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三十 (4)
卷三十 (4)
1. 方論(八)
李知先活人書括序云。無求子真一世之雄。長沙公乃百川之宗。此為真知二公之書者矣。(傷寒辨注)
徐大椿曰。宋人之書。能發明傷寒論。使人有所執持而易曉。大有功於仲景者。活人書為第一。蓋傷寒論。不過隨舉六經所現之證以施治。有一證而六經皆現者。並有一證而治法迥別者。則讀者茫無把握矣。此書以經絡病因傳變疑似。條分縷析。而後附以諸方治法。使人一覽瞭然。
豈非後學之津梁乎。其書獨出機杼。又能全本經文。無一字混入己意。豈非好學深思。述而不作。足以繼往開來者乎。後世之述傷寒論者。唐宋以來。已有將經文刪改移易。不明不貫。至近代前條辨尚論篇等書。又復顛倒錯亂。各逞意見。互相辨駁。總由分證不清。欲其強合。
所以日就支離。若能參究此書。則任病情之錯綜反復。而治法仍歸一定。何必聚訟紛紜。致古入之書。愈講而愈晦也。(醫學源流淪)
〔傷寒百問經絡圖〕藝文略一卷,佚
按是書與傷寒百問。原自別行。元竇漢卿燕山活濟堂刊本。並以二書。分為九卷。卷首有嘉定六年張松序。今考其文。則是松所著究原方序也。熊均醫學源流曰。張松著究原方。及傷寒百問經絡圖方。意從此本轉訛者歟。
〔李氏(先知)活人書括〕三卷,存
自序曰。嘗觀論傷寒。自仲景而下。凡幾百家。集其書。則卷帙繁拿。味其言。則旨意微深。最至當者。惟活人書而已。餘留心此書。積有年矣。猶恐世醫未得其要領。於是撮其機要。錯綜成文。使人人見之。瞭然明白。故目之曰活人書括。即一證作一歌。或言之未盡。則至於再至於三。
雖言辭鄙野。不能登仲景之門。升百家之室。然理趣淵源。幾於簡而當者矣。同志之士。苟熟而復之。藏於胸中。以之濟世。亦仁人之用心也。乾道丙戌端午日。隴西李知先元象於乎書。
〔程氏(迥)活人書辨〕佚
朱子曰。沙隨有活人書辨。當求之。(文集偶讀謾記)
陳振孫曰。沙隨程迥可久。嘗從玉泉喻樗子才學。登隆興癸未科。仕至邑宰。及與前輩名公交遊。多所見聞。故其論說頗有源流根據。(沙隨易章句解)
〔錢氏(聞禮)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四卷,存
陳自明曰。政和間朱奉議肱為活人書。後有錢倅李氏。剽竊作歌。目之曰類證活人書。(管見良方)
熊均曰。錢聞禮宋季建寧府通判。作傷寒百問歌九十三首。既以龍溪隱士湯尹才所撰傷寒解惑論。刊附卷首。合為一書。尹才乾道時良醫也。(醫學源流)
徐春甫曰。錢聞禮。不知何郡人。宋紹興中。為建寧府通判。好醫方。尤精於傷寒。作傷寒百問歌行世。
〔錢氏傷寒百問方〕宋志一卷,佚
〔王氏(作肅)增釋南陽活人書〕二十二卷,存
白話文:
李知先的《活人書括序》說,沒有求子這樣真一世的英雄,張仲景堪稱百川的源頭。這稱讚了這兩位偉大醫家的著作。(出自《傷寒辨注》)
徐大椿說,宋朝的醫書,能闡明《傷寒論》的奧義,使人有所依據,容易理解,對仲景的貢獻最大。《活人書》可以說是第一。因為《傷寒論》只是隨機列舉六經出現的病證來施治,有時一個病證可能六經都出現,有時一個病證的治法卻截然不同,讓讀者無所適從。《活人書》則詳細分析經絡、病因、傳變、相似的病證,然後附上各種方劑的治法,使人一目瞭然。
這豈不是後學的指路明燈嗎?這本書獨具匠心,又能完整保留《傷寒論》的原文,沒有摻雜一字自己的想法,這難道不是好學深思、只闡述而不創作,足以承前啟後的典範嗎?後世研究《傷寒論》的,從唐宋以來,已經有人將經文刪改移動,解釋不清,到了近代,像《前條辨》和《尚論篇》等書,又更加顛倒錯亂,各自堅持己見,互相辯駁,總是因為辨證不清,想強行附會。
所以才日益支離破碎。如果能研究這本書,那麼無論病情如何錯綜複雜、反覆變化,治療方法仍然能歸於確定,何必爭論不休,導致古人的醫書越講越糊塗呢?(出自《醫學源流淪》)
《傷寒百問經絡圖》一卷,已遺失。
按照記載,這本書和《傷寒百問》原本是分開的。元朝竇漢卿燕山活濟堂刊印的版本,將這兩本書合在一起,分為九卷,卷首有嘉定六年張松寫的序。現在考證,那篇序其實是張松所著的《究原方序》。熊均的《醫學源流》說,張松著有《究原方》以及《傷寒百問經絡圖方》,這可能就是從這個版本轉訛而來的。
《李氏(先知)活人書括》三卷,現存。
李知先在自序中說,我曾研究傷寒學,從張仲景之後,有幾百家之多。把他們的書收集起來,卷帙繁雜;研究他們的論述,旨意深奧。最符合仲景原意的是《活人書》。我留心研究這本書多年,但仍怕世上的醫生沒有領會其中的要領,於是摘取其精要,加以整理,使人一看就明白,所以將它命名為《活人書括》。對於每一個病證都作一首歌訣,如果言辭沒有完全表達清楚,就再三解釋。
雖然文字淺顯,不能與張仲景的著作相提並論,也不能進入其他醫家的殿堂,但其道理和趣味卻很深遠,幾乎做到了簡明扼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如果能熟讀並反覆研究,將其記在心中,用來救濟世人,也算是仁者的用心了。乾道丙戌年端午,隴西李知先元象寫於此。
《程氏(迥)活人書辨》已遺失。
朱熹說,沙隨有《活人書辨》,應當去尋找。(出自《文集偶讀謾記》)
陳振孫說,沙隨人程迥,字可久,曾跟隨玉泉喻樗子學習,才學出眾,在隆興癸未年考中進士,做官做到縣令。他與前輩名流交遊,見識廣泛,因此他的論說很有源頭和根據。(出自《沙隨易章句解》)
《錢氏(聞禮)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四卷,現存。
陳自明說,政和年間,朱奉議肱為了《活人書》做了一些註解,後來有錢倅李氏,剽竊他的內容寫成歌訣,命名為《類證活人書》。(出自《管見良方》)
熊均說,錢聞禮是南宋末年建寧府的通判,他寫了九十三首《傷寒百問歌》,又將龍溪隱士湯尹才所著的《傷寒解惑論》附在卷首,合為一書。湯尹才是乾道年間的名醫。(出自《醫學源流》)
徐春甫說,錢聞禮,不知道是哪裡人,南宋紹興年間,擔任建寧府的通判,喜歡醫方,尤其精通傷寒學,著有《傷寒百問歌》流傳於世。
《錢氏傷寒百問方》一卷,已遺失。
《王氏(作肅)增釋南陽活人書》二十二卷,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