議論廣泛而繁雜,難以研究透徹。即使像盧國的《難經》和皇甫士安的《甲乙經》等著作,也都未能明確指出其核心要領。只有元代的滑壽寫的《素問鈔》,比較簡潔明瞭。但是,《靈樞經》實際上比《素問》更早,卻沒有和《素問》一起流傳於世,形成表裡關係,這不是一個缺憾嗎?雖然明末張氏匯編的《類經》已經收錄了相關內容,但義理繁雜。因此,(林瀾)仿照滑氏,將其分為十二類,將文章刪減為五百條,刪去重複,修正錯誤,將《靈樞》和《素問》合編為一書,取名《靈素合鈔》。內容從養生到運氣,分為十五卷,成為醫學的根本。
汪氏(昂)素問靈樞類纂約注
這本書有三卷,目前尚存。
作者在序中說:醫學中的《素問》和《靈樞》,就像儒家的《六經》和《語孟》一樣重要。病情的變化千差萬別,但都離不開這些基本原理。古代的醫學大家和現代的醫學能手,都繼承這些學說,來救濟世人,功勞無可估量。但是,整本書內容浩瀚,而且是隨問隨答,不方便閱讀。即使是精通岐黃醫術的專家,也可能感到望而卻步,更何況是讀書人呢?我這個沒什麼事的人,不顧自己的淺薄,想將這些內容分類整理。我偶然看到滑伯仁寫的《素問鈔》,他的想法和我類似。但是,他將原文割裂,重新編排,雖然分了類,但顯得雜亂無章,失去了原書的面貌,恐怕會誤導後學,得罪前賢。另外,(汪昂認為)《靈樞》和《素問》從來沒有合編過,所以他想將兩者像珠子一樣串聯起來,用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分為九類。雖然有所刪節,但段落仍然保持原樣,並在後面標註出處,不敢隨意增刪。
他保留了實用的部分,並參考了各家註解,力求簡明,讓讀者一目瞭然。他希望這本書能起到化繁為簡的作用,並請高人指正。
凡例中說:《素問》和《靈樞》各有八十一篇,其中病症脈象、臟腑經絡、針灸方藥等內容交錯出現,讀起來毫無頭緒,難以領會其中的精髓。本書除針灸之法外,將其餘內容分為九篇,按類排列,方便閱讀。每篇之中,內容也有先後順序,數量仍然不離九。本書參考了各家註解,採納了十分之七,並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占十分之三。他或者刪減繁雜內容,或者辨別謬誤,或者闡明文義,或者詳細解釋未盡之處,或者存疑,力求語言簡潔,意義明確,所以稱之為“約注”。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才完成這本書,真是感慨人生無常,希望高人能指教。總的來說,《素問》內容廣泛,兼顧各個方面,文理通順,所以說理的文章比較多。《靈樞》則專門論述針灸,所以論述術數的文章比較多。本書以《素問》為主,《靈樞》為輔。如果《素問》和《靈樞》有相同內容,則採用《素問》的說法,而不用《靈樞》的。至於針灸之法,與醫藥不同,本書沒有時間涉及,所以一概刪除。但是,《素問》引用的經文,大多出自《靈樞》,所以《靈樞》在前,《素問》在後,是後人增補的,因此《素問》的文義更加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