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三十 (7)
卷三十 (7)
1. 方論(八)
書凡十卷。其第一卷。前有指掌。亦吳氏所撰也。其說不過以活人書中方論。補仲景之未備。至第十卷。則又蒙齋門人熊宗立所續編。乃四時傷寒雜證通用之方。繼之以婦人小兒傷寒方。其書於張仲景朱奉議二家之外。並無發明。止以便學者記習耳。
按是書。正統初熊宗立以李知先歌括。匯合為一。次前八韻賦。與後節目相貫。以李氏十勸。列諸篇端。為十卷。明季古吳陳長卿以宗立所編。釐為五卷。變圖為正文。更附論辭。乃若其舊帙。殆不可見也。據錢遵王說。舊有賈尚二序。今本又脫之。汪苓友所見。亦非其原書也。
〔童氏(養學)傷寒活人指掌補註辨疑〕三卷,存
自序曰。補註辨疑者何。夫傷寒仲景尚矣。其書不可概見。而特見之活人指掌。故今之業傷寒者宗焉。夫指掌豈仲景之全書哉。活人此書。害人亦此書。故不可不補註辨疑也。何也。風寒暑濕。各一其門。傷中感冒。各一其病。傷寒者。蓋冬寒凜冽。為毒特甚。觸之即病者。
乃謂傷寒非三時感冒之寒化也。今活人書。不論天時。不察虛實。不分感冒。直以麻黃桂枝。治冬月之正傷寒者。通治三時之寒。人之蒙其害者多矣。不特此也。傷寒有傳經無直中。直中者。乃中寒之真陰證也。今活人書論三陰。曰自利。曰可溫。是以直中混傳經矣。傷寒在表則汗。
在裡則下。此定局也。今活人書論兩感。救里以四逆湯。是抱薪救火。以攻為救矣。論證用藥。錯亂若此。人之蒙其害者多矣。不特此也。傷寒自為傷寒。雜病自為雜病。當判若黑白。毫不容紊也。今活人一書。以正傷寒六經。列之於首。而內以雜病實之。納垢藏汙。諸病淵藪。
未入其門者。只婦人小兒兩科。然則雜病皆傷寒乎。致令理傷寒者。如理亂繩。莫尋頭緒。人之蒙其害者。抑又多矣。昔者楊墨塞路。孟氏辭而闢之廓也。余恐雜病之附於傷寒。猶楊墨之附吾儒也。故不得已而為之補註辨疑。辨其此為正傷寒。此為類傷寒。此為傷寒而變雜病。
此為雜病而非傷寒。注其此為傳經。此為直中。此為風溫。此為暑濕。辨風溫暑濕之為雜病。復辨風溫暑濕之非傷寒。補註辨疑既明。治斯不忒。繩愆糾繆。活人書當以壯吾氏為忠臣。夫醫乃仁術。欲活人尚不足以活人。欲指掌尚不足以指掌。然則余之補註辨疑。豈盡當乎。
猶俟後之明者。復正吾之是非。續(闕下)
〔趙氏(嗣真)活人釋疑〕佚
汪琥曰。活人釋疑。趙嗣真所著。其書不傳。其辨活人兩感傷寒治法之誤。又其論合病並病。傷寒變溫熱病。能反復發明仲景大旨。其說載劉宗厚玉機微義中。琥按劉氏系盛明時人。則是釋疑一書。大約是元末人所著也。
白話文:
這本書總共有十卷。第一卷前面有「指掌」,也是吳氏所寫的。他的內容不過是將《活人書》中的方劑理論,補充張仲景未完善的地方。到了第十卷,則是蒙齋的門人熊宗立所續編的,內容是四季常見的傷寒雜病通用方劑,接著是婦人和小孩的傷寒方。這本書在張仲景和朱奉議兩家之外,並沒有什麼新的見解,只是為了方便學者記誦學習而已。
據說這本書在正統初年,熊宗立將李知先的歌訣彙集在一起,編成了現在的版本。他將前面的八韻賦和後面的內容相互串連,並將李氏的十條勸誡放在每卷的開頭,共編成十卷。到了明朝末年,古吳的陳長卿將熊宗立所編的書,重新整理為五卷,將圖改成正文,並加上自己的論述。原本的舊書,大概已經看不到了。根據錢遵王所說,舊版本有賈尚的兩篇序文,現在的版本都遺失了。汪苓友看到的版本,也不是原本的書。
《童氏(養學)傷寒活人指掌補註辨疑》有三卷,現存。
自序說:為什麼要寫《補註辨疑》呢?關於傷寒,張仲景已經寫得很詳盡了,他的書雖然無法全部看到,但《活人指掌》中可以見到他的理論,所以現在研究傷寒的人都遵循它。然而,《指掌》難道是仲景的全部著作嗎?《活人書》這本書,可以救人,但也可能害人,所以不能不加以補註和辨析。為什麼呢?風、寒、暑、濕,各有不同的原因;傷中、感冒,各有不同的病症。傷寒,是指冬天寒冷到極點,毒性特別強,接觸到就會生病的狀況。
因此,所謂的傷寒,並不是其他三季感冒引起的寒症變化。現在的《活人書》,不論天氣時令,不觀察虛實體質,不區分感冒和傷寒,直接用麻黃、桂枝等藥,治療冬天的正傷寒,甚至用來治療其他三季的寒症。很多人都因此受到損害。不僅如此,傷寒有傳經的過程,不會直接中病,所謂的「直中」,指的是直接中寒的真陰證。現在《活人書》討論三陰證,說出現自利(腹瀉)的情況,可以用溫藥治療,這是把直中當成了傳經的病症。傷寒在表就應該發汗,在裡就應該瀉下,這是固定的原則。現在《活人書》討論兩感證,卻用四逆湯來救裡,這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用攻伐的方式來治療。關於病證和用藥的錯誤,就像這樣,造成許多人受到損害。不僅如此,傷寒就是傷寒,雜病就是雜病,應該區分得清清楚楚,不能混淆。現在《活人書》把正傷寒的六經病證放在最前面,卻用雜病來填充內容,就像藏污納垢,各種疾病都混雜在一起。
沒深入研究的人,只看到婦人和小孩的兩個科別,難道所有的雜病都是傷寒嗎?導致研究傷寒的人,就像在處理纏繞在一起的亂繩,找不到頭緒,讓更多人因此受到損害。過去楊朱、墨翟的思想阻塞了道路,孟子挺身而出加以駁斥,使之澄清。我擔心雜病附在傷寒之下,就像楊墨的學說附在儒學之上。所以不得已才寫了《補註辨疑》,辨明這個是正傷寒,這個是類似傷寒,這個是傷寒轉變為雜病,這個是雜病而不是傷寒。註解這個是傳經,這個是直中,這個是風溫,這個是暑濕,分辨風溫、暑濕是雜病,再分辨風溫、暑濕不是傷寒。補註辨疑清楚明白了,治療疾病就不會出錯。糾正錯誤,改正偏差,《活人書》應該把我們當作忠臣。醫學是仁術,想要救人都不一定能救人,想要遵循《指掌》也不一定能正確遵循。那麼我的《補註辨疑》就完全正確嗎?
還要等待後世的明白人,來糾正我的錯誤。後續(缺)。
《趙氏(嗣真)活人釋疑》已失傳。
汪琥說,《活人釋疑》是趙嗣真所寫的,這本書已經失傳了。書中辨析了《活人書》在治療兩感傷寒方面的錯誤,又論述了合病、並病、傷寒轉變為溫熱病等問題,能反覆闡明張仲景的要旨。他的理論記載在劉宗厚的《玉機微義》中。汪琥認為劉宗厚是明朝盛世時的人,由此可見《釋疑》一書,大概是元朝末年的人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