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二十九 (6)
卷二十九 (6)
1. 方論(七)
而庸醫多不解。其見於形候者。亦不盡審。是既不能用法。又不能察情。以故殺人。不知其幾何。因推仲景書。作傷寒證治。發明隱奧。雜載前數人議論。相與折衷。又恐流俗不可遍曉。復取其簡直明白。人讀而可知者。刊為治要。曰。苟能窮疾之所從來。而驗之以候。按吾書而用之。
雖不問醫。十可得八九。此仁人之用心也。余嘗病東南醫九不通仲景術。乃為鏤版。與眾共之。使家藏此書。人悟其術。豈特無冤人而已。調護之不失其宜。服餌之不失其節。雖使至於無刑可也。賢者尚無忽。(石林居士建康集)
〔王氏(實)傷寒證治〕宋志二卷(讀書志作三卷)佚
趙希弁曰。傷寒證治三卷。上皇朝王實編。實謂百病之急。無逾傷寒。故略舉病名法。及世名醫之言。為十三篇。總方百四十六首。或云。穎川人。官至外郎。龐安常之高弟也。
劉昉曰。傷寒證治。信陽太守王實編。(幼幼新書)
〔局方續添傷寒證治〕宋志一卷,佚
〔盧氏(昶)傷寒片玉集〕三卷,佚
元好問盧太醫墓誌曰。盧尚藥諱昶。世家霸州文安。今為大名人。以方伎名河朔。政和二年。補太醫奉御。被旨校正和劑局方。則補治法。累遷尚藥局使自幼傳家學。課誦勤讀。老不知倦。岐黃雷扁而下。其書數百家。其說累數百萬言。閎術浩博。纖悉碎雜。無不通究。而於孫氏千金。
尤致力焉。故其診治之驗。頗能似之。春秋雖高。神觀精明。望之知為有道之士。年壽八十有七。自剋死期。留頌坐睡。著醫鏡五十篇。傷寒片玉集三卷。今其書故在。方伎之外。復達治心養性之妙。如雲人生天地中。一動一息。皆合陰陽自然之數。即非漠然無關涉者。所為善惡。
宜有神明照察之。又曰。人為陽善。人自報之。人為陰善。鬼神知之。人為陽惡。人自治之。人為陰惡。鬼神治之。又曰。養氣莫若息心。養身莫若戒慎。又曰。冥心一觀。勝負俱捐。此雖前賢所已道。至於表而出之。既已治己。又以及人。非仁者之用心乎。其康寧壽考。五福具備。
非偶然。昶與予有姻戚之舊。因其子孫歸葬。書以貽之。欲其鄉人。知此家出予門。久之。而予亦知其人之深也。(遺山集)
陳自明曰。政和間。朱奉議肱為活人書。後有錢倅李氏。剽竊作歌。目之曰類證活人書。盧氏集數篇。名傷寒論片玉。皆語詞鄙俚。言不盡意。要之不可為法。是以識者。皆不觀覽。(管見良方)
〔李氏(涉)傷寒方論〕宋志二十卷,佚
〔亡名氏傷寒證法〕佚
〔傷寒遺法〕佚
〔傷寒論翼〕佚
按上三書。見於遂初堂書目。
白話文:
然而庸醫大多不明白這些道理,他們觀察病人的表徵也不夠仔細,既不懂得如何用藥,又不能明察病情,因此造成許多人喪命,實在不知有多少。我因此推崇張仲景的著作,撰寫了關於傷寒的辨證論治,闡明其中隱晦深奧的道理,並參雜了前人的一些見解,互相取捨折衷。又擔心世俗之人不能完全理解,就再次選擇其中簡單明瞭,讓人讀了就能明白的內容,編纂成《治要》。我說,如果能徹底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並依據病徵加以驗證,然後按照我書中所寫的方法來用藥,即使不問醫生,也有八九成的機會可以治好。這正是仁人君子的用心啊!我曾經感慨東南地區的醫生,大多不通曉張仲景的醫術,所以就讓人把這本書刻印出來,給大家一起學習,讓家家戶戶都能收藏這本書,讓人們都能領悟其中的醫術,豈只是不會有冤枉的人而已!如果能做到調養護理不失宜,服藥治療不失節,即使到了無病無痛的境界也可以啊!賢明的人也不能輕忽這點。(石林居士在建康的文集)
(王氏的《傷寒證治》)在宋朝的書籍目錄中記載有兩卷(有些記載為三卷),現已失傳。
趙希弁說,《傷寒證治》有三卷,是宋朝的王實所編寫的。王實認為,所有疾病中,最緊急的就是傷寒,因此他簡略列出病名、治法,並引用當時名醫的說法,撰寫成十三篇,共收錄一百四十六個方劑。有人說他是穎川人,官至外郎,是龐安常的優秀弟子。
劉昉說,《傷寒證治》是信陽太守王實編寫的。(出自《幼幼新書》)
(《局方續添傷寒證治》)在宋朝的書籍目錄中記載有一卷,現已失傳。
(盧氏的《傷寒片玉集》)有三卷,現已失傳。
元好問在盧太醫墓誌銘中寫道,盧太醫名為盧昶,祖籍是霸州文安,現在是大名人。他以醫術聞名河朔地區。政和二年,被選為太醫奉御,奉命校正和劑局的藥方,並負責補救治療的方法,後來多次升遷,擔任尚藥局使。他從小就繼承家學,勤奮讀書,直到年老都不會感到疲倦。從岐黃、雷公、扁鵲以來的醫學書籍,他閱讀數百家,相關學說多達數百萬字,對於各種深奧廣博的醫術,不論大小細節,沒有不通曉的,尤其對孫思邈的《千金方》更是專心研究。所以他的診斷治療非常有效,頗能接近孫思邈的醫術。雖然年事已高,精神卻依然清明,一看就知道是有修養的人。他活到八十七歲,自己預知死期,留下頌詞後就坐著睡著了。他著有《醫鏡》五十篇、《傷寒片玉集》三卷。現在他的著作依然存在。除了醫術之外,他還通達修身養性的道理。他認為,人生在天地之間,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符合陰陽自然的規律,並非漠然無關,人所做的善事惡事,都應該有神明在照看。他又說,人做的陽善,人們會報答他;人做的陰善,鬼神會知道;人做的陽惡,人們會制裁他;人做的陰惡,鬼神會制裁他。他又說,養氣最好的方法是靜心,養身最好的方法是戒慎。他又說,靜心觀察,勝負得失都可放下。這些道理雖然是前賢已經說過的,但能將其彰顯出來,既可以修養自己,又可以澤及他人,這不是仁者的用心嗎?他能健康長壽、五福俱全,絕非偶然。盧昶和我有姻親關係,趁著他的子孫返鄉安葬時,我寫下這些文字送給他們,希望他們的鄉親能知道這個家族出了我這個門生,時間久了,我也能更加了解他這個人。(出自《遺山集》)
陳自明說,政和年間,朱奉議肱撰寫了《活人書》,後來有錢倅李氏剽竊內容,改編成歌謠,並稱之為《類證活人書》。盧氏也將數篇文章輯錄成書,名為《傷寒論片玉》,但內容用語淺俗,表達不清,總之是不能作為典範的。所以有見識的人,都不會去閱讀它。(出自《管見良方》)
(李氏的《傷寒方論》)在宋朝的書籍目錄中記載有二十卷,現已失傳。
(佚名的《傷寒證法》)已失傳。
(《傷寒遺法》)已失傳。
(《傷寒論翼》)已失傳。
以上三本書,可以在《遂初堂書目》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