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三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四 (8)

1. 方論(十二)

夫陰陽之患。熸於白髮。予特為富貴人拈破。然以傷暑配傷寒。得無太奇。是謂五經之後。又有五經也。是謂張仲景之外。又有無數張仲景也。自古有小心之人。無放膽之人。放膽者。其人必粗。有小心之文。無放膽之文。放膽者。其文必俚。近世醫家。好用奇。好用偏。每欲駕出於古聖賢之上。

其心已不平。安辨君臣佐使耶。順湖小心人也。惟先賢是述之。而更廣之。皆垂世之言也。書必傳。(無夢園遺集)

汪琥曰。傷寒指南書。明末古吳葉允仁類集。書凡六卷。敘仲景陰陽大論中六經脈證於首。至標本論。為第一卷。察色視證捷法起。至六經病解時。為第二卷。六經傳變例起。至活人賦。為第三卷。正傷寒例起。至水傷寒。為第四卷。辨痙濕暍脈證起。至六經治例論。為第五卷。

續明理論發熱起。至晝夜偏劇。為第六卷上。其第六卷下並方。則已亡之矣。其書與蘊要相類。比節庵六書。實為明備。但其中雲夾陰中寒。夾陰傷寒。與血鬱傷寒。此又蹈全生集之弊。稱為指南。而不曉仲景大意。其一片纂集苦心。深可惜矣。

〔李氏(盛春)治傷寒全書研悅〕一卷,存

凡例曰。是編。緣暑證有全書。而寒證不載。亦屬未備。不才盛春。於舉業之暇。與其弟占春。考古證今。審運察氣。蓋遵先君燕山。遠宗仲景節庵之遺書。近採青陽立齋之試驗者。而於經下注證。證後注方。彙集成括。俾病者陳所染之恙。即知其證在何經。藥宜何方。悉素時所悅諸心研諸慮者。

若待悉證臆決一方。寧非以藥識病乎。欲留心於傷寒者。當不得越此書以為印證。

〔霍氏(應兆)傷寒要訣〕未見

武進縣誌曰。霍應兆。字漢明。丹徒人。寓居武進。精岐黃術。天性孝友。事八十歲老母。愛敬不衰。為人正直。與人論古今節義事。輒慷慨奮發。陰行善不求人知。業其道四十年。所著有傷寒要訣。雜證全書。

〔陳氏(長卿)傷寒五法〕五卷,存

汪琥曰。傷寒五法。明季楚黃陳養晦著。書凡五卷。五法總論起。至五法問答。為第一卷。五法以證起。並五法雜論。為第二卷。五法例起。並五法方藥。為第三卷。纂仲景傷寒欲愈及死證等。並節庵六經用藥法。為第四卷。其第五卷。乃續補傷寒賦也。五法大旨。曰發。曰解。

曰和。曰攻。曰救。而吐法獨不與焉。共計五法。問答五十三條。其闡發表裡陰陽。誠為至理。其論兩感等證。亦多偏僻。至其用藥。擅將仲景之方。亂增藥味。有如桂枝湯。則加防風羌活白朮黃芩。麻黃湯。則加羌活陳皮細辛蘇葉川芎豆豉生薑蔥頭。大青龍湯。則加芍藥陳皮黃芩。

白虎湯。則加麥門冬黃芩葛根橘紅。承氣湯不分大小調胃。總用大黃枳實厚朴甘草。去芒硝。加白芍藥柴胡豬苓黃芩。大陷胸湯。則加枳實甘草柴胡半夏桔梗。大棗。小陷胸湯。則加枳實桔梗甘草柴胡貝母黃芩乾薑。五苓散。則加葛根蘇葉梔子甘草。豬苓湯。則加柴胡梔子。

白話文:

方論(十二)

陰陽失調的疾病,會從白頭髮顯現出來。我特別為那些富貴人家點明這一點。然而,把傷暑和傷寒病症混在一起談,難道不會太過奇怪嗎?這就像是說在五經之外,又有了另外的五經一樣。這也像是說在張仲景之外,又出現了無數個張仲景一樣。自古以來,有小心謹慎的人,卻沒有敢於放膽嘗試的人。敢於放膽的人,通常比較粗略。有講求細膩的文章,卻沒有敢於放膽的文章。敢於放膽的文章,通常比較淺俗。近代的醫生,喜歡用奇特的藥方,喜歡用偏方的藥,總是想超越古代的聖賢。他們的心已經不平和了,又怎麼能分辨藥方中的君臣佐使呢?順湖先生是個小心謹慎的人,他只遵循前賢的理論,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這些都是可以流傳後世的言論,他的著作一定會被傳承下去。(出自《無夢園遺集》)

汪琥說:《傷寒指南書》是明朝末年古吳人葉允仁整理編輯的,全書共六卷。第一卷首先敘述了張仲景《傷寒論》中關於陰陽的理論和六經的脈象證候,最後講到標本論。第二卷從觀察臉色、診斷疾病的快速方法開始,到講解六經疾病的時機。第三卷從六經傳變的規律開始,到《活人賦》。第四卷從正傷寒的例子開始,到水傷寒。第五卷從辨別痙病、濕病、暑熱病的脈象證候開始,到六經的治療方法。第六卷上從續論發熱開始,到白天和夜晚發熱偏重的狀況。至於第六卷下所收錄的藥方,已經遺失了。這本書和《蘊要》類似,比節庵的六書更為詳細。但其中提到夾陰中寒、夾陰傷寒、血瘀傷寒,又犯了《全生集》的錯誤,稱為指南,卻不了解張仲景的真正意思,他的一片纂集的心意,實在令人惋惜。

《李氏(盛春)治傷寒全書研悅》共一卷,現存。

凡例說:這本書的編寫,是因為暑證有完整的著作,而寒證卻沒有記載,也是一種缺憾。我盛春在科舉考試之餘,和弟弟占春一起考證古代,審視當今,觀察氣機的運行變化。我們遵循先父燕山先生的教誨,遠宗張仲景和節庵的遺留著作,並採用青陽立齋的驗方,在經典條文下註解證候,在證候後面註明藥方,匯集成冊。使病患能陳述所患疾病,就能知道他的病屬於哪一經,應該用什麼藥方。這些都是我們平時所喜愛、所研究、所考慮的。如果等到完全了解病情,才隨意決定藥方,那豈不是用藥來認識疾病嗎?想要研究傷寒的人,應該不能夠超出這本書來做為印證。

《霍氏(應兆)傷寒要訣》未見。

《武進縣誌》記載:霍應兆,字漢明,是丹徒人,居住在武進。他精通醫術,天性孝順友愛,侍奉八十歲的老母親,愛敬之心從不衰減。他為人正直,和別人談論古今的節義之事,總是慷慨激昂。他暗中行善,不求人知。從事醫學四十年,著有《傷寒要訣》、《雜證全書》。

《陳氏(長卿)傷寒五法》共五卷,現存。

汪琥說:《傷寒五法》是明末楚黃人陳養晦所著,全書共五卷。第一卷從五法總論開始,到五法問答。第二卷從五法根據證候論述開始,到五法雜論。第三卷從五法的法則開始,到五法的藥方。第四卷整理了張仲景《傷寒論》中將要痊癒和死亡的證候,以及節庵六經的用藥方法。第五卷是續補的《傷寒賦》。五法的主要內容是發散、解表、和解、攻下、救治,唯獨沒有使用吐法,總共五種方法。問答共有五十三條,其中闡明表裡陰陽的道理,確實是至理名言。但是他論述兩感等證候,也有很多偏頗之處。至於他用藥方面,擅自將張仲景的藥方,隨意增加藥味。例如:桂枝湯就加入了防風、羌活、白朮、黃芩;麻黃湯加入了羌活、陳皮、細辛、蘇葉、川芎、豆豉、生薑、蔥頭;大青龍湯加入了芍藥、陳皮、黃芩;白虎湯加入了麥門冬、黃芩、葛根、橘紅;承氣湯不論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都用大黃、枳實、厚朴、甘草,去掉芒硝,加入白芍、柴胡、豬苓、黃芩;大陷胸湯加入了枳實、甘草、柴胡、半夏、桔梗、大棗;小陷胸湯加入了枳實、桔梗、甘草、柴胡、貝母、黃芩、乾薑;五苓散加入了葛根、蘇葉、梔子、甘草;豬苓湯加入了柴胡、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