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二十九 (5)
卷二十九 (5)
1. 方論(七)
形模略具。又以黃庭堅後序一篇。冠之於前。序末稱前序。海上人諾為之。故虛其上以待。署元符三年三月作。時軾方謫儋州。至五月始移廉州。七月始渡海至廉。故是年三月。猶稱海上人也,然軾以是年八月北歸。至次年七月。即卒於常州。前序竟未及作。故即移後序為弁也。
序中鏟去庭堅名。帖中亦鏟去軾名。考卷末附載音訓一卷。修治藥法一卷。題政和癸巳門人董炳編字。知正當禁絕蘇黃文字之日。諱而闕之。此本猶從宋本鈔出。故仍其舊耳。宋藝文志。但載安時難經解。前後兩見。而不載此書。文獻通考載龐氏家藏秘寶方五卷。引陳振孫之言云云。
似乎別為一書。而列庭堅之序。與此本同。疑當時已無刻本。故傳寫互異歟。又載張耒一跋云云。此本未載此跋。殆傳寫偶佚歟。又耒作明道雜誌。記安時治驗。極其推挹。而葉夢得避暑錄話。乃頗不滿於安時。蓋耒蘇軾客。夢得蔡京客。其門戶異也。然曾敏行。獨醒雜誌。
亦記其治泗州守王公弼。中丹石毒甚奇。又記其治公弼之女尤神異。敏行於元祐紹聖兩局。均無恩怨。則所記當為公論矣。汪琥曰。傷寒總病論。宋蘄水龐安時撰。書凡六卷。其第一卷乃敘論。及六經等篇。第二卷。則論汗吐下可不可及用水用火和表溫里方法。第三卷。則論結胸痞氣陰陽毒狐惑百合痙濕暍。
及雜病勞復等證。第四卷。則論暑病時行寒疫斑痘等證。第五卷,則論天行溫病。及變噦變黃敗壞等證。復附以小兒傷寒證。第六卷。則載冬夏傷寒發汗雜方。及妊娠傷寒方。傷寒暑病通用刺法。傷寒溫熱病死生證。及附以瘥後禁忌。仲景脈說。華佗內外實辨。琥按龐氏論中。
雖間有發明仲景之處。然其用藥,亦寒熱錯雜。經絡不分。即如蘇子瞻所傳聖散子方。一例載入。殊為駭觀。
按周必大跋山谷書東坡聖散子傳曰。山谷作龐安常傷寒論後序云。前序海上道人諾為之。故虛上以待。道人。指東坡也。
〔巢氏(闕名)傷寒論〕藝文略一卷,佚
〔朱氏(且)傷寒論〕(宋志作東且。)藝文略一卷,佚
〔陳氏(昌祚)明時政要傷寒論〕(舊缺撰人名氏。今據宋志訂補。)藝文略三卷,佚
〔鄭氏(闕名)傷寒方〕藝文略一卷,佚
〔曾氏(誼)傷寒論〕藝文略一卷,佚
〔亡名氏傷寒類要方〕藝文略十卷,佚
〔劉氏(君翰)傷寒式例〕藝文略一卷,佚
〔傷寒治要〕佚
葉夢得書後曰。王仲弓人物高勝。雖貴公子。超然不犯世故。居官數自免。博學多聞。又長於醫,及與前世婁昌言常穎士來道方諸子游。嘗云。疾之傷寒。所在無歲不罹其患。然治法有證。傳於經絡。效於日數者。不可差以毫釐。張仲景書在世。如法家有刑統,苟用之皆當可使天下無冤人。
白話文:
方論(七)
這本書的形制大致完備。又把黃庭堅寫的後序放在前面,後序末尾提到有「前序」,說海上人答應撰寫,所以空著上方等待。署名是元符三年三月所作,當時蘇軾正被貶到儋州,到了五月才遷到廉州,七月才渡海到廉州,所以當年三月還稱作「海上人」。然而,蘇軾在當年八月就北返回京,到了隔年七月就過世在常州,前序終究沒能完成,所以就將後序當作前言來用了。
序文中刪去了黃庭堅的名字,書帖中也刪去了蘇軾的名字。考證書卷末尾附錄的音訓一卷,以及修治藥法一卷,題字是政和癸巳年由門人董炳所編寫。這可以知道當時正值嚴禁蘇軾、黃庭堅文字的時期,所以才避諱刪去。這個版本是從宋朝版本抄錄出來的,所以保留了舊貌。宋朝的《藝文志》只記載了《安時難經解》,前後出現兩次,沒有記載這本書。《文獻通考》記載龐氏家藏的《秘寶方》五卷,引用陳振孫的話,似乎是另外一本書,但是也列了黃庭堅的序,和這本書相同,懷疑當時已經沒有刻本,所以傳抄的版本各有不同。又記載張耒寫的跋文,這個版本沒有收錄這個跋文,可能是傳抄時遺失了。另外,張耒寫的《明道雜誌》記載安時的醫治經驗,極力推崇他,而葉夢得的《避暑錄話》卻對安時頗有不滿。這大概是因為張耒是蘇軾的門客,葉夢得是蔡京的門客,他們所屬的派別不同。然而,曾敏行的《獨醒雜誌》也記載了安時醫治泗州守王公弼,中了丹石毒非常神奇,又記載了他醫治王公弼女兒更加神異。曾敏行在元祐和紹聖兩個時期都沒有什麼恩怨,所以他記載的應該是公允的說法。汪琥說,《傷寒總病論》是宋朝蘄水人龐安時所撰寫的,共有六卷。第一卷是敘述和六經等篇;第二卷是論述汗吐下是否可行,以及用水用火調和表裡的方法;第三卷是論述結胸、痞氣、陰陽毒、狐惑、百合、痙、濕暍,以及雜病、勞復等病症;第四卷是論述暑病、時行寒疫、斑痘等病症;第五卷是論述天行溫病,以及變噦、變黃、敗壞等病症,還附有小兒傷寒的證候;第六卷是記載冬夏傷寒發汗雜方,以及妊娠傷寒方,傷寒暑病通用的針灸法,傷寒溫熱病死生證候,以及附錄病癒後的禁忌、仲景的脈學、華佗的內外病症鑑別。汪琥認為,龐安時的論述中,雖然有闡發張仲景的地方,但是用藥卻寒熱雜亂,經絡不明。就連蘇軾所傳的聖散子方也一併收錄其中,實在令人感到驚訝。
查閱周必大為黃庭堅所寫的《東坡聖散子傳》跋文,說黃庭堅在《龐安常傷寒論後序》中說:「前序海上道人答應撰寫,所以空著上方等待。」這裡的「道人」指的就是蘇軾。
《巢氏傷寒論》,《藝文略》記載一卷,已失傳。
《朱氏傷寒論》(《宋志》作《東且》),《藝文略》記載一卷,已失傳。
《陳氏明時政要傷寒論》(舊版缺作者姓名,現在根據《宋志》補訂為陳昌祚),《藝文略》記載三卷,已失傳。
《鄭氏傷寒方》,《藝文略》記載一卷,已失傳。
《曾氏傷寒論》,《藝文略》記載一卷,已失傳。
《亡名氏傷寒類要方》,《藝文略》記載十卷,已失傳。
《劉氏傷寒式例》,《藝文略》記載一卷,已失傳。
《傷寒治要》,已失傳。
葉夢得在書後寫道,王仲弓(指王仲弓)人品高尚,雖然是貴族子弟,卻超脫世俗,不沾染世故,做官多次被免職。他學識淵博,而且精通醫術,曾經與婁昌言、常穎士、來道方等醫家談論。他們說,傷寒這種疾病,沒有哪一年不在發生,但是治療方法有證候,在經絡中傳播,依照病程的天數來治療,不能有絲毫差錯。張仲景的著作在世,就好像法家有刑法典章一樣,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使天下沒有冤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