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二 (6)

1. 方論(二十)

而又添一句云。年百餘歲。永淳之號。本只二年。初與元年。有何分別。何必作。而所添之句。則反成贅疣。凡宋祁之務欲自炫其長。而實則無加於舊者。多如此。(十七史商榷)

四庫全書提要曰。千金要方九十三卷。唐孫思邈撰。思邈華原人。唐書隱逸傳。稱其少時周洛州刺史獨孤信稱為聖童。及長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以國子博士徵不起。則思邈生於周朝。入隋已長。然盧照鄰病梨賦序。稱癸酉歲。於長安見思邈。自云開皇辛酉歲生。今年九十二。

則思邈生於隋朝。照鄰乃思邈之弟子。記其師言必不妄。惟以隋書考之。開皇紀號。凡二十年。止於庚申。次年辛酉。已改元仁壽。與史殊不相符。又由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上推九十二年。為開皇二年壬寅。實非辛酉。干支亦不相應。然自癸酉。上推九十三年。正得開皇元年辛丑。

蓋照鄰集。傳寫訛異。以辛丑為辛酉。以九十三為九十二也。史又稱思邈卒於永淳元年。年百餘歲。自是年上推至開皇辛丑。正一百二年。數亦相合。則生於後周。隱居不仕之說。為史誤審矣。思邈嘗謂,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所著方書。以千金名。

凡診治之訣。針灸之法。以至導引養生之術。無不周悉。猶慮有闕遺。更撰翼方輔之。考晁陳諸家著錄。載千金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錢曾讀書敏求記所載。卷數亦同。又謂宋仁宗命高保衡林億等。校正刊行。後列禁經二卷。合二書計之。止六十二卷。此本增多三十一卷。

疑後人併為一書。而離析其卷帙。葉夢得避暑錄話。稱思邈作千金前方。時已百餘歲。妙盡古今方書之要。獨傷寒未之盡。以未盡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論。後三十年。(案百餘歲。及三十年之說。皆因仍舊誤。今姑仍原文錄之。)作千金翼。論傷寒者居半。蓋始得之。其用精審不苟如此云云。

則二書本相因而作。亦相濟為用。臺之亦未害宏旨也。太平廣記。載思邈曾救昆明池龍。得龍宮三十首。散入千金方各卷之中。蓋小說家附會之談。固無足深辨焉。

按是書原三十卷。其析為九十三卷者。道藏中所輯。耀州喬世定錄出刊之,詳見於兄世寧序中。提要不識其說。妄為傅會之談。可謂疏矣。僧法藏華岩傳記。作六十卷。是並前後二方。而言之也。

〔千金翼方〕新唐志三十卷,存

自序曰。原夫神醫秘術。至賾參於道樞。寶餌凝靈。宏功浹於真畛。知關籥玄牡。駐歷之功已深。轡策天機。全生之德為大。稽炎農於紀籙。資太一而反營魂。鏡軒後於遺編。事岐伯而宣藥力。故能嘗味之績。郁騰天壤。診體之教。播在神寰。醫道由是濫觴。時義肇基於此。

亦有志其大者。高密問紫文之術。先其遠者。伯陽流玉冊之經。擬斯壽於乾坤。豈伊難老。儔厥齡於龜鶴。詎可蠲疴。茲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斯之謂也。若其業濟含靈。命懸茲乎。則有越人徹視於腑臟。秦和洞達於膏肓。仲景候色而驗眉。元化刳腸而湔胃。斯皆方軌疊跡。

白話文:

方論(二十)

還有一句話說,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而永淳這個年號,實際上只有兩年,它第一年跟元年有什麼差別呢?為什麼要這樣寫呢?這樣添加的一句話,反而成了多餘的累贅。凡是宋祁喜歡炫耀自己見識高明,但實際上並沒有比前人進步的地方,大多是像這樣的情況。(出自《十七史商榷》)

《四庫全書提要》說,《千金要方》共有九十三卷,是唐朝孫思邈所寫。孫思邈是華原人,《唐書·隱逸傳》記載,他小時候被周朝洛州刺史獨孤信稱讚為聖童。長大後隱居在太白山。隋文帝輔政時,曾用國子博士的職位徵召他,但他沒有接受。照這樣看,孫思邈是生於周朝,到了隋朝已經長大了。然而,盧照鄰在《病梨賦序》中說,癸酉年他在長安見到孫思邈,孫思邈自稱是開皇辛酉年出生的,那年九十二歲。

這樣看來,孫思邈應該是生於隋朝。盧照鄰是孫思邈的弟子,他記錄老師的話應該不會有錯。但是根據《隋書》記載,開皇這個年號一共用了二十年,到庚申年就結束了。第二年辛酉年就改元為仁壽了,這和孫思邈自己說的對不上。而且,從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年往前推九十二年,應該是開皇二年壬寅年,並不是辛酉年,天干地支也對不上。但是,如果從癸酉年往前推九十三年,正好是開皇元年辛丑年。

可能是盧照鄰的文集在傳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把辛丑寫成了辛酉,把九十三歲寫成了九十二歲。歷史又記載孫思邈死於永淳元年,享年一百多歲。如果從這一年往前推到開皇辛丑年,正好是一百零二年,時間也對得上。這樣說來,孫思邈生於後周,隱居不出來做官的說法,是歷史的錯誤判斷。孫思邈曾說,人命非常重要,比千金還珍貴,用一個藥方就能救人,功德比千金還大。因此他所寫的醫書,就以《千金》命名。

書中記載了診斷治療的訣竅、針灸的方法,以及導引養生的技術,非常詳盡周全。他還擔心有所遺漏,又寫了《千金翼方》來輔助。根據晁氏、陳氏等人的著作目錄記載,《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各有三十卷。錢曾的《讀書敏求記》所記載的卷數也相同。還記載說,宋仁宗曾命令高保衡、林億等人校正刊行,後來又加入了《禁經》二卷。將兩本書加起來一共是六十二卷。而現在這本書卻多了三十一卷。

懷疑是後人將兩本書合為一本,並拆分了卷數。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說,孫思邈寫《千金前方》時,已經一百多歲了,他精通古今醫書的要點,只是對傷寒病沒有完全理解,因為他還沒有完全領會張仲景的理論,所以不敢深入論述。過了三十年(按:一百多歲和三十年的說法,都是沿用了舊的錯誤說法,現在姑且按照原文記錄),才寫了《千金翼方》,其中一半內容是討論傷寒病的,這說明他那時才真正掌握了傷寒的治療方法。由此可見,他用藥精審,一絲不苟。

這樣看來,這兩本書是相繼寫成的,而且互相補充作用,分開看也沒有損害它的主要內容。《太平廣記》記載說,孫思邈曾救過昆明池的龍,從龍宮得到三十首歌曲,散入《千金方》的各卷之中,這大概是小說家的附會之談,沒有必要深入探討。

這本書原本是三十卷,現在被分為九十三卷,是道藏中所收集的版本,由耀州喬世定整理刊印的,詳細情況記載在喬世寧的序文中。《提要》沒有了解這個情況,胡亂解釋,實在是太疏忽了。僧人法藏在《華嚴傳記》中記載的是六十卷,這是將前後兩本書合在一起計算的。

《千金翼方》在新唐書的記載是三十卷,現在仍然存在。

自序說:探究神醫的秘密技術,深入研究道家的精髓,運用靈丹妙藥,來發揮強大的功效。了解掌握陰陽變化的關鍵,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掌握順應天機的規律,可以達到保全生命的效果。學習炎帝神農的醫學記錄,從太一星(北極星)中獲得啟示來恢復精神。借鑒黃帝的著作,向岐伯學習,宣揚藥物的作用。因此,才能品嘗各種藥物,使醫學的教誨,傳遍天下。醫道由此開始興起,時勢的意義從此奠定。

也有立志要成就偉大事業的人,就像高密問道於紫文仙人一樣;就像伯陽(老子)傳授玉冊之經,希望與天地同壽。怎能只求不老呢?想與龜鶴同齡,又怎能只求治病呢?這才是修身養性的大道。如果說要救濟天下蒼生,使眾生的生命得以延續,那就要像扁鵲一樣能看穿人的五臟六腑,像秦和一樣能洞察疾病的所在,像張仲景一樣能通過觀察臉色來判斷疾病,像華佗一樣能剖開腸胃清洗。這些都是醫學上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