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三十三 (5)
卷三十三 (5)
1. 方論(十一)
〔傷寒家秘的本〕一卷,存
陶華曰。吾老矣。傷寒專科。實得仲景先師。厥旨雖無萬全之功。十中可生八九。嘗著有書。不能盡心刻骨。因今老邁後。恐繼業者。不得其傳。有玷名行。遂將一生所蓄肺腑語句。並家秘不傳之妙。及一提金。殺車槌法。逐一語錄於後。論注證而證注脈。脈注法而法注方。
再三叮嚀。吾後子孫。不必集閒方而睹別論。別繁亂而莫知其深。必須熟記。久則自然精貫。不與庸醫伍。不使時醫笑可也。爾宜珍藏受授。謹之慎之。毋怠毋忽。故戒。
〔傷寒家秘殺車槌法〕一卷,存
陶華曰。吾專傷寒。深明奧旨。脈正則道合神機。用藥則隨手取應。的本續論。全備發明。殺車槌法。世之罕有。永為養生之寶矣。今將以秘驗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二十條。煎法二十條。劫病並制解法。名殺車槌也。實為我肺腑不傳之妙。我後子孫。一字不可輕露。莫與俗人言。莫使庸醫見。爾宜謹慎珍藏。毋違我之致囑也。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一卷,存
陶華曰。傷寒之病。非比雜科。乃大方脈之首務也。其間脈理精深。艮震無常。死生反掌。甚所難明。苟或有稱治傷寒者。未免羊質虎皮。然則名譽虛隆。而實德則病矣。余早年盲學。昏昏如蠅觸牖。後得漢長沙張仲景先師治法。所得玉函遺著。名曰遺芳嘉秘。玩而誦之。以開茅塞。
手足舞蹈。不自知也。數試數效。豈不珍重哉。第恐吾老子亦猶前之昏學。臨病無措。故將遺旨應手得心訣法。纂以成集。名曰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存與朝夕講覽以看。省己之愚。
〔傷寒一提金〕一卷,存
陶華曰。余雖專傷寒科。必出乎庸俗夸誕之醫萬萬。且餘一生所蓄肺腑家秘。語句方法。俱已備載發揮。窺我門牆者。雖有多人。然片言不繁之要。不得再四經目講明。故述啟蒙捷法脈要貫珠數。一一開註明白所示。自宜謹慎深密。勿授受於非人。毋輕泄於澆薄。莫負我之用心耳。
徐春甫曰。傷寒六書六卷。明臨川陶華尚文著。號節庵。六書。名瑣言。家秘。殺車槌。一提金。截江網。是也。惜其不能發仲景之旨。
汪琥曰。傷寒六書。明餘杭陶華尚文著。書凡六卷。其第一卷曰瑣言。第二卷曰家秘。第三卷曰殺車槌。第四卷曰一提金。第五卷曰截江網。第六卷曰明理續論。命名鄙俚。辭句重複。辨證不明。方藥雜亂。以至俗學傳習。流禍至今未已。王宇泰曰。陶氏之書。不過剽南陽唾餘。尚未望見易水門牆。而輒詆傷寒為非全書。聾瞽來學。蓋仲景之罪人也。
〔傷寒治例點金〕(醫藏目錄作點點金)二卷,未見
〔傷寒治例直指〕二卷,未見
〔傷寒直格標本論〕一卷,未見
按上三書。見於浙江通志。
徐春甫曰。傷寒治例四卷。陶華著。述直格六書而作之。其論雷同。而別無方法。其實一書。而為三書矣。
白話文:
方論(十一)
**陶華說:**我老了,專攻傷寒,確實從醫聖張仲景那裡學到了精髓。雖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療效,但十個病人中大概能治好八九個。我曾經寫過書,但沒有完全盡心盡力。現在年紀大了,擔心後來的學習者不能繼承我的醫術,有損我的名聲,所以就把我一生所累積的肺腑之言,以及家傳不外傳的秘訣,還有「一提金」、「殺車槌」等方法,逐一記錄下來。論述證候時會註解脈象,註解脈象時會說明治法,說明治法時會對應藥方。
我再三叮囑我的後代子孫,不要隨便收集其他人的偏方,也不要去看那些雜亂無章、不知其深的醫論。必須熟記我的醫術,時間久了自然能融會貫通,不要和庸醫為伍,也不要被那些當代的醫生嘲笑。你們應該好好珍藏、傳授,謹慎小心,不要怠慢、疏忽,這是我對你們的告誡。
**陶華說:**我專攻傷寒,深明其中的奧妙。脈象正常,就能與天地自然的運轉規律相合;用藥時也能隨手見效。我把相關理論都完整地闡述了。「殺車槌法」是世間罕見的,可以作為養生的寶物。現在我將三十七個秘傳驗方,逐一註解,再加上二十條「槌法」,二十條煎藥法,以及劫病和制解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殺車槌法」。這確實是我家傳不外傳的秘訣。我的後代子孫,一個字都不能輕易洩露,不要告訴普通人,更不要讓庸醫看到。你們應該謹慎珍藏,不要違背我的囑咐。
**陶華說:**傷寒這種疾病,不同於其他的雜病,它是大方脈醫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的脈理非常精深,變化無常,生死往往在一念之間,很難明白。如果有人自稱能治療傷寒,很可能只是虛有其表。這樣的人即使名聲很大,但醫術卻很差。我早年學習時很盲目,就像蒼蠅撞到窗戶一樣茫然。後來我得到了張仲景先師的醫術,學到了他留下的著作,這本書被稱為「遺芳嘉秘」。我反覆研讀,豁然開朗,手舞足蹈,簡直喜不自勝。經過多次驗證,效果都很好,我怎麼能不珍惜呢?但又擔心我的後代子孫像我以前一樣盲目學習,臨到病人卻不知所措。所以,我把張仲景的醫學精髓,以及我運用純熟的方法整理成冊,名為《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希望你們每天都能研讀,以避免犯我以前的錯誤。
**陶華說:**我雖然專攻傷寒,但必然會勝過那些庸俗、誇誇其談的醫生。而且,我一生所累積的肺腑之言,家傳秘方,以及各種方法,都已經詳細地記錄下來了。雖然有很多窺探我醫術的人,但沒有經過我反覆講解,就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所以,我把入門的捷徑、脈學的要領,以及像串珠一樣的規律都一一註解明白。你們自己要謹慎保密,不要傳授給不值得的人,也不要輕易洩露給輕浮的人,不要辜負我的一片苦心。
徐春甫說:《傷寒六書》共六卷,是明朝臨川人陶華尚文所著,他的別號是節庵。這六本書的名字分別是《瑣言》、《家秘》、《殺車槌》、《一提金》、《截江網》。可惜他沒有能發揮張仲景的醫學精髓。
汪琥說:《傷寒六書》是明朝餘杭人陶華尚文所著,共六卷。第一卷是《瑣言》,第二卷是《家秘》,第三卷是《殺車槌》,第四卷是《一提金》,第五卷是《截江網》,第六卷是《明理續論》。書名很俗氣,內容重複,辨證不明,藥方雜亂,導致那些庸俗的醫學傳承下來,遺害至今。王宇泰說:陶氏的書,不過是抄襲了張仲景的遺言,連東垣(李杲)的門牆都沒有見到,就詆毀傷寒不是全書。他讓那些沒有見識的人來學習,真是醫學界的罪人。
以下三本書籍,在《浙江通志》中有記載,但都沒能找到:
- 《傷寒治例點金》(醫藏目錄作《點點金》),二卷
- 《傷寒治例直指》,二卷
- 《傷寒直格標本論》,一卷
徐春甫說:《傷寒治例》共四卷,是陶華所著,是根據他所寫的《直格六書》而作。其中的論述都一樣,沒有新的方法,其實只是一本書,卻被分為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