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二 (12)
卷四十二 (12)
1. 方論(二十)
倘邀真人冥祐。假以餘年。庶得竟未竟之願耶。金陵醫士程初陽文格徐呂梁經洪皆篤信真人。藏有千金方。而善用之者。若欒恆所文願範華宇應春。同力校正。得並書。泰昌庚申歲重九日。蜀梓州張學懋志。
〔張氏(璐)千金方衍義〕三十卷,存
自序曰。易云。眇能視。跛能履。明乎非所能。而自以為能。不自知其才德之兼絀也。余自慚固陋。乏經國濟世之略。生遭世變。瑣尾流離。迨永清大定。而後章句荒落。株守蓬廬。惟有軒岐性命之學。日尋繹焉而不倦。時吾里有李瑾懷茲者。與余為膠漆契。博聞強記。潛心醫學。
君子人也。所可議者。務博而不知所宗。淺涉而未探窔奧。嘗與之究玉函金匱。及千金方一書。非不有識堪資。而求所謂恢心貴富。尚有憾焉。深嘆述古之難。如昌黎所云。補苴罅漏。張皇幽眇。洵非末學所可幾也。夫長沙為醫門之聖。其立法誠為百世之師。繼長沙而起者。
惟孫真人千金方。可與仲景諸書。頡頏上下也。伏讀三十卷中。法良意美。聖謨洋洋。其辨治之條分縷析。制方之反激逆從。非神而明之。其孰能與於斯乎。余自束髮授書以來。即留心是道。曩所輯纘緒二論。及醫通一十六卷。付梓行世。深嘆學識迂疏。僅可為後學自邇自卑之一助,迄今桑榆在望。
尚欲作蜣螂不朽。亦自愚矣。而此書不為之闡發。將天下後世。竟不知有是書。深可懼也。因不揣愚昧。匯取舊刻善本。參互考訂。遂一發明。其反用激用之法。貫串而昭揭之。其於針灸一門。闕以俟專家補之。俾學者開卷瞭然,胸無窒礙。照宋刻本。仍隸三十卷。仿趙以德敷衍金匱之義。
又殊愧敷衍成文。爰名曰千金方衍義。後之君子。有以討論修飾。授之剞劂。亦斯書之幸甚。余不學無術。老無思索。意之所致。信筆成書。殆所謂眇之能視。不足以有明。跛之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康熙歲次戊寅。十一月既望。八十二老人石頑張璐路玉序。
〔孫氏(思邈)醫家要妙〕崇文總目五卷,佚
白話文:
如果能夠蒙受神明的庇佑,讓我能有餘生,或許就能完成尚未完成的心願。金陵的醫生程初陽、文格、徐呂梁、經洪都非常篤信神明,收藏有許多珍貴的醫方,而且擅長運用。如果能有像欒恆、文願、範華宇、應春這樣的人一同校正,並將這些醫方整理成書,那該有多好。泰昌庚申年重陽節,蜀地梓州的張學懋謹誌。
〔張氏(璐)千金方衍義〕共三十卷,現存。
自序說道:《易經》說:「眼睛看不清楚的人也能看,腳跛的人也能走。」這說明,即使自己沒有那方面的能力,卻自以為能,這是因為不清楚自己才能和德行的不足。我(張璐)自覺才疏學淺,沒有治理國家、救濟百姓的才能,出生在動盪的年代,顛沛流離,直到清朝統一後,才回到家鄉,過著隱居的生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研讀醫學典籍,每天勤奮不懈。當時,我們鄉里有一位名叫李瑾懷茲的人,與我交情深厚,他博聞強記,潛心鑽研醫學,是個君子。但我覺得他雖然學識廣博,卻沒有抓住醫學的根本;雖然略有涉獵,卻沒有深入探究醫學的奧秘。我曾經與他一起研究《玉函金匱》和《千金方》這兩本書,並不是說他沒有識見,但我覺得他還沒有達到醫學的最高境界,令人感到有些遺憾。我深深感嘆古人的著作難以理解,就像韓愈所說的,修補舊有的缺漏、闡發深奧的道理,實在不是我這種淺學之輩所能做到的。張仲景是醫學界的聖人,他所制定的法則,可以作為後世的典範。繼張仲景之後,只有孫思邈的《千金方》,可以與仲景的著作相提並論。我仔細研讀這三十卷,發現其中法度精良、意旨美好、內容豐富,它對於各種病症的辨證論治,以及用藥的反佐、激盪等方法,如果不是神明降臨,誰能做到如此境界?我從小開始讀書,就對醫學產生興趣,之前所整理的《纘緒二論》和《醫通》十六卷,也已經出版發行。但我深知自己的學識淺薄,這些書只能作為後學者入門的參考。如今我已年邁,雖想有所作為,也只能說是徒勞了。但如果這本書(《千金方》)沒有人來闡發,那麼天下後世就不知道有這樣一本好書,實在令人擔憂。因此我不顧自己的愚昧,收集了舊有的精善版本,互相參照考訂,一一加以闡發。尤其是對於其中反用、激用的方法,更深入地剖析並加以闡明。至於針灸部分,我則暫時闕如,留待專家來補充。這樣一來,讀者打開書卷就能一目瞭然,不會有理解上的障礙。本書依照宋代的版本,仍然分為三十卷,並仿照趙以德闡發《金匱》的體例,加以敷衍成文,因此命名為《千金方衍義》。希望後世的君子,能夠對本書進行討論和修飾,並將其付梓出版,這將是這本書最大的幸運。我學識淺薄、年老力衰,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憑著自己的想法,隨手寫成這本書,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眼睛看不清楚的人也能看,腳跛的人也能走」,實在是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康熙戊寅年十一月十六日,八十二歲的老人石頑張張璐寫序。
〔孫氏(思邈)醫家要妙〕崇文總目五卷,已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