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三十三 (1)
卷三十三 (1)
1. 卷三十三
2. 方論(十一)
〔劉氏(純)傷寒治例〕國史經籍志一卷,存
蕭謙序曰。傷寒治例者。名醫劉翁之所著也。翁名純。字宗厚。其先淮南人。以事移關中。遂家焉。予晚生不及識翁。因企慕而訪求翁後。見其譜牒。乃簪組裔也。翁為人。博極群書。尤精醫道。厥考橘泉先生。受業丹溪之門。及翁繼之。醫道大行。家聲大著。遂以所為於父師者為此書。
蓋有以溯素問之源。攝仲景之旨。治傷寒者。循此而行。如射而中。獵而獲。足以起死回生。易危為安。無夭橫之危。皆躋仁壽之域矣。予得而刻之。益有以廣傳。翁之德惠。不特此爾。翁所著。又有醫經小學。玉機微義傳於世云。成化己亥歲陽月吉旦。易庵居士蕭謙書。
陝西通志曰。劉純。字景厚。洪武中居咸寧。博學工文辭。喜吟詠。深明醫道。作醫經小學。壽親養老補遺。傷寒治例。玉機微義等書。
汪琥曰。傷寒治例。吳陵劉純宗厚編集。書止一卷。其辨傷寒。自發熱始。至循衣摸床。其病八十七條。末後。又溫瘧等病八條。每條皆有治法。有如發熱病。其治則曰解表。曰發汗。曰解肌。曰和營衛之類。其例則曰隨經。曰隨病。曰隨時。曰變例。曰禁例。曰針例。其法詳審精密。
於仲景原論之外。而能雜以後賢方治。蕭易庵序云。治傷寒者。循此而行。如射而中。獵而獲。可以起死回生。其言信不誣矣。
四庫全書提要曰。傷寒治例一卷。明劉純撰。其體例與雜病治例相同。不標六經。亦不分表裡。但以現證九十五種為綱。而每證推其病源。與其治法。亦成化己亥蕭謙所刻也。
〔傷寒秘要〕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亡名氏傷寒集義〕二卷,未見
按上見於菉竹堂書目。
文淵閣書目曰。傷寒集義一部。一冊。闕。
〔傷寒撮要〕一卷,未見
按上見於菉竹堂書目、
文淵閣書目曰。傷寒撮要一部。一冊。闕。
〔傷寒捷要〕文淵閣書目曰。一部。一冊。闕。未見
〔傷寒類書〕文淵閣書目曰。一部。一冊。闕。未見
〔張氏(兼善)傷寒發明〕二卷,未見
按上見於菉竹堂書目。
〔黃氏(仲理)傷寒類證〕十卷,未見
自序曰。醫家之學。有自來矣。軒岐以降。仲景傑興。而醫道始大備矣。可為法於後世者。惟仲景傷寒之書而已。叔和王公復為編次。以利後人。功亦大矣。自晉而下。代不乏人。殿丞孫兆。翰林謝復古。處士郭雍。無己成公。凡百餘家。皆祖述其說。莫不傳注。啟發良多。
然而有失仲景之本意。亦不少矣。至於穿鑿附會。雖有潤色文采之美。缺疑既多。傳注何補。愈使後人學之難也。可勝嘆哉。僕自幼迄老。著意斯術。涵濡仲景之書。幾二十餘年。乃敢折衷。條析類證。分門為卷。以其脈法精純。有證有論有方者。為內篇。以其精粗相駁者。
白話文:
方論(十一)
〔劉氏(純)傷寒治例〕
這是一本叫做《傷寒治例》的醫書,由名醫劉純所著。劉純字宗厚,他的祖先是淮南人,後來因為某些事情搬到關中居住。作者蕭謙因為晚生,無緣認識劉純,只能仰慕他並向劉純的後人打聽他的事蹟。得知劉純是官宦子弟。劉純學識淵博,尤其精通醫術。他的父親橘泉先生師承丹溪學派,劉純繼承了父親的衣缽,醫術更加精湛,名聲大噪。因此,他將從父親和老師那裡學到的知識整理成這本書。
這本書的內容上溯《素問》的理論根源,汲取張仲景的精髓,治療傷寒病時,只要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就能像射箭一樣百發百中,像狩獵一樣滿載而歸,可以將危急的病人救活,轉危為安,不會有夭折的危險,都能夠健康長壽。我(蕭謙)將這本書刻印出來,希望能廣為流傳,讓劉純的恩德更加彰顯。劉純除了這本書之外,還著有《醫經小學》和《玉機微義》等書流傳於世。這是成化己亥年(1479年)吉日,易庵居士蕭謙所寫的序。
《陝西通志》記載,劉純,字景厚,在明朝洪武年間居住在咸寧。他學識淵博,擅長寫文章,喜歡吟詩作賦,並且精通醫術。他著有《醫經小學》、《壽親養老補遺》、《傷寒治例》和《玉機微義》等書。
汪琥認為,《傷寒治例》是吳陵人劉純所編輯的,全書只有一卷。書中闡述傷寒的內容,從發熱開始,一直到病情嚴重的循衣摸床,總共列出八十七條病症。書末還附有溫瘧等八條病症。每一條都列有治療方法。比如發熱病,治療方法包括解表、發汗、解肌、調和營衛等。書中還列有許多治療原則,包括隨經絡、隨病情、隨時間、變例、禁例、針刺方法等,方法詳細而精密。
這本書在張仲景《傷寒論》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後世醫家的方劑和治療方法。蕭謙在序言中說,治療傷寒時,只要按照這本書中的方法去做,就能像射箭一樣百發百中,像狩獵一樣滿載而歸,可以將危急的病人救活。他的話真實可信。
《四庫全書提要》記載,《傷寒治例》共一卷,是明代劉純所著。這本書的體例和雜病治例相同,不分六經,也不分表裡,而是以九十五種病症為綱要,針對每一種病症探討病因和治療方法。這也是成化己亥年蕭謙所刻印的版本。
〔傷寒秘要〕
這本書叫做《傷寒秘要》,共有一個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亡名氏傷寒集義〕
這本書叫做《傷寒集義》,共有二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傷寒撮要〕
這本書叫做《傷寒撮要》,共一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傷寒捷要〕
這本書叫做《傷寒捷要》,但目前沒有找到。
〔傷寒類書〕
這本書叫做《傷寒類書》,但目前沒有找到。
〔張氏(兼善)傷寒發明〕
這本書叫做《傷寒發明》,由張兼善所著,共有二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黃氏(仲理)傷寒類證〕
這本書叫做《傷寒類證》,由黃仲理所著,共有十卷,但目前沒有找到。
黃仲理在自序中說,醫學的發展由來已久。從軒轅黃帝和岐伯開始,到張仲景時達到巔峰,醫學才算完備。後世可以效法的只有張仲景的《傷寒論》。晉代的王叔和整理了《傷寒論》,使後人得以學習,功勞很大。從晉朝之後,各個朝代都有許多研究《傷寒論》的人,比如孫兆、謝復古、郭雍、成無己等,他們都繼承和發揚了張仲景的學說,並且做了很多註釋,啟發後人。
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偏離了張仲景的本意,甚至有人曲解和附會,雖然文字華麗,卻漏洞百出,註釋對學術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讓後人更難學習,實在讓人嘆息。我(黃仲理)從小到老都專注於醫學,深入研究《傷寒論》二十多年,才敢對《傷寒論》做出整理分析,將類似的病症分類成卷。將脈法精純、有病症、有理論、有方劑的內容列為內篇,將精粗混雜的內容列為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