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三 (7)
卷四十三 (7)
1. 方論(二十一)
楊萬里跋曰。陸宣公之貶也。杜門集古方書而已。或曰。避謗者歟。或曰。窮而不怨也。楊子曰。宣公之心。利天下而已矣。其用也。則醫之以奏議。其不用也。則醫之以方書。有用有不用者。宣公之身也,宣公之心。亦有用有不用乎哉。(文集)
〔李氏(暄)嶺南腳氣論〕新唐志一卷,佚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曰。李暄。長州主簿。
〔腳氣方〕新唐志一卷,佚
〔青溪子萬病拾遺〕(宋志。作李溫。)新唐志三卷,佚
〔消渴論〕新唐志一卷,佚
藝文略曰。青溪子消渴論一卷。唐李暄撰。
〔腳氣論〕新唐志三卷,佚
崇文總目曰。新撰腳氣論三卷。李暄撰。
按據崇文總目。藝文略。青溪子即李暄別號也。宋志。作李溫。豈有所避而改者歟。
〔亡名氏袖中備急要方〕新唐志三卷,佚
〔針灸服藥禁忌〕新唐志五卷,佚
〔衛氏(嵩)醫門金寶鑑〕(藝文略。作醫門金鑑。)新唐志三卷,佚
白話文:
楊萬里在跋文中說:陸宣公被貶官後,就閉門在家研究古代的醫方書籍。有人說,他這樣做是為了避開別人的批評,也有人說,他是在困境中也不怨天尤人。楊萬里認為,陸宣公的心思,只是想著如何對天下有利罷了。他能被重用時,就用奏章議論來治理天下;不能被重用時,就用醫方書籍來為人治病。被重用或不被重用,這是陸宣公的際遇,而陸宣公的心志,難道也會因為被重用或不被重用而改變嗎?(出自文集)
〔李暄的嶺南腳氣論〕,新唐書記載為一卷,現已失傳。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李暄曾任長州主簿。
〔腳氣方〕,新唐書記載為一卷,現已失傳。
〔青溪子萬病拾遺〕,宋史記載作者為李溫,新唐書記載為三卷,現已失傳。
〔消渴論〕,新唐書記載為一卷,現已失傳。
藝文略記載,青溪子消渴論一卷,是唐朝李暄所寫。
〔腳氣論〕,新唐書記載為三卷,現已失傳。
崇文總目記載,新撰腳氣論三卷,是李暄所寫。
根據崇文總目和藝文略的記載,青溪子就是李暄的別號。宋史記載作者為李溫,可能是因為避諱而改名吧?
〔無名氏袖中備急要方〕,新唐書記載為三卷,現已失傳。
〔針灸服藥禁忌〕,新唐書記載為五卷,現已失傳。
〔衛嵩的醫門金寶鑑〕,藝文略記載為醫門金鑑,新唐書記載為三卷,現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