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 (4)

1. 方論(十八)

三則假為他物橫來傷害。此三條者。今各以類而分別之。貴圖倉卒之時。披尋簡易故也。今以內疾為上卷。外發為中卷,他犯為下卷。具列之云。上卷三十五首。治內病。中卷二十五首。治外發病。下卷三十□首。治為物所苦病。

陳振孫曰。肘後百一方三卷。晉葛洪撰。梁陶隱居增補。本名肘後救卒方。率多易得之藥。凡八十六首。陶並七首。加二十二首。共為一百一首。取佛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之義名之。

〔楊氏(用道)附廣肘後方〕八卷,存

自序略曰。方之行於世者多矣。大編廣集。奇藥群品。自名醫貴胄。或不能以兼通而卒具。況可以施於民庶哉。於是行省乃得乾統間所刊肘後方善本。即葛洪所謂皆單行徑易。約而已驗。籬陌之間。顧眄皆藥。家有此方。可不用醫者也。其書經陶隱居增修。而益完矣。既又得唐慎微證類本草。

其所附方。皆洽見精取。切於救治。而卷帙尤為繁重。且方隨藥著。檢用卒難。乃復摘錄其方。分以類例。而附於肘後隨證之下。目之曰附廣肘後方。下監俾更加讎次。且為之序。而刊行之。方雖簡要。而該病則眾。藥多易求。而論效則遠。將使家自能醫。人無夭橫。以溥躋斯民於仁壽之域。

以上廣國家博施愛物之德。其為利豈小補哉。皇統四年。十月戊子。儒林郎。汴京國子監博士楊用道謹序。

四庫全書提要曰。肘後備急方八卷。晉葛洪撰。洪字稚川。句容人。元帝為丞相時。闢為掾。以平賊功。賜爵關內侯。遷散騎常侍。自乞出為句漏令。後終於羅浮山。年八十一。事蹟具晉書本傳。是書初名肘後卒救方。梁陶宏景補其闕漏。得一百一首。為肘後百一方。金楊用道又取唐慎微證類本草諸方。

附於肘後隨證之下。為附廣肘後方。元世祖至元間。有鄔某者。得其本於平鄉郭氏。始刻而傳之。段成己為之序。稱葛陶二君。共成此編。而不及楊用道。此本為明嘉靖中。襄陽知府呂容所刊。始並列葛陶楊三序於卷首。書中凡楊氏所增。皆別題附方二字。列之於後。而葛陶二家之方。

則不加分析。狀無可辨別。案隋書經籍志。葛洪肘後方六卷。梁二卷。亡。陶宏景補闕肘後百一方。九卷。亡。宋史藝文志。止有葛書。而無陶書。在隋已亡。不應元時復出。又陶書原目九卷。而此本合楊用道所附。只有八卷。篇帙多寡。亦不相合。疑此書本無百一方在內。

特後人取宏景原序冠之耳。書凡分五十一類。有方無論。不用難得之藥。簡要易明。雖頗經後來增損。而大旨精切。猶未盡失其本意焉。

〔範氏(汪)陽東方〕(案千金方太醫習業。有云範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然則陽東。當作東陽。)隋志一百五卷錄一卷,粱一百七十六卷亡,佚

白話文:

有三種情況是假借其他外物造成的傷害。這三種情況,現在我們將它們按類別分開來討論,為了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查找,所以做這樣的簡化分類。現在把內科疾病歸為上卷,外發疾病歸為中卷,其他外物侵犯造成的疾病歸為下卷。詳細列出如下:上卷共三十五首,治療內科疾病;中卷共二十五首,治療外發疾病;下卷共三十(數字不清)首,治療被外物所困擾的疾病。

陳振孫說:《肘後百一方》共有三卷,是晉朝葛洪撰寫,梁朝陶隱居增補的。它原本的名字叫《肘後救卒方》,裡面的藥物大多容易取得,總共有八十六個方子。陶隱居又增加了七個方子,再加上他自己新增的二十二個方子,總共是一百零一個方子。取佛書中人有四大,每一大就有一百零一種疾病的說法來命名這本書。

(楊用道)附廣肘後方,共有八卷,現存。

自序大概說:流傳於世的醫方有很多,內容廣泛,藥物繁多,即使是名醫貴族,也不能全部精通並熟練掌握,更何況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呢?於是我就在地方上找到了乾統年間刊印的《肘後方》善本。這本書正是葛洪所說的,都是單獨的、簡單易用的方子,簡約而有效,即使在田埂路旁,抬頭就能看到藥材,家裡有這本書,就可以不用請醫生了。這本書經過陶隱居的修訂,更加完善了。後來又得到了唐慎微的《證類本草》。

所附的方子,都是仔細研究、精挑細選的,而且對於救治非常有效。但是內容繁雜,而且藥方是跟著藥物記載的,檢索使用起來非常困難。於是,我就把書中的方子摘錄出來,按類別分好,附在《肘後方》相關疾病的後面,稱之為《附廣肘後方》。我還請下屬官員重新校對整理,並寫了序言刊行於世。書中的藥方雖然簡要,但涵蓋的疾病卻很多;藥物大多容易找到,而療效卻非常顯著。希望可以使每家每戶都能自己治療疾病,讓人民免於橫禍早夭,使大家都能活得長久健康。

以上是為了宣揚國家廣施恩澤、愛護萬物的德行,這帶來的利益可不是一點點啊。皇統四年十月戊子,儒林郎、汴京國子監博士楊用道謹序。

《四庫全書提要》說:《肘後備急方》共有八卷,是晉朝葛洪撰寫的。葛洪字稚川,句容人。元帝擔任丞相的時候,徵召他為幕僚。因為平定賊寇的功勞,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後來升任散騎常侍。他自己請求外放擔任句漏縣令,後來在羅浮山去世,享年八十一歲。他的事蹟記載在《晉書本傳》中。這本書最初的名字叫《肘後卒救方》。梁朝的陶宏景補上了書中的缺漏,得到了一百零一個方子,改名為《肘後百一方》。金朝的楊用道又從唐慎微的《證類本草》中,選取了一些方子,附在《肘後方》相關疾病的後面,就成了《附廣肘後方》。元世祖至元年年間,有一個叫鄔某的人,從平鄉郭氏那裡得到這本書的原本,開始刊刻傳播,段成己為此書寫了序言,稱讚葛洪和陶隱居共同完成了這本書,卻沒有提到楊用道。現在這本書是明朝嘉靖年間,襄陽知府呂容刊刻的,他首次將葛洪、陶隱居和楊用道三人的序言一起放在書卷的開頭。書中凡是楊氏增加的內容,都另外標註“附方”二字,放在後面。而葛洪和陶隱居的方子,則不做區分,看起來無法辨別。根據《隋書·經籍志》記載,葛洪的《肘後方》有六卷,梁朝的《肘後方》有二卷,都已失傳。陶宏景補遺的《肘後百一方》有九卷,也已失傳。《宋史·藝文志》只記載了葛洪的書,沒有陶宏景的書。在隋朝的時候就已經失傳了,不應該在元朝的時候又出現了。而且陶宏景的書原先目錄有九卷,而現在這本書加上楊用道所附的內容,只有八卷,篇幅多少也不相符。懷疑這本書原本並沒有《百一方》在內,只是後人把陶宏景的原序放在了開頭而已。這本書總共分五十一類,有醫方有論述,不使用難以得到的藥材,簡要易懂。雖然經歷過後來的增刪,但大體的精髓仍然沒有失去。

〔範氏(汪)陽東方〕(考證《千金方·太醫習業》中記載說,範東陽、張苗、靳邵等,各部門都精通醫方,那麼陽東應該是東陽。)《隋書·經籍志》記載一百零五卷,錄存一卷,梁朝一百七十六卷已失傳,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