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三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 (5)

1. 方論(八)

樓鑰序曰。世以醫為難。醫家猶治傷寒為難。仲景一書。千古不朽。蓋聖於醫者也。本朝累聖篤意好生。務使方論著明。以惠兆庶。積而久之。名醫輩出。如蘄春之龐。洄水之楊。孫兆張銳諸公。未易悉數。無求子朱公肱。士夫中通儒也。著南陽活人書。尤為精詳。吾鄉王君作肅為士而習醫。

自號誠庵野人。以活人書為本。又博取前輩諸書。凡數十家,手自編纂。蠅頭細字。參入各條之下。名曰增釋南陽活人書。可謂勤且博矣。自言暮齒駿駿。不欲為私藏。將板行於世。來求一言。余好醫而不能學。與之論辨,皆有據依。學者可按而求。求而得其用。始知此書之為有功也。

然嘗聞之老醫京師李仁仲之子。云。前朝醫官。雖職在藥局方書。而階官與文臣同。活人書既獻於朝。蔡師垣當軸。大加稱賞。即令頒行。而國醫皆有異論。蔡公怒。始盡改醫官之稱。不復與文臣齒。不知當時具論之詳。若許學士知可。近世推尊其術。本事方之外。為活人指南一書。

謂傷寒惟活人書最備。最易曉,最合於古典。余平日所酷愛。觀許公之言。則無求子所著。可輕訾乎。因並書之。(吳興藝文補)

按醫統正脈所輯增注類證活人書。不記成乎誰手。今考諸樓氏此序。即知王作肅所撰。唯作增釋為異耳。

〔盧氏(祖常)擬進活人參同餘議〕佚

盧祖常曰。愚嘗究朱肱之誤。著於擬進活人參同餘議之中矣。(續易簡方)

〔楊氏(士瀛)活人總括〕七卷,存

閩書曰。懷安故縣人楊士瀛。字登父。精醫學。著活人總括。醫學真經。直指方論。行於世。

汪琥曰。傷寒活人總括。宋三山楊士瀛登父撰次。書凡七卷。其第一卷。活人證治賦。第二卷。曰傷寒總括。調理傷寒統論起。至六經用藥格法止。第三卷。曰傷寒證治。表裡汗下二證起。至痰證傷食類傷寒止。第四卷。發熱證起。至不可下證止。第五卷。懊憹證起。至失音證止。

第六卷。怫鬱證至陽證似陰。陰證似陽止。第七卷。小柴胡湯加減法起。至產科小兒傷寒止。其書大旨以仲景論。並活人書。總括成書。每條以歌訣貫其首。雖於張朱兩家之外。間有附益處。要之據證定方。毫無通變。使後學習之。寧無所誤耶。

〔李氏(辰拱)傷寒集成方法〕佚

亡名氏胎產救急方序曰。延年李辰拱。壯歲遊三山。獲從仁齋楊先生遊。氣味相投。因以傷寒總括見授。且語之曰。治雜病有方。治傷寒有法。一既通。其餘可觸類而長矣。來歸舊隱。乃取先生活人括例。演而伸之。編為傷寒集成方法。研精覃思。三十餘年。方克成編。

〔李氏(慶嗣)考證活人書〕(舊脫考證二字。今據金史補訂。)續文獻通考二卷,佚

〔王氏(好古)活人節要歌括〕佚

白話文:

樓鑰在序言中說,世人認為醫術很難,而醫家又覺得治療傷寒尤其困難。張仲景所著的醫書,千古不朽,是因為他在醫學上的造詣已達到聖人的境界。本朝歷代聖君都非常重視人民的健康,致力於讓醫學理論更加明確,以造福廣大百姓。經過長久的積累,湧現出許多名醫,例如蘄春的龐氏、洄水的楊氏,還有孫兆、張銳等諸位先生,實在難以一一列舉。無求子朱肱先生,是士大夫中的通儒,他所著的《南陽活人書》尤其精深詳盡。我們鄉里的王作肅先生,身為讀書人卻學習醫術,自號誠庵野人,以《活人書》為基礎,又廣泛參考前輩的數十家著作,親自編纂,用細小的字體,將內容註釋在各條之下,命名為《增釋南陽活人書》,可謂既勤勉又博學。他自稱已經年老,不想將此書私藏,打算付梓刊行於世,來找我寫序言。我喜愛醫學卻無法學習,和他一起討論辨析,都覺得他所言有根據有依據,學者可以按照書中的內容去鑽研,並且能學以致用,這才能明白此書的價值所在。

我曾經聽一位住在京城的名老醫李仁仲的兒子說,前朝的醫官,雖然職責是在藥局負責編寫方劑醫書,但是他們的官階和文臣是相同的。《活人書》獻給朝廷後,當朝的蔡師垣大人非常讚賞,立即下令頒行,但是國醫們卻有不同的意見。蔡大人很生氣,於是把醫官的稱呼都改了,不再讓他們和文臣同列。我不知道當時爭論的詳細情況,如果當時讓許學士知道,他或許會贊同。近代人們推崇他的醫術,在《本事方》之外,將《活人指南》這本書,說成治療傷寒的書籍中,只有《活人書》最完備,最容易理解,最符合經典。我平日也特別喜愛《活人書》,看到許學士的說法,那麼朱肱先生的著作,又怎麼能輕易批評呢?因此一併將這些記錄下來。

根據《醫統正脈》所輯錄的《增注類證活人書》,沒有記錄是由誰所著。現在根據樓鑰的這篇序言來看,就知道是由王作肅所撰寫的,只是將名稱改為《增釋》而已。

盧祖常曾經想進獻《活人參同餘議》,但是內容已經失傳了。盧祖常說,我曾經研究朱肱的錯誤之處,並寫在《擬進活人參同餘議》中了。

楊士瀛的《活人總括》共有七卷,現在還保存下來。《閩書》記載,懷安縣人楊士瀛,字登父,精通醫學,著有《活人總括》、《醫學真經》、《直指方論》等書,在世間流傳。

汪琥說,《傷寒活人總括》是宋朝三山人楊士瀛所撰寫的,共七卷。第一卷是《活人證治賦》;第二卷是《傷寒總括》,內容從調理傷寒的總論開始,到六經用藥的格法為止;第三卷是《傷寒證治》,內容從表裡汗下等證開始,到痰證、傷食等類傷寒為止;第四卷從發熱證開始,到不可下證為止;第五卷從懊憹證開始,到失音證為止;第六卷從怫鬱證到陽證似陰、陰證似陽為止;第七卷從小柴胡湯的加減法開始,到產科和小兒傷寒為止。這本書的主要宗旨是結合張仲景的理論和《活人書》的內容,總結成書,每條都用歌訣貫穿其中。雖然在張仲景和朱肱的理論之外,偶爾有一些補充或發揮,但總體上還是根據證狀來確定方劑,並沒有隨意變通,這樣可能會讓後來的學習者產生誤解。

李辰拱的《傷寒集成方法》已經失傳了。一位不知名人士在《胎產救急方》的序言中說,延年的李辰拱,年輕時遊歷三山,有幸跟隨仁齋楊先生學習,兩人志趣相投,於是楊先生將《傷寒總括》傳授給他,並告訴他,治療雜病有方法,治療傷寒有法則,只要掌握其中一個,其他就可以觸類旁通了。李辰拱回到家鄉後,就取用楊先生的《活人括例》,加以發展延伸,編成了《傷寒集成方法》。經過三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和思考,才最終完成此書。

李慶嗣的《考證活人書》已經失傳了。

王好古的《活人節要歌括》也已經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