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四 (4)
卷四 (4)
1. 醫經(四)
如有岐雷者作。斥為日月之蔽。抑又何辭。聞之曰。不斑白。語道失。崐今四十以長。先半紀而見二毛。無亦徵余言之有當哉。當乎非余敢知。今之測景者旅矣。惡能當夫賓日之目也。皇明萬曆甲午日躔大火。書於黃山軒轅爐鼎之次。
亡名氏鶴皋山人傳曰。山人。余族父也。世為歙澄塘人。幼英異。不伍凡兒。稍長業進士。為文章。藻思橫發。顧數奇弗偶。大父元昌翁。父文韜翁。俱修德而隱者。家多方書。山人遂迸鉛槧。事岐黃術。嘗曰。素問靈樞。醫之典墳也。難經甲乙。醫之庸孟也。張王劉李。醫之濂洛關閩也。
日夕取諸家言遍讀之。不數稔術精而售。初遊宛陵。後溯長江。歷姑孰。抵和陽。所至聲名籍籍。活人無論數計。每診疾。僉曰易平。山人曰。此在死例。僉曰難痊。山人曰。此可生也。卒不逾山人所云。故人咸謂山人殆非人。必從長桑公得者。山人治病。不膠陳跡。人以禁方授之。
拒弗受。曰。以古方治今病。雖出入而通其權。不然。是以結繩治季世也。去治遠矣。所著脈語。十三科證治。參黃論。砭焫考。醫方考。藥纂諸書。將次第行於世。山人諱崐。字山甫。鶴皋其別號也。人以山人洞參黃帝之奧。又號山人為參黃子。余家由澄塘折居傳桂里。故視山人為族父云。
(醫方考附載)
汪昂曰。素問吳注。間有闡發。補前注所未備。然多改經文。亦覺嫌於輕擅。
〔朱氏(賢)岐黃要旨〕未見
按上見於建德縣誌。
〔胡氏(文煥)素問心得〕二卷,存
〔李氏(維麟)內經摘粹補註〕未見
蘇州府志曰。李維麟字石浮。常熟人。精於察脈。決人生死。多奇中。所著有內經摘粹補註。醫宗要略等書。
〔胡氏(尚禮)素問輯要〕未見
儀真縣誌曰。胡尚禮字景初。世醫也。其父倫。命讀岐黃諸書。云。吾家傳。通醫必先通儒為本。理不明。安悟診視之奧。禮遂能識奇病。活人甚眾。凡奔人之急。寒暑跋涉不辭。為人簡默醇謹。又善楷法。酷覽古今名籍。壽七十外。耳既聾。尚手不釋卷。著素問輯要。胡氏醫案。
〔趙氏(獻可)內經鈔〕未見
浙江通志曰。趙獻可字養葵。自號醫巫閭子。鄞人。好學厭。尤善於易。兼精醫。其醫以養火為主。嘗論命門乃人身之主。養身者既不知撙節。致戕此火。以致於病。治病者。復不知培養此人。反用寒涼以滅之。安問其生。著醫貫一書。為醫家指南。後遊秦晉。著述甚多。有內經鈔。素問注。及經絡考。正脈論。二朱一例諸書。
〔素問注〕未見
〔李氏(中梓)內經知要〕二卷,存
江南通志曰。李中梓字士村。華亭人。少博學。習岐黃術。凡奇證遇無不立愈。所著有士材三書。頤生微論。醫統若干卷。
白話文:
醫經(四)
如果出現不尋常的現象,像閃電一樣,就被說成是太陽和月亮被遮蔽了,這又該如何解釋呢?我聽說過,如果頭髮不變白,就代表說話不實在。我現在四十歲了,但早在二十歲左右就開始出現白頭髮,難道不是印證了我說的道理嗎?是否正確我不敢說。現在研究天文氣象的人很多,但又能像太陽一樣被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呢?明朝萬曆甲午年,太陽運行到大火星宿的位置,我將這篇文章寫於黃山軒轅煉丹爐旁。
一位不具名的鶴皋山人傳說:這位山人,是我的族叔。他家世代住在歙縣澄塘。從小就聰明特別,不像普通的孩子。稍長大就考取了進士,寫文章文采飛揚,但命運卻不順遂。他的祖父元昌翁,父親文韜翁,都是注重修養的隱士。家裡有很多醫書,山人於是就專心研究醫術。他曾說:《素問》、《靈樞》是醫學的經典,《難經》、《甲乙經》是醫學的入門,而張仲景、王叔和、劉完素、李杲,就是醫學的儒家學者。
他早晚研讀各家醫書,不斷鑽研,不久醫術就精湛且聞名。他最初遊歷宛陵,後來沿長江而上,經過姑孰,到達和陽,所到之處聲名遠播,救活的人數都數不清。每次看病,大家認為容易治好的,山人就說這是死症;大家認為難以治癒的,山人就說這可以治好,結果都如同山人所說。所以大家都認為山人不是一般人,一定是從長桑君那裡學來的。山人治病不拘泥於舊的經驗。有人拿秘方給他,他拒絕不接受,說:「用古時候的方子來治現在的病,即使懂得變通,也不可能完全適用,就像用結繩記事的方法來治理末世一樣,相差太遠了。」他所寫的《脈語》、《十三科證治》、《參黃論》、《砭焫考》、《醫方考》、《藥纂》等書,將會陸續流傳於世。山人名為崐,字山甫,鶴皋是他的別號。大家認為山人深諳黃帝的醫學奧秘,所以又稱他為參黃子。我家從澄塘搬到傳桂里,因此我把山人當作族叔。
(《醫方考》附錄)
汪昂說:《素問吳注》有時會闡發一些道理,彌補了前人註解的不足,但是它修改了很多經文,讓人覺得有點輕率。
《朱氏(賢)岐黃要旨》未見。
(按:以上出自建德縣誌。)
《胡氏(文煥)素問心得》二卷,現存。
《李氏(維麟)內經摘粹補註》未見。
蘇州府志記載:李維麟,字石浮,常熟人,擅長把脈,能判斷人的生死,而且大多很準確。他著有《內經摘粹補註》、《醫宗要略》等書。
《胡氏(尚禮)素問輯要》未見。
儀真縣誌記載:胡尚禮,字景初,是世家行醫。他的父親胡倫,讓他讀岐黃醫學的書籍,說:「我們家世代行醫,要精通醫術必須先通儒學,如果不明事理,怎能理解診斷的奧妙?」胡尚禮因此能診斷奇特的疾病,救活很多人。凡是遇到急病,他都不辭辛勞,不怕寒暑跋涉。他為人沉默寡言,純樸誠懇,又擅長楷書,廣泛閱讀古今典籍。活到七十多歲,即使耳朵聽不見了,還是手不釋卷。他著有《素問輯要》、《胡氏醫案》。
《趙氏(獻可)內經鈔》未見。
浙江通志記載:趙獻可,字養葵,自號醫巫閭子,鄞縣人,好學不倦,尤其精通《易經》,兼通醫術。他的醫學以養護人體的陽氣為主,他曾說:「命門是人身體的主宰,養生的人不知道節制,損害陽氣而導致疾病;治病的人又不知道培養陽氣,反而用寒涼的藥物來滅掉它,又怎能治好病呢?」他著有《醫貫》一書,作為醫家的指南。後來他遊歷秦晉,著述很多,有《內經鈔》、《素問注》以及《經絡考》、《正脈論》、《二朱一例》等書。
《素問注》未見。
《李氏(中梓)內經知要》二卷,現存。
江南通志記載:李中梓,字士村,華亭人,年輕時博學,學習岐黃醫術。凡是遇到疑難雜症,都能馬上治好。他著有《士材三書》、《頤生微論》、《醫統》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