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二十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9)

1. 明堂經脈(二)

吾將質之。萬曆四年丙子。五月望日。吳江徐師魯序。

〔尤氏(乘)重輯經絡全書〕二卷,存

凡例曰。醫學之道。以洞視臟腑為貴。非扁鵲有神授也。軒岐之書。皆所以救人洞視者。後人竟忽焉。而莫能察。其不至費人也幾希。所幸沈承之先生。編為經脈分野。而臟腑鹹得以洞視矣。惜其書迄今。將二百年。未壽諸梓。雖有傳寫。故得其益者尚寡。茲刻之所以不客已也。

一沈君之書。已經伯魯先生為訂正矣。伯魯以為引證繁複。故爰加刪校。予得是編。竊心喜而朝夕讀之。是以知其尚未備也,因僭加補訂。亦經三易稿矣。不謂戊辰冬聞有吳君聘者。隱於西郊。予慕往就教焉。見予手訂則曰非沈君之原本乎。乃出其姻親顧君所增訂者示予。予不勝擊節。

先得吾心之所同。然抑又幸也。由是採以所增。廣以未備。辨以訛。刪以復。庶可稱全書。洵為不易之典也。一伯魯刪校之後。復續以經絡樞要。因名曰經絡全書。似可謂盡善矣。然臟腑經絡及筋。有正有別。有直有支之類。悉加詳註。不厭重複。務使讀者無遺憾矣。

〔吳氏(嘉言)針灸原樞〕二卷,存

嚴州府志曰。吳嘉言。分水人。世以醫名。盡得素難等書玄妙。當道重之。授太醫院吏目。有當世名醫之譽。禮部尚書潘晟祭酒余有丁皆有贊贈。所著有醫學統宗。針灸原樞等書。行於世。子學易亦以醫知名。後任雷州吏目。徐氏(廷璋)活人妙法針經,二卷,未見

〔李氏(時珍)奇經八脈考〕明志一卷,存

顧問序曰。奇經八脈考者。李君瀕湖所撰輯以活人者也。經有正有奇。獨考奇者奇經。人所略。故致詳焉。並病源治法。靡不條具。若指諸掌。豈惟醫學有賴。玄修之士。亦因以見身中造化真機矣。用心之勤如此。何其仁哉。瀕湖世儒。兼以醫鳴。一門父子兄弟。富有著述。

此特見一斑耳。問不佞。嘗推其直諒多聞之益。因僭識卷端。以舍後之君子。明萬曆丁丑小暑日。同里日岩顧問頓首書。

四庫全書提要曰。奇經八脈考一卷。明李時珍撰。其書謂人身經脈。有正有奇。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為十二正經。陰維陽維。陰蹺陽蹺。衝任督帶。為八奇經。正經人所共知。奇經醫所易忽。故特評其病源治法。並參考諸家之說。薈粹成編。其原委精詳。經緯貫徹。洵辨脈者所不可廢。

又創為氣口九道脈圖。暢發內經之旨。而詳其診法。尤能闡前人未泄之秘。考明初滑壽嘗撰十四經發揮一卷。於十二經外。益以任督二脈。舊附刊薛己醫案之首。(案薛己醫案。凡二本。其一本不載此書。)醫家據為繩墨。時珍此書。更加精核。然皆根據靈樞素問。以究其委曲。

而得其端緒。此以知徵實之學。由於考證。遞推遞密。雖一技亦然矣。

白話文:

我將闡述這些內容。萬曆四年(西元1576年)丙子年,五月十五日,吳江徐師魯撰寫序文。

〔尤氏(乘)重輯經絡全書〕二卷,尚存

凡例說:醫學的精髓,在於能夠透視內臟。這並不是只有扁鵲才有神力才能做到。黃帝和岐伯的著作,都是為了幫助人們能夠透視內臟而寫的。後人竟然忽略了這一點,而且沒有人能夠注意到,這使得治病救人更加困難。幸好有沈承之先生,編寫了《經脈分野》這本書,使得人們能夠了解內臟的運作。可惜的是,這本書到現在將近兩百年了,都沒有印刷出版。雖然有手抄本流傳,但能從中獲益的人還是很少。這也是我將這本書刻印出來的原因。

沈先生的這本書,已經被伯魯先生校訂過了。伯魯認為書中引用的內容過於繁瑣,所以加以刪改校對。我得到這本書後,非常喜歡,每天研讀,也因此發現其中仍有不足之處,於是就自己加以補充修訂,並且修改了三次稿子。沒想到戊辰年冬天,聽說有位吳聘先生,隱居在西郊。我慕名去向他請教。他看了我修改的稿子,就說這不是沈先生的原稿。然後他拿出他的姻親顧先生增訂的版本給我看,我看了之後讚嘆不已。

顧先生增訂的內容,正合我意,而且很慶幸能看到這個版本。因此,我採用了顧先生增訂的內容,並且擴充了原本不足的部分,糾正了錯誤,刪除了重複的內容,希望能讓這本書更加完整。這確實是一本難得的經典。伯魯刪改校對之後,又加入了《經絡樞要》這部分,因此將書名定為《經絡全書》,可以說是相當完善了。然而,對於臟腑經絡、肌肉,它們有正經和別絡、直行和分支等各種複雜的關係,我都在書中詳細註釋,不厭其煩地重複說明,務必讓讀者沒有任何遺憾。

〔吳氏(嘉言)針灸原樞〕二卷,尚存

《嚴州府志》記載:吳嘉言,分水人,世代以醫術聞名。他完全掌握了《素問》、《難經》等醫學典籍的精髓,受到當地官員的重視,被授予太醫院吏目的官職,享有當世名醫的美譽。禮部尚書潘晟、祭酒余有丁都曾為他題詞稱讚。他的著作有《醫學統宗》、《針灸原樞》等,流傳於世。他的兒子吳學易也以醫術聞名,後來擔任雷州吏目。

徐氏(廷璋)活人妙法針經,二卷,未見

〔李氏(時珍)奇經八脈考〕明志一卷,尚存

顧問序言說:《奇經八脈考》這本書,是李時珍先生編寫,為了救治人們而作的。經脈有正經和奇經之分。李先生獨獨研究了奇經,因為奇經是人們容易忽略的地方,所以他詳細地闡述了奇經的病源和治療方法,並且有條有理地列出來,就好像把東西指給你看一樣。這不僅對醫學有幫助,修道之人也可以從中了解自身內在的奧秘。李先生如此勤奮用心,真是太仁慈了。李時珍是位讀書人,也以醫術聞名。他一家父子兄弟,都有許多著作。

這裡只是舉個例子而已。我認為,李時珍之所以能夠如此博學多聞,也是因為他的正直誠實。因此,我在書卷開頭寫下這篇序言,希望能讓後世的君子了解。萬曆丁丑年(西元1577年)小暑日,同鄉日岩顧問頓首敬書。

《四庫全書提要》記載:《奇經八脈考》一卷,明代李時珍撰寫。這本書認為人體經脈有正經和奇經之分。手三陰三陽經、足三陰三陽經,合稱為十二正經。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衝脈、任脈、督脈、帶脈,合稱為八奇經。正經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奇經是醫生們容易忽略的。因此,李時珍特別詳細地論述了奇經的病源和治療方法,並參考了各家的說法,匯編成書。書中內容詳細精確,條理清晰,確實是研究脈象的人不可或缺的參考。

李時珍還創立了氣口九道脈圖,闡明了《內經》的宗旨,並且詳細說明了診脈的方法,尤其能夠揭示前人未曾公開的秘密。明朝初年,滑壽曾經撰寫《十四經發揮》一卷,在十二經之外,又加入了任脈和督脈,附刊在薛己醫案的前面。(薛己醫案有兩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沒有收錄這本書。)醫家將其奉為圭臬。李時珍的這本書更加精確詳實,但都是根據《靈樞》、《素問》等經典,探究其中的奧秘,並且找到了線索。由此可知,實證的學問,來自於考證,並且不斷地推演深入,即使是一門技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