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三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二 (5)

1. 方論(十)

河東元某書於範尊師之正一宮。(文集)

〔傷寒治法舉要〕一卷,未見

汪琥曰。傷寒治法舉要。元東垣老人李杲撰。書止一卷。首言冷熱風勞虛復。續辨惑傷寒論。共舉治法之要。三十二條。其法。治外感羌活沖和湯。挾內傷補中益氣湯。如外感風寒。內傷元氣。是內外兩感之證。宜用混淆補中湯。即補中益氣湯中。加藁本羌活防風蒼朮也。又一法。

先以沖和湯發散。後以參耆甘草三味補中湯濟之。其外則有三黃補中湯。歸鬚補中湯。共補中一十二方。又其外則有葛根二聖湯。芎黃湯等七方。此雖發仲景之未發。要其說過於溫補。不足取以為法也。琥按東垣撰內外傷辨惑論。恐有內傷之說作傷寒者。復續上論。恐有傷寒之說挾內傷者。

故制混淆補中等湯以主之也。

〔李氏(浩)傷寒鈐法〕國史經籍志十卷,佚

〔仲景或問〕佚

按上見於滕縣誌。

〔王氏(好古)陰證略例〕讀書敏求記一卷,未見

錢曾曰。海藏老人陰證略例一卷。海藏老人王進之盡傳東垣李明之之醫學。謂傷寒乃人之大疾。而陰證毒為尤慘。覃思數年。掇古人之精要。附以己說。釐為三十餘條。有證有藥。有論有辨。以成是書。刻之。為前序者麻革信之。乃遺山之好友也。

按濟生拔萃所輯者。非全書也。

〔仲景詳辨〕一卷,佚

〔傷寒辨惑論〕佚

〔解仲景一集〕佚

按上三書。見於醫學源流論。

〔熊氏(景先)傷寒生意〕佚

吳澄序曰。生意者崇仁熊君景先所輯醫方也。熊氏世以儒科顯。而景先之大父業尚書義。專門為進士師。從之遊者。至自數百里外。景先得其家學。每較藝輒屈輩流。幾於貢而不偶。於是大肆其力於醫。醫亦其世傳也。然脈理明。治法審。療病無不愈。進於工巧。蓋其所自得多矣。

暇日輯家傳之方。常用之藥。累試而驗者。成此書以公其傳。夫天地之德曰生。為人立命。而生其生者。儒道也。醫藥濟枉夭。餘事焉爾。景先之儒未獲施。而醫乃有濟。所以贊天地生生之意。其功為何如哉。(吳文定公集)

崇仁縣誌曰。熊景先,字仲光。北耆人。世業儒醫。嘗著傷寒生意。吳草廬與程雪樓。皆稱其善。

〔尚氏(從善)傷寒紀玄〕醫藏目錄十卷,佚

〔吳氏(光霽)傷寒一覽方〕佚

按是書。皇朝正和中僧性全所著萬安方。多為引用。或稱吳月潭。然其里履未詳。醫學源流。亦謂雖有板刻以行。未能詳其年代出處。考正和元年。即元仁宗皇慶紀元也。然則吳月潭當是金元間人。

〔程氏(德齋)傷寒鈐法〕未見

王履曰。元泰定間程德齋又作傷寒鈐法。其自序曰。若能精究是書。則知六經傳變。三百九十七法。在於指掌矣。又曰。六經二百一十一法。霍亂六法。陰陽易差後勞復六法。痓濕暍九法。不可汗二十六法。宜汗四十一法。不可吐五法。不可下五法。可汗五法。可吐五法。余亦以其說通計之。

白話文:

方論(十)

河東的元某人在範尊師的正一宮寫下的。(文集)

《傷寒治法舉要》 一卷,未找到

汪琥說:《傷寒治法舉要》是元代東垣老人李杲所撰寫的。這本書只有一卷,開頭講述了冷熱、風邪、勞倦、虛損等病因,接著辨析了《傷寒論》中的疑難之處,並總結了治療的要點,共計三十二條。

其中,治療外感風邪的用羌活沖和湯;夾雜內傷的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外感風寒,又內傷元氣,屬於內外同時發病的,應該用混淆補中湯,也就是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加上藁本、羌活、防風、蒼朮。還有一種方法是,先用沖和湯發散外邪,然後用參、耆、甘草三味藥組成的補中湯來補養身體。

此外,還有三黃補中湯、歸鬚補中湯等共十二種補中湯劑;再者,還有葛根二聖湯、芎黃湯等七個方子。這些方子雖然補充了仲景(張仲景)沒有發揮到的地方,但是它的藥性過於溫補,不能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來效仿。

汪琥認為,東垣撰寫了《內外傷辨惑論》,可能是因為當時有人將內傷誤認為是傷寒,所以他又接著寫了上面的論述。可能是為了防止有人將傷寒誤認為是內傷,所以創製了混淆補中等湯劑來治療。

《李氏(浩)傷寒鈐法》 國史經籍志十卷,已遺失

《仲景或問》 已遺失

(以上兩本書)根據滕縣誌記載。

《王氏(好古)陰證略例》 讀書敏求記一卷,未找到

錢曾說:《海藏老人陰證略例》一卷,是海藏老人王進之繼承了東垣李明之的醫學精髓寫成的。他認為傷寒是人類的大病,而陰證的毒害尤其嚴重。他經過多年深入思考,採擷古人的精華,加上自己的見解,整理成三十多條,每條都有病證、藥方、理論和辨析,最終寫成這本書並刊印出來。為此書寫序的是麻革信之,他是遺山(元好問)的好友。

(這裡提到)《濟生拔萃》所收錄的只是本書的一部分,並非全書。

《仲景詳辨》 一卷,已遺失

《傷寒辨惑論》 已遺失

《解仲景一集》 已遺失

(以上三本書)根據《醫學源流論》記載。

《熊氏(景先)傷寒生意》 已遺失

吳澄在序中寫道:“《生意》是崇仁人熊景先所輯錄的醫方。熊家世代以儒學顯名,景先的祖父更是以尚書的身份擔任進士的老師,跟隨他學習的人來自數百里之外。景先繼承了家學,每次參加考試都超越同輩,幾乎能考上進士,卻未能如願。於是,他把精力投入到醫學中,醫學也是他家的傳承。他對脈理非常清楚,診斷精確,治療疾病沒有不痊癒的,他的醫術非常高明,這都是他自身努力的結果。”

“空閒的時候,他整理了家傳的方子和常用的藥物,經過多次驗證有效,編成了這本書,公開傳播。天地的德性在於‘生’,為人類確立生存的根本,使生命得以延續的是儒道。而醫藥則是在治療夭折和意外死亡,只是儒道之外的補充。景先的儒學才能沒有機會施展,卻在醫學上有所成就,這也算是贊助了天地‘生生’的意旨,功勞何其大啊!”(吳文定公集)

崇仁縣誌記載:熊景先,字仲光,是北耆人。他家世代從事儒學和醫學。他曾經寫過《傷寒生意》,吳草廬和程雪樓都稱讚他醫術高明。

《尚氏(從善)傷寒紀玄》 《醫藏目錄》十卷,已遺失

《吳氏(光霽)傷寒一覽方》 已遺失

(關於這本書)據說是皇朝正和年間僧人釋性全所著的《萬安方》大量引用的內容,也有人稱作者是吳月潭。但是,他的生平事蹟不詳。《醫學源流》中說,這本書雖然有刊印流傳,但無法考證它的年代和出處。考證正和元年,即元仁宗皇慶元年,那麼吳月潭應該是金元時期的人。

《程氏(德齋)傷寒鈐法》 未找到

王履說:元泰定年間,程德齋又寫了《傷寒鈐法》,他在自序中寫道:“如果能夠深入研究這本書,就能夠掌握六經傳變、三百九十七種治法。”又說:“六經有二百一十一種治法,霍亂有六種治法,陰陽易差後勞復有六種治法,痓濕暍有九種治法,不可汗有二十六種治法,宜汗有四十一種治法,不可吐有五種治法,不可下有五種治法,可汗有五種治法,可吐有五種治法。”我也把他的說法統計了一下,整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