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三 (2)
卷四十三 (2)
1. 方論(二十一)
舊唐書本傳曰。張文仲洛州洛陽人也。少與鄉人李虔縱京兆人韋慈藏。並以醫術知名。文仲則天初為侍御醫。時特進蘇良嗣於殿廷。因拜跪便絕倒。則天令文仲慈藏隨至宅候之。文仲曰。此因憂憤邪氣激也。若痛沖脅。則劇難救。自朝候之。未及食時。即苦沖脅絞痛。文仲曰。
若入心不可療。俄頃心痛。不復下藥。日旰而卒。文仲尤善療風疾。其後則天令文仲集當時名醫。共撰療風氣諸方。仍令麟臺監王方慶。監其修撰。文仲奏曰。風有一百二十四種。氣有八十種。大體醫藥雖同。人性各異。庸醫不達藥之性。使冬夏失節。因此殺人。唯腳氣頭風上氣。
嘗須服藥不絕。自余則隨其發動。臨時消息之。但有風氣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泄。即不困劇。於是撰四時常服。及輕重大小諸方十八首。表上之。文仲久視年終於尚藥奉御。撰隨身備急方三卷。行於代。
〔法象論〕宋志一卷,佚
〔王氏(方慶)隨身左右百發百中備急方〕十卷,佚
按上見於舊唐書本傳。與張文仲所撰。其目相類。唯卷帙不同。豈文仲就方慶之書。節抄成編者歟。
〔元氏(希聲)行要備急方〕宋志一卷,佚
按外臺秘要方。載張文仲療諸風方九首。稱元侍郎希聲集。
〔段氏(元亮)病源手鏡〕新唐志一卷,佚
〔伏氏(適)醫苑〕新唐志一卷,佚
〔吳氏(升)蘇敬徐王唐侍中三家腳氣論〕宋志一卷(據外臺秘要方。當作二卷。)佚
王燾曰。吳氏竊尋蘇長史唐侍中徐王等腳氣方。身經自患。三二十年。各序氣論。皆有道理。具述灸穴。備說醫方。咸言總試。但有效驗。比來傳用。實愈非虛。今撰此三本。勒為二卷。色類同者。編次寫之。仍以朱題蘇唐徐姓號。各於方論下。傳之門內。以救疾耳。(外臺秘要方)
〔玄宗開元廣濟方〕新唐志五卷,佚
舊唐書玄宗紀曰。開元十一年九月己巳。頒上撰廣濟方於天下。仍令諸州。各置醫博士一人。
王應麟曰。天寶五載。八月癸未。詔廣濟方。令郡縣良吏。選其要者。錄於大板,以示坊村。
〔天寶單行方〕佚
按上見於證類本草積雪草圖經注。
〔劉氏(貺)真人肘後方〕新唐志三卷,佚
舊唐書劉子玄傳曰。子玄子貺博通經史。明天文律歷。音樂醫算之術。終於起居郎。修國史。撰六經外傳三十七卷。續說苑十卷。太樂合璧記三卷。真人肘後方三卷。天官舊事一卷。
〔王氏(燾)外臺秘要方〕新唐志四十卷,存
自序曰。昔者農皇之治天下也。嘗百藥。立九候。以正陰陽之變。診以救性命之昏札。俾厥土宇。用能康寧。廣矣哉,洎周之王。亦有塚卿。格於醫道。掌其政令。聚毒藥以供其事焉。歲終稽考。而制其食。十全為上。失四下之。我國家率由茲典。動取厥中。置醫學。頒良方。
白話文:
方論(二十一)
《舊唐書》記載,張文仲是洛州洛陽人。他年輕時就和同鄉李虔縱、京兆人韋慈藏,都以醫術聞名。武則天初年,張文仲被任命為侍御醫。當時,特進蘇良嗣在朝廷上跪拜時突然昏倒,武則天命令張文仲和韋慈藏到他家診視。張文仲說,這是因為憂愁憤怒導致邪氣侵襲。如果疼痛蔓延到脅肋部位,就會很難救治。從早晨開始觀察,還沒到吃飯時間,蘇良嗣就感到脅肋部位絞痛。張文仲說:「如果疼痛侵入心臟,就無法醫治了。」果然,不久蘇良嗣就開始心痛,沒再用藥,到了傍晚就過世了。張文仲尤其擅長治療風疾。後來,武則天命令張文仲召集當時的名醫,共同編撰治療風氣的各種藥方,並命令麟台監王方慶負責監督修訂。張文仲上奏說,風的種類有一百二十四種,氣的種類有八十種。大體上,醫藥的道理雖然相同,但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庸醫不了解藥性,使得用藥在冬天夏天都失去節奏,因此導致人死亡。只有腳氣、頭風、上氣等疾病,需要長期服藥不能間斷。其餘的疾病則應該隨著病情的發作,臨時採取措施。只要是有風氣疾病的人,在春夏之交和秋末,一定要保持通暢排泄,就不會病情嚴重。於是,他編撰了四季常服藥方,以及輕重不同、劑量大小的藥方共十八首,上奏給朝廷。張文仲在久視年間去世,終任尚藥奉御。他編撰了《隨身備急方》三卷,在當時流傳。
《法象論》,宋朝史籍記載有一卷,已失傳。
《王氏(方慶)隨身左右百發百中備急方》,有十卷,已失傳。根據《舊唐書》的記載,這本書和張文仲編撰的書內容相似,只是卷數不同。也許張文仲是從王方慶的書中節選抄錄成書的。
《元氏(希聲)行要備急方》,宋朝史籍記載有一卷,已失傳。根據《外台秘要方》記載,張文仲治療各種風疾的藥方共九首,說是元侍郎希聲收集的。
《段氏(元亮)病源手鏡》,新唐朝史籍記載有一卷,已失傳。
《伏氏(適)醫苑》,新唐朝史籍記載有一卷,已失傳。
《吳氏(升)蘇敬徐王唐侍中三家腳氣論》,宋朝史籍記載有一卷(根據《外台秘要方》記載,應該是兩卷),已失傳。王燾說,吳氏收集了蘇長史、唐侍中、徐王等人的腳氣藥方,他自己也患有腳氣病二、三十年。他們各自撰寫了腳氣論,都有道理,詳細敘述了艾灸的穴位,也詳細說明了醫治的藥方,都說經過試驗,確實有效。近來傳用這些藥方,效果確實很好。現在把這三本書編成兩卷,將內容相同的歸類編排。並用朱筆標明蘇、唐、徐的姓氏,各自附在藥方之下,在門內傳授,用來救治疾病。《外台秘要方》
《玄宗開元廣濟方》,新唐朝史籍記載有五卷,已失傳。《舊唐書·玄宗紀》記載,開元十一年九月己巳日,朝廷頒布了編撰好的《廣濟方》於天下,並命令各州設置醫博士一人。王應麟說,天寶五年八月癸未日,朝廷下詔將《廣濟方》中的要點,選錄在大木板上,在城鄉坊村公示。
《天寶單行方》,已失傳。根據《證類本草積雪草圖經注》記載。
《劉氏(貺)真人肘後方》,新唐朝史籍記載有三卷,已失傳。《舊唐書·劉子玄傳》記載,劉子玄的兒子劉貺博覽群經,精通天文、曆法、音樂、醫算之術。最終官至起居郎,負責修撰國史,著有《六經外傳》三十七卷、《續說苑》十卷、《太樂合璧記》三卷、《真人肘後方》三卷、《天官舊事》一卷。
《王氏(燾)外臺秘要方》,新唐朝史籍記載有四十卷,現存。王燾在自序中說,過去神農氏治理天下,遍嘗百草,建立診斷疾病的九種方法,以糾正陰陽的變化,診斷疾病以拯救人們的生命,使天下人民能夠安康。到了周朝,也有負責醫療的官員,掌握醫藥的行政命令,收集毒藥以供醫療使用。每年年底進行考核,決定食用藥物的種類和量。十全為上,失誤四成以下。我們國家遵循這些典章制度,設置醫學,頒布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