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三 (1)
卷四十三 (1)
1. 卷四十三
2. 方論(二十一)
〔蘇氏(遊)玄感傳屍方〕(宋志。作蘇巉玄感論。注曰。巉。一作遊。按據外臺秘要方。作蘇巉誤。)舊唐志一卷,佚
〔許氏(孝崇)篋中方〕(宋志。作一卷。),新唐志三卷,佚
按新唐志。作許孝宗。誤。今改正。蓋孝宗顯慶四年。與李績等。同修本草圖經者。仕至尚藥奉御。
〔亡名氏延年秘錄〕舊唐志十二卷(崇文總目。作十卷。),佚
〔崔氏(知悌)纂要方〕(新唐志。作崔行功。)舊唐志十卷,佚
按是書。舊新唐志所記崔氏名不同。今據外臺秘要方所引考之。若灸骨蒸法圖。注曰。崔氏別錄骨蒸灸方圖。並序。中書侍郎崔知悌撰。出第七卷中云。似是出於知悌者。然蘇沈內翰良方。載崔氏增損理中丸。稱西晉崔行功方。則未知孰是也。再考外臺。又載崔氏療鬼氣。辟邪惡。
阿魏藥安息香方。後有余時任度支郎中語。又小續命湯方下曰。余昔至戶部員外郎。患風疹。又云。余曾任殿中少監。以狀設向說名醫。徵之舊新唐書。崔知悌及行功傳,無是官銜。特大中十二年唐技所進郎官石柱題名。戶部員外郎。有崔知悌名。則知其出於知悌者。仍據舊志。
定為知悌書矣。良方稱行功為西晉人。此以其方後。有予以告領軍韓康伯右衛毛仲祖光祿王道預臺郎顧君苗著作殷仲堪之語也。然崔氏所援諸書。若大小前胡湯。金牙散。並稱出胡洽。療骨蒸蒼梧道士方後。載蘇遊玄感論。又載巒公調氣方。劉涓子甘草湯。則知是書。決非晉人所著。
至加減理中丸。是崔氏採阮河南等方論者也。
〔王氏(勃)醫語纂要〕(藝文略。作醫語纂要論。)宋志一卷,佚
舊唐書本傳曰。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勔⿰鼻息。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王氏三珠樹也。勃年未及冠應幽素舉及第。乾封初。詣闕上震遊東嶽頌。時東都造乾元殿。又上乾元殿頌。沛王賢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甚愛重之。
諸王鬥雞。互有勝負。勃戲為檄英王雞文。高宗覽之怒曰。據此是交構之漸。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補虢州參軍。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泄。乃殺達以塞口。事發。當誅。會赦除名。時勃父福峙為雍州司戶參軍。坐勃左遷交趾令。上元二年。
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為採蓮賦以見意。其辭甚美。渡南海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八。
新唐書本傳曰。勃嘗謂人子不可不知醫。時長安曹元有秘術。勃從之遊。盡得其要。
〔孟氏(詵)必效方〕舊唐志十卷,佚
〔補養方〕舊唐志三卷,佚
〔楊氏(闕名)太僕醫方〕(幼幼新書。作楊太鄴方。)新唐志一卷注曰。失名。天授二年上。佚
〔張氏(文仲)隨身備急方〕新唐志三卷,佚
白話文:
方論(二十一)
-
〔蘇氏(遊)玄感傳屍方〕(宋史記載為蘇巉玄感論,並註解說巉,一作遊。但根據《外臺秘要方》,應作蘇巉,為誤記。)《舊唐志》記載為一卷,已佚失。
-
〔許氏(孝崇)篋中方〕(宋史記載為一卷。)《新唐志》記載為三卷,已佚失。
《新唐志》將許孝崇寫成許孝宗,是錯誤的,現在予以更正。許孝崇在顯慶四年,與李績等人一同修訂《本草圖經》,官至尚藥奉御。
-
〔亡名氏延年秘錄〕《舊唐志》記載為十二卷(《崇文總目》記載為十卷),已佚失。
-
〔崔氏(知悌)纂要方〕(《新唐志》記載為崔行功。)《舊唐志》記載為十卷,已佚失。
這本書,《舊唐志》和《新唐志》所記載的崔氏名字不同。現在根據《外臺秘要方》所引用來考證。書中有一篇關於灸骨蒸的方法圖,註解說:「崔氏別錄骨蒸灸方圖,並附有前言,由中書侍郎崔知悌撰寫」,出自第七卷。這似乎是崔知悌所寫的。然而,《蘇沈內翰良方》中,提到崔氏增損理中丸,說是西晉崔行功的方子,所以不知道到底是谁写的。再查考《外臺秘要》,又記載了崔氏治療鬼氣、辟邪惡的阿魏藥和安息香的方子,後面有余時任度支郎中的話。還有小續命湯的方子下面寫著:「我以前當戶部員外郎時,患了風疹。」又寫著:「我曾任殿中少監。」並且向名醫詢問,徵求意見。查閱《舊唐書》和《新唐書》,崔知悌和崔行功的傳記中,都沒有提到這些官銜。特別是唐朝大中十二年,進獻給皇帝的郎官石柱題名中,戶部員外郎的名字有崔知悌。因此,可以知道這本書是崔知悌所著,所以仍然根據《舊唐志》的記載,認定是崔知悌所著。
《良方》說崔行功是西晉人,是因為書中提及,方子後面有領軍韓康伯、右衛毛仲祖、光祿王道預、臺郎顧君苗、著作殷仲堪等人的話。然而,崔氏所引用的書籍,像是大小前胡湯、金牙散,都說是出自胡洽,治療骨蒸的方子後面又記載了蘇遊玄感論,還有巒公調氣方和劉涓子甘草湯,可見這本書絕不是晉朝人所寫的。至於加減理中丸,是崔氏採納了阮河南等人的方論。
- 〔王氏(勃)醫語纂要〕(《藝文略》記載為醫語纂要論。)《宋史》記載為一卷,已佚失。
《舊唐書》的本傳記載,王勃,字子安,是絳州龍門人。六歲就能寫文章,構思敏捷,文采英俊。他與哥哥王勔文采相近。父親的朋友杜易簡常稱讚他們說:「王家有三顆寶樹。」王勃還沒成年就通過了幽素舉考試。乾封初年,前往京城呈上《震遊東嶽頌》。當時東都在建造乾元殿,他又呈上《乾元殿頌》。沛王李賢聽說了他的名聲,召他為沛府修撰,非常看重他。諸王之間鬥雞,有勝有負,王勃寫了《檄英王雞文》來取樂。高宗皇帝看到後很生氣,認為這是交結黨羽的開端,當天就把王勃趕出沛府。過了一段時間,補任虢州參軍。王勃依仗自己的才能,傲慢自大,遭到同事嫉妒。有個官奴曹達犯罪,王勃包庇了他。後來又擔心事情洩露,就殺了曹達來掩蓋。事情敗露,應當處死,恰好遇到大赦,才免除了官職。當時,王勃的父親王福峙擔任雍州司戶參軍,因為王勃的緣故被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途中在江上寫了《採蓮賦》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文辭非常優美。渡過南海時,不幸落水身亡,當時才二十八歲。
《新唐書》本傳記載,王勃曾經對人說,做為人子不可以不懂醫術。當時長安的曹元有秘傳的醫術,王勃跟隨他學習,學到了其中的精髓。
-
〔孟氏(詵)必效方〕《舊唐志》記載為十卷,已佚失。
-
〔補養方〕《舊唐志》記載為三卷,已佚失。
-
〔楊氏(闕名)太僕醫方〕(《幼幼新書》記載為楊太鄴方。)《新唐志》記載為一卷,註解說此書已失傳,是天授二年上呈的。已佚失。
-
〔張氏(文仲)隨身備急方〕《新唐志》記載為三卷,已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