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四 (1)

1. 卷四十四

2. 方論(二十二)

〔亡名氏嶺南急要方〕新唐志二卷,佚

〔賈氏(耽)備急單方〕新唐志一卷,佚

新唐書本傳曰。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人。天寶中。舉明經補臨清尉。上書論事。徙太平河東節度使。王思禮署為度支判官。累進邠州刺史。治凡九年。政有異績。召授鴻臚卿。兼左右威遠營使。俄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梁崇義反東道。耽進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東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馬樊澤奏事。澤還。耽大置酒會諸將。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俄為東都留守。貞元九年。以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封魏國公。順宗立。進檢枚司空左僕射。時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屢移病乞骸骨。不許。卒。年七十六。贈太傅。

諡曰元靖。耽嗜觀書。老益勤。尤悉地理。至陰陽雜數罔不通。其器恢然。蓋長者也。

〔劉氏(禹錫)傳信方〕新唐志二卷,佚

唐才子傳曰。劉禹錫字夢得。中山人。貞元九年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工文章。時王叔文得幸。禹錫與之交。嘗稱其有宰相器。朝廷大議。多引禹錫及柳宗元與議禁中判度支鹽鐵案。憑藉其勢。多中傷人。御史竇群劾云。挾邪亂政。即日罷。憲宗立。叔父敗。斥朗州司馬。

州接夜郎。俗信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俄延。其聲傖佇。禹錫謂屈原居沅湘間。作九歌。使楚人以迎接神。乃倚聲作竹枝辭十篇。武陵人悉歌之。始坐叔文貶者。雖赦不原。宰相哀其才且困。將澡用之。乃悉詔補遠州刺史。諫官奏罷之。時久落魄。鬱郁不自抑。其吐辭多諷托。

遠意感權臣。而憾不釋。久之召還。欲任南省郎。而作玄都觀看花君子詩。語譏忿。當路不喜。又謫守播州。中丞裴度言。播猿𤜴所宅。且其母年八十餘。與子死決。恐傷陛下孝治。請稍內遷。乃易連州。又徙夔州。後由和州刺史。入為主客郎中。至京後遊玄都詠詩。且言始謫十年還輦下。

道士種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而來。無復一存。唯兔葵燕麥。動搖春風耳。權近聞者蓋薄其行。裴度薦為翰林學士。俄分司東都。遷太子賓客。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公恃才而放。心不能平。行年益晏。偃蹇寡合。乃以文章自適。善詩精絕。與白居易酬唱頗多。嘗推為詩豪。

曰。劉君詩在處。有神物護持。有集四十卷。今傳。

〔薛氏(弘慶)兵部手集方〕新唐志三卷注曰。兵部尚書李絳所傳方。弘慶太和河中少尹。佚

〔薛氏(景晦)古今集驗方〕新唐志十卷注曰。元和刑部郎中。貶道州刺史。佚

〔崔氏(元亮)海上集驗方〕新唐志十卷,佚

新唐書本傳曰。崔玄亮。字晦叔。磁州昭義人。貞元初。擢進士第。累暑諸鎮幕府。父喪客高郵。臥苫終制。地下濕因得痹病。不樂進取。元和初。召為監察御史。累轉駕部負外郎。清慎介特。澹如也。稍遷密歙二州刺史。歙人馬牛生駒犢。官籍蹄噭。故吏得為奸。玄亮焚其籍一不問。

白話文:

方論(二十二)

《嶺南急要方》:作者不詳,據《新唐志》記載,原本有兩卷,現已失傳。

《賈氏備急單方》:作者為賈耽,據《新唐志》記載,原本有一卷,現已失傳。

根據《新唐書》本傳記載,賈耽,字敦詩,是滄州南皮人。唐玄宗天寶年間,他通過明經科考試,被任命為臨清尉。他曾上書議論朝政,後來被調到太平河東節度使手下任職。王思禮任命他為度支判官,之後他多次升遷,擔任邠州刺史,治理當地九年,政績突出。後來被召回朝廷,擔任鴻臚卿,兼任左右威遠營使,不久又被任命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梁崇義在東道叛亂時,賈耽率軍進駐谷城,攻取了均州。唐德宗建中三年,他被調到東道。

唐德宗在梁地時,賈耽派遣司馬樊澤到朝廷奏事。樊澤返回後,賈耽大擺宴席宴請眾將。不久,朝廷下達緊急詔令,讓樊澤取代賈耽,並召賈耽回朝擔任工部尚書,不久又擔任東都留守。唐德宗貞元九年,他被任命為尚書右僕射,同時參與朝政,成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來被封為魏國公。唐順宗即位後,他被晉升為檢校司空、左僕射。當時,王叔文等人把持朝政,賈耽對此感到不滿,多次稱病請求辭官,但都未被允許。最終去世,享年七十六歲,被追贈為太傅,諡號為元靖。賈耽非常喜歡讀書,年紀越大越勤奮,尤其精通地理,對陰陽雜數等也有研究,他的氣度寬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劉氏傳信方》:作者為劉禹錫,據《新唐志》記載,原本有兩卷,現已失傳。

根據《唐才子傳》記載,劉禹錫,字夢得,是中山人。唐德宗貞元九年考中進士,又考中博學宏詞科。他擅長寫文章。當時,王叔文受到皇帝寵信,劉禹錫與他交往密切,曾稱讚王叔文有宰相之才。朝廷重大議題,經常讓劉禹錫和柳宗元參與討論,並讓他們在禁中判決度支鹽鐵案件。他們依仗權勢,常常中傷他人。御史竇群彈劾他們說:「挾持邪惡之人擾亂朝政。」劉禹錫因此被罷官。唐憲宗即位後,王叔文一黨被擊敗,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

朗州地處偏遠,民風迷信巫鬼,每逢祭祀就唱竹枝歌,敲鑼打鼓,聲音嘈雜。劉禹錫認為屈原曾在沅湘一帶居住,創作了《九歌》,讓楚人用來迎接神靈,於是根據當地民歌的調子創作了十篇《竹枝詞》,武陵人紛紛傳唱。劉禹錫因為與王叔文的關係而被貶官,雖然得到赦免但無法回到朝廷。宰相憐惜他的才華,想重新啟用他,於是下詔讓他擔任遠州刺史。但諫官上奏反對,此事作罷。他長期失意落魄,鬱鬱寡歡,寫的文章大多帶有諷刺意味。

他的遠大抱負觸怒了權臣,但他的怨恨無法消除。過了很久,他被召回京城,本想讓他擔任南省的官職,但他寫了《玄都觀看花君子》這首詩,言語譏諷,當權者很不高興,又把他貶到播州擔任地方官。中丞裴度說,播州是猿猴棲息的地方,而且他的母親年事已高,與兒子死別,恐怕會損害皇帝的孝道。請求把他調到稍微好一點的地方,於是把他調到連州,後來又調到夔州。之後,他從和州刺史升任為主客郎中。回到京城後,他又遊覽玄都觀並寫詩,說自己初次被貶十年後回到京城,看到道士種的桃樹,盛開如雲霞一般,十四年後再次來到這裡,桃樹卻已經不復存在,只剩下兔葵燕麥,在春風中搖曳。當時的權貴聽了這些詩,都認為他品行不端。裴度推薦他為翰林學士,不久他被調到東都分司,升任太子賓客。唐武宗會昌年間,他被加封為檢校禮部尚書,最後去世。劉禹錫恃才傲物,心境難以平靜,年紀越大越孤僻寡合,只能通過寫文章來排遣自己的情緒。他擅長寫詩,與白居易互相唱和,被譽為「詩豪」。人們說:「劉君詩句所到之處,都有神靈護佑。」他的詩集有四十卷,流傳至今。

《薛氏兵部手集方》:作者為薛弘慶,據《新唐志》記載,有三卷,書中註明此方是兵部尚書李絳所傳。薛弘慶曾任太和年間的河中少尹,此書已失傳。

《薛氏古今集驗方》:作者為薛景晦,據《新唐志》記載,有十卷,書中註明薛景晦曾任元和年間的刑部郎中,後被貶為道州刺史,此書已失傳。

《崔氏海上集驗方》:作者為崔元亮,據《新唐志》記載,有十卷,此書已失傳。

根據《新唐書》本傳記載,崔玄亮,字晦叔,是磁州昭義人。唐德宗貞元初年考中進士,多次在各鎮幕府任職。父親去世後,他在高郵守喪,睡在草席上,完全按照喪禮的規定辦理。因為地上潮濕得了痹病,對仕途不再熱衷。唐憲宗元和初年,被召回朝廷擔任監察御史,後來升任駕部負外郎。他為人清廉謹慎,與眾不同,不追求名利。之後又升任密州和歙州刺史。歙州百姓家的牛馬生了幼崽,官府登記蹄印,導致一些官吏借此來作奸犯科。崔玄亮將這些登記的文書全部燒毀,不再追究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