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二 (4)
卷四十二 (4)
1. 方論(二十)
是用端本以正末。如素問九墟。靈樞甲乙。太素巢源諸家本草。前古脈書。金匱玉函。肘後備急。謝士秦刪繁方。劉涓子鬼遺論之類。事關所出。無不研核。尚有所闕。而又溯流以討源。如五鑑經。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錄。正元廣利。外臺秘要。兵部手集。夢得傳信之類。
凡所派別。無不考理。互相質正。反覆稽參。然後遺文疑義。煥然悉明。書雖是舊。用之惟新。可以濟函靈。俾明聖好生之治。可以傳不朽。副主上廣愛之心。非徒為太平之文致。實可佐皇極之錫福。校讎既成。繕寫伊始。恭以上進。庶備親覽。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都官員外郎臣孫奇。
尚書司封郎中充秘閣校理臣林億。尚書工部侍郎兼侍講臣錢象先謹上。
葉少蘊曰。孫真人為千金方兩部。說者謂凡修道養生者。必以陰功協濟。而後可得成仙。思邈為千金前方。時已百餘歲。因以妙盡古今方書之要。獨傷寒未之盡。似未盡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論。後三十年。作千金翼。論傷寒者居半。蓋始得之。其用志精審不苟如此。今通天下言醫者。
皆以二書為司命也。思邈之為神仙。固無可疑。然唐人猶記中間有用虻蟲水蛭之類。諸生物命。不得升舉。天之惡殺物者如是。則欲活人者。豈不知之。(避暑錄話)
趙希弁曰。千金方三十卷。上唐孫思邈撰。思邈博通經傳。洞明醫術。著用藥之方。診脈之訣。針灸之穴。禁架之法。以至導引養生之要。無不周悉。後世或能窺其一二。未有不為名醫者。然議者頗恨其獨不知傷寒之數云。
陳振孫曰。千金方三十卷。唐處士孫思邈撰。自為之序。名曰千金備急要方。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其前類例數十條。林億等新纂。
喬世寧序曰。千金方。世罕刻本。華州舊有石刻千金寶要。所選取僅十之一。今蜀廣中板行者。是也。後得建寧本頗全。乃又脫誤不可讀。間嘗欲覽古遂生之說。究極悠邈。顧安得盡據也。其書為唐孫真人思邈所著。蓋刪輯上古以來醫書。定為此編也。史稱公道洽古今。學殫術數。
今考其書信然。自華佗以後一人而已。世以其遺書神驗。遂傳為龍宮所授。以余所見。新唐書。與真人自序。皆不道龍宮事。其說在道經續仙傳中。是道家剽奇侈稱。希異為勝耳,世俗傳訛既久。而學士大夫。亦往往稱焉。何也。世又有別刻海上救急二方。皆贗本依託。尤大謬誤人者。
余覽之。益悵然慨焉。故為校定千金方正本。余父封君。命余弟世定。自刻於家。將以示世之好孫公者。建寧本類三十卷。今依道經定次。為九十三捲雲。余又得孫公四言詩一首。其暢發玄旨。備矣。顧其詩不盛傳。而近世獨稱歎世吟。此鄙誕無足採者。決非孫公語。世何以稱焉。
白話文:
這是要從根本上端正問題,如同《素問》、《靈樞》、《甲乙》、《太素》、《巢源》等醫家本草,以及前代的脈學書籍、《金匱玉函》、《肘後備急方》,還有謝士秦刪繁的方劑,劉涓子的《鬼遺論》等,凡是記載出處的,都經過詳細考證。如果有所不足,又會追溯源頭,參考如《五鑑經》、《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錄》、《正元廣利》、《外臺秘要》、《兵部手集》、《夢得傳信》等書籍。
凡是醫學的流派,無不仔細考究其原理,互相參照驗證,反覆推敲,然後使古籍中遺留的疑難問題,都能煥然明瞭。這本書雖然是舊的,但是使用起來卻能帶來新的啟發,可以幫助人們解除病痛,彰顯聖明君主重視生命的德政,可以流傳後世,不辜負君王廣施仁愛的心意。這不僅僅是寫出太平盛世的文章,確實可以輔助皇上獲得上天的賜福。校對編纂完成後,開始謄寫,恭敬地呈獻給皇上,希望能讓皇上親自閱覽。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都官員外郎臣孫奇、尚書司封郎中充秘閣校理臣林億、尚書工部侍郎兼侍講臣錢象先謹上。
葉少蘊說:孫思邈寫了《千金方》兩部書,有人說凡是修道養生的人,必須積累陰德,才能得道成仙。孫思邈寫《千金方》時,已經一百多歲了,因此能精通古今所有醫方要訣,唯獨對傷寒的研究不夠透徹,似乎沒有完全理解張仲景的學說,所以不敢深入探討。三十年後,他寫了《千金翼》,其中論述傷寒的篇幅佔了一半,可見他後來有所領悟。他用心之精細,不苟且的態度,就是這樣。現在天下所有學醫的人,都把這兩本書當作圭臬。孫思邈成為神仙,固然沒有疑問。但是唐朝人還記得他曾經使用虻蟲、水蛭等活物入藥,這些生物的生命都不能提升,可見上天厭惡殺生,那麼想要救活人命的人,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嗎?(出自《避暑錄話》)
趙希弁說:《千金方》共三十卷,是唐朝孫思邈所撰寫。孫思邈廣泛涉獵經書典籍,精通醫術,他所著的方劑、脈診、針灸穴位、禁忌療法,乃至導引養生之術,無不全面而詳盡。後世如果能領悟他學說的一二,沒有不成為名醫的。但是有人很遺憾他獨獨不精通傷寒的學問。
陳振孫說:《千金方》共三十卷,是唐朝隱士孫思邈所撰寫。他親自寫了序,名為《千金備急要方》,認為人的生命非常寶貴,價值勝過千金,只要一個有效的方子就能救活人命,這種功德是超越千金的。書的前面有數十條類例,是林億等人新編纂的。
喬世寧作序說:《千金方》世間很少有刻本。華州以前有石刻《千金寶要》,所選取的內容僅有十分之一。現在四川廣中刊行的版本,就是出自那裡。後來又得到建寧的版本,比較完整,但是也有脫漏錯誤,無法閱讀。我曾想研究古代修道成仙的學說,但是年代久遠,難以遍查所有的資料。這本書是唐朝孫思邈所著,他應該是刪輯整理上古以來的醫書,才編訂成這本書。史書稱讚他精通古今道理,學問淵博,窮盡數術。現在考察這本書,確實如此。自華佗之後,只有孫思邈一人而已。世人因為他遺留下來的書非常靈驗,就傳說是龍宮所授予他的。據我所知,新唐書和孫思邈的自序,都沒有提到龍宮的事。這個說法出自道教的《續仙傳》,是道家為了炫耀奇異而誇大的說法,世俗以訛傳訛已經很久了,連讀書的官員,也常常這樣說。為什麼會這樣呢?世上又有別的刻本,像是《海上救急二方》,都是假的,是依附《千金方》的偽書,尤其會嚴重誤導人。我看過之後,更加感嘆,所以校正了《千金方》的原本。我的父親命令我的弟弟世定,在家中刻印,想要讓世上喜愛孫思邈的人能夠看到正確的版本。建寧的版本大概是三十卷,現在按照道經的順序,訂為九十三卷。我又得到孫思邈的一首四言詩,其中闡述玄妙的道理,非常完備。但是這首詩沒有廣泛流傳,而近世卻獨獨稱讚所謂的《歎世吟》,這都是鄙俗荒誕,沒有價值採用的,絕對不是孫思邈寫的。世人為何要稱讚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