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醫經(四)

(五嶽山人集)

〔徐氏(春甫)內經要旨〕二卷,存

自序略曰。予嘗謂操舟必資於剡木。而射者必以彀。醫之有道古也。自神農氏開其天。黃帝氏繼天創始。與其臣岐伯。著內經靈素。為萬世醫學之鼻祖。自唐及宋。屢詔名家。校正徒勤。而真傳靡獲。方書種種。汗牛充棟。奚益哉。甫本庸愚。輒不自忖。乃敢因滑氏之鈔目。

而益以諸賢之鉤玄。提注詳明。辨釋條達。僣名曰內經要旨。而於黃岐之神聖。歷代之精英。雖不足以窺其閫奧。而宏綱大旨。似有得其門而入者。通方大哲。幸鑑管蠡之見云。嘉靖丁巳仲春既望。

祁門縣誌曰。徐春甫字汝元。汪宦門人醫家書無所不窺。著有古今醫統。醫學捷徑。居京邸求醫甚眾。即貴顯者。不能旦夕致。授太醫院官。

〔萬氏(全)素問淺解〕未見

按上見於痘疹世醫心法自序。

羅田縣誌曰。萬全字密齋。精醫。治病全活甚多。著有保命歌括。養生四要。育嬰家秘。廣嗣精要。痘疹啟微。行世。

〔徐氏(渭)素問注〕佚

陶望齡徐渭傳略曰。徐渭字文長。山陰人。九歲能屬文。年十餘。仿揚雄解嘲。作釋毀。為諸生。胡宗憲督浙江。招管書記。時方獲白鹿海上。用渭表以獻。上大嘉悅其文。宗憲以是益重之。時督府勢嚴重。文武將吏。庭見無敢仰者。而渭弊巾浣衣。直入無忌。宗憲常優容之。

渭亦矯節自好。無所顧請。及宗憲逮。慮禍及。遂發狂疾。坐繫獄中。以言者力獲免。及老貧甚。鬻文自給。人操金請詩文書繪者。值其稍裕。即百方不得。遇窘時乃肯為之。渭嘗言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識者許之。所著文長集闕篇。櫻桃館集。各若干卷。注莊子內篇。

參同契黃帝素問。郭璞葬書。四書解首。楞嚴經解。各數篇。(文集)

〔周氏(簠)素問注〕未見

聊城縣誌曰。周簠儒醫。順天人。居郡城。授太醫。院御醫。所注素問諸書。

〔翁氏(應祥)內經直指〕未見

樂清縣誌曰。翁應祥西鄉人。本以儒者教授。雅知醫。精於脈理。篤信古方書。所治多驗。性甚介。人遺之輒辭。縉紳多重之。一日自松江馳歸而病。僅數日。沐浴更衣。揖其妻曰。善自愛。吾去汝矣。遂端坐而逝。所著有內經直指。

〔許氏(兆禎)素問評林〕未見

按上見於吳秀醫鏡序。李廷機藥准序。作素問便讀。

〔馬氏(蒔)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九卷,存

馬蒔曰。素問者。黃帝與六臣平素問答之書。至春秋時。秦越人發為難經。誤難三焦營衛關格。晦經之始。晉皇甫謐次甲乙經。多出靈樞。義未闡明。唐寶應年間。啟玄子王冰有注。隨句解釋。逢疑則默。章節不分。前後混淆。元滑伯仁讀素問鈔。類有未盡。所因皆王注。惟宋嘉祐年間。

白話文:

醫經(四)

(五嶽山人輯)

徐氏(春甫)《內經要旨》

這本書有兩卷,現在還存在。

徐春甫在序言中大致說:「我曾經認為,駕船一定需要用剡木製作的槳,射箭一定需要弓。醫學有它的道理,這在古代就存在了。從神農氏開創醫學的先河,到黃帝繼承並創立醫學,和他的臣子岐伯一起撰寫了《內經》(包括《靈樞》和《素問》),成為後世醫學的鼻祖。從唐朝到宋朝,多次下詔讓著名的醫學家校正醫書,雖然很努力,卻沒有得到真正的傳承。各種醫書堆積如山,又有什麼用呢?我本來是一個普通人,卻不自量力,竟然敢在滑氏所編寫的書目基礎上,又參考了其他賢人的精闢見解,加以詳細的註解和闡釋,冒昧地將其命名為《內經要旨》。雖然我對黃帝、岐伯的神聖之處,以及歷代醫學精英的成就,了解不夠深入,但對於醫學的宏觀綱領和主要的思想,似乎已經掌握了入門的方法。希望有見識的醫學大家,能夠諒解我像管窺蠡測一樣的淺陋見解。」這段序言寫於嘉靖丁巳年仲春既望(農曆二月十六日)。

《祁門縣誌》記載,徐春甫字汝元,是汪宦的門人,對醫學書籍無所不讀,著有《古今醫統》、《醫學捷徑》等書。他在京城的時候,求醫的人非常多,即使是達官顯貴,也無法立刻請到他。他後來被授予太醫院的官職。

萬氏(全)《素問淺解》

這本書沒有找到。

這本書的資訊,是在《痘疹世醫心法》的序言中看到的。

《羅田縣誌》記載,萬全字密齋,醫術精湛,治癒了很多病人。他著有《保命歌括》、《養生四要》、《育嬰家秘》、《廣嗣精要》、《痘疹啟微》等書,流傳於世。

徐氏(渭)《素問注》

這本書已經遺失了。

陶望齡的《徐渭傳略》記載,徐渭字文長,是山陰人,九歲就能寫文章。十幾歲時,模仿揚雄的《解嘲》,寫了《釋毀》。他做過諸生。胡宗憲擔任浙江巡撫時,招徐渭做書記。當時,正好在海上捕獲了一隻白鹿,就用徐渭寫的表章獻給皇帝,皇帝非常讚賞他的文采。胡宗憲因此更加器重徐渭。當時,督府的權勢非常大,文武官員在朝見時都不敢抬頭,而徐渭卻戴著破舊的頭巾,穿著洗過的衣服,直接走進去,毫無顧忌。胡宗憲也常常很寬容他。

徐渭也潔身自好,沒有任何要求。等到胡宗憲被逮捕後,徐渭擔心受到牽連,就得了瘋病,被關進了監獄。因為有人替他說情,才被免除牢獄之災。等到年老時,生活非常貧困,只能靠賣文章為生。有人拿著錢來請他寫詩、寫文章、作畫,如果他生活稍微寬裕,就百般不肯。只有在生活窘迫的時候,才肯為人作畫寫文。徐渭曾說,他的書法第一,詩歌第二,文章第三,繪畫第四,懂他的人都認可他的說法。他所著的有《文長集》缺失部分、《櫻桃館集》等,各有若干卷。他還註解了《莊子內篇》、《參同契》、《黃帝素問》、《郭璞葬書》、《四書解首》、《楞嚴經解》等書。

周氏(簠)《素問注》

這本書沒有找到。

《聊城縣誌》記載,周簠是儒醫,順應自然,住在郡城。他曾被授予太醫院御醫,註解了《素問》等醫書。

翁氏(應祥)《內經直指》

這本書沒有找到。

《樂清縣誌》記載,翁應祥是西鄉人,本來是個教書的儒生,後來通曉醫學,精通脈理,篤信古方書。他治好的病人很多,性格非常耿直,別人送給他的東西,他都會拒絕。很多達官貴人都很尊重他。有一天,他從松江趕回家,就生病了,沒過幾天,他沐浴更衣,向妻子作揖說:「要好好照顧自己,我要走了。」就端坐著去世了。他著有《內經直指》。

許氏(兆禎)《素問評林》

這本書沒有找到。

這本書的資訊,是在吳秀的《醫鏡序》和李廷機的《藥准序》中看到的,書名也被稱為《素問便讀》。

馬氏(蒔)《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

這本書有九卷,現在還存在。

馬蒔說,《素問》是黃帝和他的六位大臣平時問答的記錄。到了春秋時期,秦越人將《素問》整理成《難經》,卻錯誤地闡述了三焦、營衛、關格等概念,造成了理解《內經》的障礙。晉朝的皇甫謐編寫了《甲乙經》,很多內容都出自《靈樞》,但沒有闡明其深層含義。唐朝寶應年間,啟玄子王冰對《素問》進行了註解,只是按照字句進行解釋,遇到疑問就沉默不語,沒有區分章節,造成前後混亂。元朝的滑伯仁讀了《素問鈔》,認為內容不夠完善,因為他所依據的都是王冰的註解。只有宋朝嘉祐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