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醫經(三)

參補其間。而以續字弁之於首簡。間有竊附己意者。則以愚謂二字別之。滑氏元本所輯者。不復識別。滑氏自注者如舊。別以今按二字。如此庶使原今所輯之注。各有分辨。或是或非。俾學者知所擇焉。雖然。予之所輯。未必一一盡契經旨。而無所誤。或者因予之誤。推而至於無誤。

未可知也。諺云。拋磚引玉。亦或有補於萬一云。正德己卯三月朔旦。

祁門縣誌曰。汪機幼嘗為邑諸生。母病嘔。遂究心醫學。凡岐黃扁倉諸遺旨。靡不探其肯綮。殊證奇疾。發無不中。名高難致。病者有聽謦咳。頓喜遂瘳。所全活甚眾。著有石山醫案。醫學原理。本草會編。素問鈔。脈訣刊誤。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針灸問答。傷寒選錄。運氣易覽等書。

四庫全書提要曰。續素問鈔九卷。明汪機撰。是編因滑壽素問鈔。採王冰原注大略。因重為補錄。凡所增入。以續字別之。九卷之中。分上中下三部。上四卷。中一卷。下四卷。其標目悉依滑氏之舊。(存目)

〔丁氏(瓚)素問鈔補正〕十卷,存

自序略曰。予被命守東嘉。夙夜只懼。勉修厥職,痛吾民往往誤罹夭枉。故每自疚。乃召群醫告曰。醫者人之生命攸系。汝輩其知所慎乎。夫藥之弗績。術之弗精也,術之弗精。學之無本也。汝輩其嘗學素問乎。曰。未也。奚為而弗學也。曰。病其言之隱賾也。其嘗學素問鈔乎。

曰。未也。奚為而弗學也。曰。病其書之亥豕也。以故政暇。取其鈔本。手自補正。以王氏注。有合於經者。亦並錄之。使更相傳錄。擇其子弟而誦習焉。猶恐其氣運之難明。脈理之難曉也。因取五運六氣主客之圖。並診家樞要。以附於後。庶幾學者知所趣向。而吾民亦殆有賴矣。

凡例曰。王注頗覺冗泛。今擇取諸書增減。以附愚見。其有疑誤。姑缺之以俟知者。一註釋王氏頗詳。因以為主。凡王注皆不名。滑氏則曰滑云。愚見則加圈以別之。一經文易曉者。一依滑氏舊文。一五臟只詳釋一臟。餘臟可以類推。

休寧縣誌曰。丁瓚字汝器。西門人。丁氏自宋世業醫。嘉靖初。丁繩以醫名。子畜瓚。授其業。已藉數百緡欲與子。瓚謝歸。醫則奇中。人以仙目之。性好客。客常滿。嚐出五十緡。脫人於厄。書畫有米倪風。年六十卒。

四庫全書提要曰。素問鈔補正十二卷。明丁瓚編。瓚字點白。鎮江人。嘉靖丁丑進士。官至溫州府知府。初滑壽著素問鈔。歲久傳寫多訛。瓚因其舊本。重為補正。復兼採王冰原注以明之。凡十二門。悉依壽書舊例。又以五運六氣主客圖。並診家樞要。附於後。(存目)

〔呂氏(復)內經或問〕佚

明史稿曰。呂復字元膺。鄞人。少孤貧。從師受經。習詞賦。後以母患求醫。遇名醫衢人鄭禮之於逆旅。遂謹事之。因得其古先禁方。及色脈藥論諸書。討求一年。試輒有驗。自以為未精。盡購古今醫書。曉夜研究。務窮其閫奧。自是出而行世。取效若神。其於醫門群經。若內經素問。

白話文:

醫經(三)

我(作者)在原有的內容之間加入一些補充,並用「續」字標示在每篇開頭。其中,有些地方我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就用「愚謂」兩個字來區分。滑氏原本編輯的內容,就不再特別標示。滑氏自己的註解則保留原樣,另外用「今按」兩個字標示。這樣做,是希望讓大家能分辨哪些是原有的註解,哪些是後來的補充,讓讀者可以自行判斷對錯,選擇參考。

雖然如此,我所編輯的內容,可能不一定完全符合醫經的宗旨,也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或許有人會因為我的錯誤,反而能推導出正確的結論,也說不定。俗話說「拋磚引玉」,或許我的這些補充能有些許幫助。正德己卯年三月初一。

祁門縣誌記載:

汪機小時候是縣裡的學生,母親生病嘔吐,因此開始鑽研醫學。他對岐伯、黃帝、扁鵲、倉公等古代名醫的醫學理論,無不深入研究,掌握其精髓。對於各種疑難雜症,往往能準確診斷,療效顯著。名聲遠播,病人只要聽到他咳嗽的聲音,就會感到欣喜,病就痊癒。他救活的人非常多,著作有《石山醫案》、《醫學原理》、《本草會編》、《素問鈔》、《脈訣刊誤》、《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針灸問答》、《傷寒選錄》、《運氣易覽》等書。

《四庫全書提要》記載:

《續素問鈔》九卷,是明代汪機所著。這本書是在滑壽的《素問鈔》的基礎上,擷取王冰的原註大意,重新增補而成。凡是新增的內容,都用「續」字來標示。全書分為上、中、下三部,上部四卷,中部一卷,下部四卷。其章節目錄都依照滑氏的原有編排。(現存目錄)

《丁氏(瓚)素問鈔補正》十卷,現存

自序大意:我被任命為東嘉的長官,日夜戒慎恐懼,努力做好自己的職責。看到百姓常常因為誤診而早逝,感到非常內疚。因此,我召集眾多醫生,告訴他們:「醫學關乎人的性命,你們一定要謹慎。如果藥物沒有療效,那是因為醫術不精;而醫術不精,是因為沒有紮實的醫學基礎。你們學過《素問》嗎?」他們回答:「沒有。」我問:「為何不學?」他們說:「因為《素問》的內容艱澀難懂。」我接著問:「那你們學過《素問鈔》嗎?」他們回答:「也沒有。」我問:「為何不學?」他們說:「因為這本書的內容錯漏百出。」因此,我利用政務空閒時間,取出《素問鈔》的版本,親自進行校訂補正。對於王冰的註解,凡是符合醫經的,我也一併收錄,以便大家互相傳抄。並要求他們的子弟背誦學習。又擔心他們不明白氣運的道理和脈象的奧妙,因此,我又把五運六氣主客圖和診斷的要訣附在書後,希望學者能知道努力的方向,讓百姓也能得到幫助。

凡例:

王冰的註解比較繁瑣,現在我選擇一些書中的內容,加以增刪,並附上我的見解。如果有疑慮的地方,暫且空缺,等待有識之士來補充。凡是註解,都以王冰的為主,不再特別標示。滑氏的註解則會寫明「滑云」。我的見解則加上圈圈以示區別。對於容易理解的經文,就依照滑氏原本的內容。五臟只詳細解釋一個臟器,其他臟器可以由此類推。

休寧縣誌記載:

丁瓚,字汝器,是西門人。丁氏自宋代以來就世代行醫。嘉靖初年,丁繩以醫術聞名,他的兒子丁瓚繼承他的醫術。丁繩曾經拿出數百緡的錢要給兒子,丁瓚卻拒絕了,回到家鄉行醫,醫術高明,人們把他當作神仙。他為人好客,家中總是高朋滿座。他曾經拿出五十緡的錢,幫助人擺脫困境。他的書畫有米芾、倪瓚的風格。享年六十歲去世。

《四庫全書提要》記載:

《素問鈔補正》十二卷,是明代丁瓚所編著。丁瓚,字點白,是鎮江人,嘉靖丁丑年的進士,官至溫州府知府。當初滑壽著有《素問鈔》,但經過多年傳抄,錯誤很多。丁瓚因此依據原有的版本,重新進行補正,並兼採王冰的原註來加以說明。全書分為十二門,都依照滑氏的舊例編排。另外又將五運六氣主客圖和診斷的要訣附在書後。(現存目錄)

《呂氏(復)內經或問》,已失傳

《明史稿》記載:

呂復,字元膺,是鄞縣人。小時候家境貧寒,跟隨老師學習經書和詞賦。後來因為母親生病求醫,在旅店遇到衢州的鄭禮這位名醫,便恭敬地侍奉他。因此得到了古代的秘方,以及診斷脈象、辨識藥物的醫書。學習了一年,每次試驗都很有效果。但他覺得自己的醫術還不夠精湛,於是盡力購買古今的醫書,日夜研究,務必窮盡醫學的奧秘。從此出外行醫,療效神奇。他對醫學的經典,如《內經》、《素問》等都非常熟悉。